第三節 啟蒙心智(1 / 3)

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啟蒙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動力”的發展,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自發地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成長。

(一)0~2個月的嬰兒

嬰兒自呱呱墜地起,便有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這些感官的發育十分迅速。抱抱你的孩子,通過抱、撫摸、依偎、臉貼臉,握握他的小手等。從嬰兒一出生,就應盡量爭取多喂哺母乳,因為在喂哺母乳時,嬰兒可聽到他在子宮內的熟悉的母親的心跳聲,能聞到母親肌膚的香味。

1.刺激感覺器官的發育

在寶寶床的上方距離眼睛20~30厘米的地方,掛上2~3種色彩鮮豔,最好是純正的紅、藍、黃等各色玩具,如鈴、環或球類。在嬰兒麵前觸動或搖晃這些玩具,以引起他的興趣。在嬰兒集中注視後,將玩具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邊搖邊移動,使嬰兒的視線追隨玩具移動的方向。

2.發掘耳朵的聽力

孩子出生後不久,媽媽輕柔的呼喚聲和兒歌聲使孩子的聽覺神經與大腦細胞之間建立了牢固的聯係。對嬰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聽到母親輕柔悅耳的歌聲,聽到聲音會轉頭,能注視母親的臉,尤其是母親的眼睛。若能讓他看清你的臉並和他說話,他會用開口或閉口的動作來回應。

3.寶寶的注視力

滿1個月時,眼睛能隨物體移動,在追視看玩具的同時,試著讓寶寶的小手撫摸玩具,用玩具觸碰小手背,寶寶的小手會慢慢張開,然後,把玩具放進他的小手,使他感知玩具的硬度和形狀。將寶寶的小床放在有著光影變化的窗邊,畫一些黑白的圖案和麵孔貼在寶寶床邊的牆上。

4.媽媽輕聲細語的兒歌

嬰兒剛一出生就能注意到周圍的響動和人的聲音,因此無論寶寶躺著或抱著,家長都應在孩子身旁的不同方向用說話聲、玩具聲逗他轉頭尋找,以接受語言刺激。和嬰兒說話要用兒語,即用較高的音調、緩慢的節奏、重複的音節和誇張的語調。寶寶最愛聽媽媽輕聲細語的兒歌,當嬰兒自動發音時,家長可認真聆聽,並且與之應答,就像和寶寶交談一樣。

5.和寶寶一起玩

吊掛玩具,如五彩繽紛的小氣球、吹氣的小動物、色彩明快的或黑白色相間的紙張、圖案等。吊掛在童床周圍,要經常調換懸掛位置,促使寶寶的頭、頸、眼睛得到均勻的發育。

鮮豔且能發聲的玩具,如能捏響的小動物、聲音柔和的搖鈴等可以擺在寶寶周圍,利用發聲的玩具吸引他抬頭,讓寶寶趴著練習把頭抬起,增強頸、胸部肌肉的力量。

6.顏色、聲音和動感

能跑會動的玩具,如電動的或上發條的小動物等。還可以用廢棄的茶葉盒粘上不同顏色彩紙條,在寶寶眼前轉來轉去,可讓他看到色彩的動感變化,這種設計一定會吸引寶寶眼球。

把裝有小鈴鐺的充氣大塑料球吊在小床的上方寶寶能用腳踢到的地方。當寶寶蹬到大球發現球在跳動,聽到鈴鐺的響聲,他會很興奮,會更高興地踢蹬。

(二)2~4個月的嬰兒

父母可主動將玩具放進寶寶的手中,還可幫助寶寶用手拍打懸掛的玩具,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拿著孩子柔嫩的小手,指指點點書上的世界,孩子似懂非懂地看著、聽著。

1.唱歌遊戲

輕輕把寶寶放在你的膝蓋上,給寶寶唱嬰兒們最愛聽的“小白兔”,並隨著節拍顛顛他。洗澡的時候給寶寶唱“鴨鴨歌”,玩寶寶手指時唱“數數歌”,睡覺時為他唱搖籃曲,唱歌時試著輕輕在寶寶的肚子或手上打節拍,這會讓寶寶覺得更加快樂。

2.觸摸不同質地的東西

動動你的手指,讓小玩偶“活”起來,讓嬰兒有機會觸摸不同質地的東西,如摸摸柔軟的毛巾、長毛絨玩具,摸摸硬硬的玻璃瓶木製玩具等,以促進嬰兒的觸覺。可用麵巾紙、毛巾、海綿、橡膠刺球、軟毛刷、搓澡巾等輕拂寶寶的皮膚,促進寶寶觸覺的發育,建立起安全感。

3.父母愛語

一種語速緩慢、語音優美清脆而又抑揚頓挫的言語形式,它是父母同孩子講話時用的,它不僅僅是一種親切的話音,有證據表明這種富有音樂感的韻文形式有助於嬰兒獲得語言能力。讓兒歌、輕音樂的音調時高時低,時遠時近,訓練嬰兒追尋聲源,注意聆聽。

4.先把圖書當做玩具

其實,開始給寶寶看書,就像給寶寶玩玩具一樣。但是,在許多人的眼裏,書還是很深奧的東西,隻知道吃喝拉撒的小屁孩怎麼能看書呢?這時,家長不要把書的功能局限於閱讀,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個全能玩具,讓孩子自己學著拿。

5.第一次給寶寶讀書

很顯然,早期閱讀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知識,而是培養寶寶對書籍的興趣。如果寶寶從小就接觸書,就容易培養讀書的興趣。輕聲細語地讀著書上的語句,時不時地告訴兒子“這是大象,這是小狗”。

(三)4~6個月的嬰兒

平時一些自然而又簡單的動作,如摟抱或輕拍、對視和對話,都會刺激孩子的成長。細心的母親會發現,在對嬰兒說話時,他會動手動足,一副滿足的模樣。

1.抓握玩具

這時的寶寶已經可以完全控製自己的頭部,仰臥時可用玩具或其他物品,從一側向另一側移動。當嬰兒能豎起頭、手會抓握時,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輕巧易抓的玩具。多讓他有俯臥的機會,並練習用前臂支撐抬起胸部。

2.支持性關愛

多與嬰兒“對話”,多聆聽、指導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包括學習對媽媽說再見,與他人友好相處,勇敢地探索周圍環境,所有這些支持性關愛與護理都能使人類大腦的結構得到健康發展。

3.勇於探索

現在寶寶能按動簡單玩具上的按鈕來製造一些“噪聲”或彈出一個麵孔,他為自己的本領感到非常得意。他也喜歡把堆砌好的塑料積木打倒,或是把不倒翁打倒又看著它自己立起來。寶寶洗澡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站在水裏的時候,特別喜歡用腳踢踢浴缸的兩側。

4.娛樂讀書

寶寶喜歡玩兒但還不會玩,如果他的興致得到滿足,在遊戲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就會越發地被激起學習的欲望,這將成為一生的學習動力。對於幾個月的嬰兒,書和普通的玩具沒什麼兩樣,都是他娛樂自己、認識世界的媒介。

5.多輸送有意義的聲音

嬰兒的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因此,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到嬰兒的耳朵裏,越能促進嬰兒的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你會發現幼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孩子說話的數量。比起不太能聽到母親說話的嬰兒來,經常聽母親說話的嬰兒所掌握的詞彙要多很多。

(四)6~8個月的嬰兒

他開始明白事物之間的關聯,如小盒子為什麼能夠放到一個大盒子裏去。他正在懂得,有些東西即使他看不到了也還是存在的。不要輕易打斷他的活動,哪怕他不厭其煩地用積木敲打著桌麵,這樣他的能力就會日新月異地迅速發展。

1.大動作的充分發展

在可能的時候多把寶寶放在地上,讓他有足夠的機會爬,或是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他剛好夠不著的地方,鼓勵他試著爬過去抓住它。前幾個月裏不斷的鍛煉,使寶寶的肌肉、平衡能力和控製能力都有了發展。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輕易地滾來滾去了,他一會兒仰麵朝天,一會兒又翻轉過來。他也能較長時間地坐著,或者身體向前傾斜也不會倒下來。

2.手的精細動作

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智慧的增長,家長可以讓寶寶玩各種玩具,促進手的動作從被動到主動,由不準確到準確,由把著手教到聽語言指揮而動。一旦寶寶學會坐直了,而且不再需要用手來支撐自己,就會努力地去抓周圍一切讓他興奮的東西。

3.認識事物之間的聯係

給寶寶一些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塑料套杯,幫助寶寶認識事物之間的聯係。寶寶把這些杯子一個個按順序套在一起或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寶寶很樂於嚐試。當寶寶想換一種玩法的時候,你可以把這些杯子壘起來,讓寶寶把它們打倒,這也是寶寶喜愛的遊戲之一。

4.讓孩子單獨待一會兒

當媽媽、爸爸、奶奶經常照顧他的人走開的時候他會哭,當看到生人他也會有一些逃避的反應。這個時候不妨給孩子一些獨處的時間,如孩子剛睡醒可以讓孩子享受一些獨處的時間。如果在孩子非常高興玩耍或者是玩玩具的時候,可以讓他單獨待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