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苦讀(1 / 1)

劉伯承5歲的時候,被送進了本村的私塾。開始,他並不好好念書,有時他還逃學呢。看到孩子不爭氣,父母哪有不心焦的?這一天,劉伯承放學回家,撂下書包就想跑出去玩。媽媽嚴肅地喊住他:“慢著點,把今天先生教的書背一遍。”

劉伯承眨了眨眼睛,心裏說反正媽媽不識字,於是閉上眼睛,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子曰”“詩雲”地亂背一氣。不想,正好這天爸爸生病躺在裏屋,聽到兒子胡編亂謅時,氣不打一處來,馬上厲聲地責備他,氣得不停地咳嗽。

媽媽更是傷心地直掉眼淚,邊哭邊說道:“我們窮人家,讀點書不容易啊,你爸爸的病越來越重了……到時候怕連飯也吃不上啦,看你還怎麼讀書?……”

望著媽媽淚痕斑斑的臉,聽著爸爸陣陣的咳嗽聲,劉伯承慚愧地低下了頭,對父母親誠懇地表示:“是我錯了,請你們放心吧,從今往後,我再也不逃學了,一定發憤念書,學本事,做個有出息的人!”

果然,打這以後,他每天都早早起床,第一個到學堂,立即放聲背誦課文;夜晚,就依偎在媽媽的紡車旁,借著燈光看書,直到深夜。

很快他就學完了《三字經》等書,接著又開始讀《論語》《孟子》等篇章,課外還閱讀了《史記》《漢書》等曆史著作和優秀古書《水滸傳》。他看書幾乎到了“入迷”的地步,就連推磨時也帶著書本,有空就捧著讀。

私塾的老先生看到劉伯承如此用功,十分賞識,對他的教授也就更加熱心、細心。長大以後,劉伯承還牢記著老先生的話:“讀書務求深入,切忌浮躁。”所以,凡是重要的文章,他總要反複讀十多遍、幾十遍,直到弄懂、背熟為止,而且在書上總是密密麻麻地畫了道道、杠杠、圈圈,還有眉批和旁注。同學們看了他讀過的書,總要開玩笑說:“劉伯承是在啃書,鑽書啊,難怪有這麼多洞洞和道道。”

劉伯承則認真地回答:“看書不能像水過鴨子背,更不能光在上麵漂,要像紮猛子一樣,深鑽進去,才能求得真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