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小腦瓜“轉”起來
孩子變得對周圍的事物興趣更濃了,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嚐到的。孩子們表現得越活潑,興趣越廣泛,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能力也就會越強。此時父母們應該特別注意為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新鮮事物”。
3.選擇一個好的故事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所謂好的故事一般來說有著固定的模式,即有趣的開始,簡單的故事流程,和令人滿意的結局。最後一點尤其重要,幼兒需要明確地知道故事中的壞人最後是不是真的被鏟除,英雄人物是不是安全無恙,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4.掰物訓練
父母準備幾個橘子,教寶寶把橘子皮剝開,然後把橘子一瓣一瓣地掰開;或父母把手握起拳頭,讓寶寶一個手指一個手指掰開。訓練寶寶雙手的靈活性,發展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5.培養孩子的興趣
在生活中你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長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致誌。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采取誘導的方式去激發。例如,培養小兒識字的興趣,你可以利用小孩子喜歡故事的特點,給小孩子買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圖畫故事書。
(十)24~28個月的幼兒
不斷發展的記憶力和語言技能使寶寶在大腦中形成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印象,從而幫他理解其他的一些概念。開始學習掌握各種規則,並通過控製物品體現自己對規則的掌握程度。
1.寶寶的理解能力有了發展
在看著寶寶玩耍,跟他說話或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寶寶的理解能力有了發展。例如,如果他看到你把他的玩具熊放進盒子裏,然後問他:“玩具熊在哪兒啊?”他很快就能理解某種東西在盒子裏是什麼意思。要這樣一直做給他看,並且給他解釋,這樣他就能逐漸開始更多地了解他周圍的世界了。
2.由興趣引導到注意力
幼兒注意力的焦點變化快速,家長要保持和加強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因此家長在上學前,有意識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從有興趣的活動逐漸過渡到興趣不太高的,直到沒有興趣的活動,訓練的時間也要逐步延長。當孩子專心致誌做事情的時候,盡量不要打擾他,當他興趣出現轉移的時候,可以一起參與到活動中,讓孩子堅持更長的時間。
3.父母應成為學習型家庭的主體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是在自己帶頭學習新知識的動態過程中完成的,哪一天父母自己不學習,他就失去了教育子女的資格證書。在與孩子相處時候,用你的學習習慣影響孩子,隻要孩子好好學習,而自己不讀書、不學習的父母是不稱職的父母。父母帶頭學習應成為學習型家庭的主體。
4.和大孩子交談
讓他們有機會與比自己年長的人說話的機會,孩子慢慢發展出來的溝通技巧將會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同時也建立自己更多的自信心。苛責與威脅的話語並不會增加小朋友的注意力,而給予鼓勵,采取正麵的行動並且為他設立模範對象才是有幫助的策略。
5.穿衣服訓練
寶寶在學習穿褲子時,告訴寶寶先把褲子的前麵朝上放好再伸兩腿;穿上衣時先用兩手抓住衣服披到身後再伸兩袖。另外,穿上衣時要教寶寶辨別前後,如何正確穿,要讓寶寶反複練習。父母不要總替寶寶去完成,要叫寶寶自己動手去做。
(十一)28~32個月的幼兒
家庭成員中,尤其是與孩子密切接觸者中有脾氣較大甚至暴躁的人,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人的態度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1.清楚地說話
今天還不會說什麼的寶寶,明天突然會說很多話了,似乎比爸爸媽媽的語言能力還強,這一點其實並不奇怪。如果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能清楚地說話,或者詞語的發音不正確,這可能與寶寶麵部肌肉的發育有關。你的寶寶大多數詞語的發音還是不正確,首先請醫生確認一下寶寶沒有聽力方麵的缺陷,然後讓寶寶進行一下語言能力測試。
2.多一些鍛煉的機會
當他要自己做事,常常會說“我自己來”,對孩子這種獨立的要求應該珍惜和愛護,應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給他一些鍛煉的機會。凡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大人就應該放手讓他去做,使他不怕失敗,隻需大人在旁邊做一些幫助和鼓勵,並逐步對他提高要求。還可適當設置一些困難叫他去克服,使他學會努力去克服自己內在和外部的困難。
3.學會忽視勝過管教
在孩子違反原則時,要有意識地忽視他,這是對2~3歲孩子很有效的約束技巧。假如在商店裏的所有人因為你的孩子尖叫而側目,也不要向他顯示你聽到了他的喊叫,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最初,他的反應可能更加強烈和頻繁以測試你的忍耐限度,但最終他會意識到你忙於購物無暇理他。如果你停下手中的事去關注他,你就是鼓勵他一遍遍重複錯誤的行為。
4.寶寶正處於第一反抗期
他們經常與父母唱反調,父母若堅持要求寶寶服從,往往會弄得雙方都不愉快。因此,父母對寶寶要慎用“不”字。因為這個“不”字隻是否定了寶寶當時想要做的事,卻又沒有告訴寶寶應該怎麼做,孩子隻好仍照原來的想法堅持下去。
5.對任性孩子的降溫處理
當孩子一意孤行時,爸爸媽媽可以暫時不予理睬,讓他體驗不講道理是無助的,發脾氣是行不通的。待他情緒穩定之後引導他自己說一說爸媽為什麼不理他,讓他從中明白道理,幫助他提高自我製約能力。如果孩子具有闡述自己理由的能力,爸媽可以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幫助他分析。
(十二)32~36個月的幼兒
家長應采取易於為孩子接受的平等對話方式去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性格開朗、豁達、寬容、富有愛心的父母或看護人,會讓寶寶擁有穩重、自信的品格。當寶寶精力過剩時,媽媽可以加大他的運動量,讓精力過剩的寶寶多運動。
1.加強親子溝通與正確指導
家庭在培養孩子的非智力素質時,應重點放在培養其情感、意誌、興趣、習慣、誌向等方麵。注重與孩子的思想交流,教孩子儀表、修養、禮節及做人的道理,良好的親子溝通培養優秀的內在品質。忽視這些非智力素質的培養會疏遠自己與孩子的距離。
2.學會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
緊張的生活節奏加上整個社會的激烈競爭與對成就的高度重視,讓一些家長無形中存在著對孩子們“趕快長大”“集中注意力”的嚴格要求。成年人不適當的持續壓力往往容易引起幼兒情緒緊張,久而久之會毀掉寶寶的天資。孩子做事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應從幼兒的角度去考慮,應當多加引導而不是強求。
3.初受教育,留個好心情
初次接受教育,玩境及老師最重要,如果寶寶能在這裏身心充分放鬆,那麼他對學校的概念就是愉快的,如果寶寶在幼兒園的頭沒開好,以後上小學也會畏縮不前。
從現在開始就要強化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讓他學會使用廁所,並學會辨認衣服的前後反正,並教寶寶與人相處時要注意的事項,以適應集體生活。
4.開始“學習知識”了
3歲的寶寶,仍然是以玩為主的寶寶。如果父母過於關心寶寶的智力發育,認為寶寶從現在開始必須接受“正規訓練”了,必須要開始“學習知識”了,那父母的麻煩可能會增加。避免過早讓寶寶承擔“學習的重任”,到了上學的年齡,寶寶感到學習知識已經不是樂趣,而是負擔和壓力了。
5.當寶寶精力過剩時
寶寶的提問更全麵了,他對新鮮事物的探索精神常讓你疲於應付。可經常帶他去操場、公園等地方,讓他過剩的精力有足夠的渠道發泄,使得他的心靈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你的寶寶常處於精力過剩的狀態中,你更應多和孩子待在一起,了解他的優點與弱點,在他精力過剩時更好地幫助他,過多的幹涉與限製特別容易激發精力過剩寶寶的反抗。
6.我要搭建一座大樓房
開始學習構思自己的行動內容,並通過雙手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會先構思要搭建一座高樓大廈,然後選擇不同的積木一塊塊有步驟地將心目中的高樓大廈搭建起來。對於物品的認知更多了濃濃的情感,寶寶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開始進入萌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