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訓練方案(3 / 3)

新生兒注視新圖時間越長就越聰明,由於注視比逗笑出現較早,所以觀察注視時間是新生兒第一個認知能力測驗的方法。新生兒以時間反應來區分新圖和舊圖,表明新生兒具有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所以,可用墨筆畫女孩和男孩的臉形、豎形條紋、斜形條紋、葡萄狀、棋盤狀、地圖狀等供新生兒觀看,邊說話邊逗笑以緩解疲勞,使這種視力分辨與視力記憶訓練成為快樂的活動。

20.新生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新生兒初到世間,一切都不適應,餓了要吃,大小便要處理,不如意就哭。大約3周後,新生兒生活就會趨向規律化,父母可以試著把他們大小便了。估計新生兒快要排小便了,提前進行。拿過便盆,發出“噓”的聲音,讓新生兒排小便,逐漸形成條件反射,一般等到滿月時新生兒就懂得排大小便了。父母在把便時應注意新生兒的姿勢要舒適,忌頭胸貼在一起影響呼吸,應將雙下臂緊貼他們的背部,身子略向後傾。一次把便時間不宜過長。培養有規律的大小便習慣,既鍛煉了新生兒膀胱括約肌能力,又為媽媽解除了許多育兒煩惱。

21.新生兒天天早教10分鍾

新生兒期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父母應根據新生兒的情況每天進行10分鍾教育,具體如下:

(1)視覺訓練:父母可以把一個紅球放在新生兒的眼前,引起他們的注視,並可慢慢移動,使兩眼隨紅球方向轉動。

(2)聽覺訓練:用搖鼓或鈴在新生兒耳邊輕輕搖動,他們聽到鈴聲可轉向鈴聲方向。

(3)觸覺訓練:母親可以把乳頭伸到新生兒的嘴邊,他們會做吮吸的動作。

(4)發音訓練:要經常和新生兒講話,雖然他們聽不懂,但是會感到舒適和愉快。

(5)抓握訓練:父母可以把有柄的玩具塞在新生兒手中,讓他們練習抓握。

(6)動作訓練:父母可以給新生兒做被動操,讓他們的手足運動2~3分鍾;有時也可訓練他們俯臥,使其抬頭,但時間隻能在幾秒鍾之內。

22.了解新生兒的心理需求

根據新生兒期簡單的條件反射的建立和最初心理現象形成的特點,其心理需要的給予可以按照以下內容來做。

(1)母親要切實做好第一任啟蒙老師:母親要對新生兒多給予撫愛,及早訓練與建立新生兒主動尋找食物的條件反射。在每次喂奶時,用親切溫柔的話語與寶寶交流,言語刺激,這對新生兒條件反射的建立幫助極大。此條件反射的建立,屬於最初的智力開發內容,對促進心理現象的萌發和心理活動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幫助。

(2)給予新生兒周到的護理:如按需哺乳,根據天氣變化進行護理等,使新生兒獲得生理上最大限度地滿足,而經常處於舒適感所帶來的愉快情緒反應狀態,有利於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發展與形成。

(3)母親的撫愛,應從新生兒出生後就開始:通過與新生兒身體皮膚的直接接觸,對促進新生兒皮膚感覺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發展都起積極作用。

(4)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如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等,對新生兒腦的發育極有好處:腦是人類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出生後第一個月腦的發育,是心理活動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腦發育更有益處。

23.運動刺激大腦發育

研究發現,運動本身能刺激大腦相應中樞區域的生長,促進腦的成熟,對心智的發展具有誘導和促進作用。而我們的動作發展正是在運動經驗與大腦生長的互動過程中完成的。

當父母給新生兒引導行走反射第一步時,新生兒的大腦通過觸覺、位置覺等進行學習,從而逐步建立起對扶走的感知經驗刺激進行反應的皮質控製係統。當多次練習後,這種先天擁有的無條件反射,就會逐步變成後天學習到的運動本領。隻要被扶起來,就會有意識地向前開步走。在這一互動過程中,動作發展和大腦生長幾乎是同步的。

總之,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經驗對於快速成長的寶寶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能促進大腦獲得網絡化的生長,而且誘導和促進了心智的發展,是寶寶智力發展的催化劑和領航員。

24.新生兒也要培養“教養”

新生兒的教養十分重要,不要以為他們隻是吃、喝、拉、撒、睡,早期教養是日後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基礎。其做法如下:

(1)父母要利用一切機會與新生兒說話,內容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如“吃奶吧!”、“渴了嗎?”、“寶寶真漂亮!”、“媽媽來了!”等。

(2)父母要經常撫摸新生兒前額和全身皮膚,經常摟抱他們,並且在喂奶或換尿布時要感情充沛地望著新生兒,不停地和他(她)說話,以滿足新生兒心理需求,加深母子的相互信賴和感情。

(3)促進新生兒視覺的發育。用紅氣球,經常移動位置給新生兒看,並用深情的眼睛注視他們,不僅可促進新生兒視力,還可促進大腦發育。

(4)鍛煉新生兒聽覺。可用鈴鐺在頭部的前後左右各方向輕輕搖動,使新生兒追隨鈴聲活動頭部;也可選擇優美的樂曲放給新生兒聽。新生兒哭鬧時,將其抱在懷中緊貼母親心髒部位,當他們聽到熟悉的母親心跳聲時,就會立刻安靜下來。

25.多與寶寶交流利於智力開發

父母覺得新生兒不會說話,所以不用和他們交流什麼。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新生兒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要學會與新生兒交流,那麼,怎麼和不會說話的新生兒交流呢?

新生兒生下來就會看、聽、有嗅覺、味覺、觸覺,活動和模仿等能力,具備了和大人交流的能力。新生兒的哭是和成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表達自己的要求。哭是一種生命的呼喚,提醒你不要忽視他的存在。若你能耐心仔細地觀察寶寶的哭,就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學問。

正常新生兒的哭聲響亮婉轉,使人聽了悅耳。生病的寶寶哭聲常常表現為高尖、短促、沙啞或微弱,如遇到這些情況盡快看醫生。寶寶哭的原因有很多,如饑餓、尿布不舒適,排尿、排便時;入睡前或剛醒時不明原因的哭鬧。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不同的需要,年輕父母需慢慢地體會,就能正確理解寶寶哭的原因,並予以適當處理。

如果抱起正在哭的新生兒,他不僅可以停止哭鬧,而且會睜開眼睛。如果你在逗他,他會注視你,用眼神和你交流。當寶寶發出與你交流的信息時,你不予應答,這樣寶寶就不願意再發出信息了,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除了哭的方式以外,新生兒還會用表情和你交流,比如通過注視、微笑或皺眉等和你交流。如果父母從新生兒期能正確理解新生兒的表示,就可以促進寶寶交流能力的發展。

細心體會新生兒的各種表達方式,在寶寶覺醒時充滿愛心地和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在交流中辨別不同人的聲音、語義、辨認不同人的臉,不同的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了寶寶交流能力,有利於寶寶的智力發展。

26.新生寶寶記憶力較弱

兒童的認識發展遵循從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機械記憶向邏輯記憶過渡的過程,與此同時,長時記憶的能力越來越強。那麼,新生兒的記憶發展是怎樣的呢?

新生兒一天幾乎有20個小時是處在睡眠狀態中的,從知覺上來說,他們頭腦裏的世界是一個廣大無比、吵吵嚷嚷、毫無統一性的混沌世界。新生兒一出生就有最簡單的記憶,如對媽媽抱著吃奶姿勢的記憶,熟悉母親的味道和聲音等。

新生兒的記憶力非常弱,不會記很長時間。在2~3個月和6~10個月的時候會有顯著的提高。這與大腦中神經細胞髓鞘的形成和突觸形成的加快、皮質前沿的發展和注意廣度的增大有關。另外一個發展期發生在18~20個月,為孩子開始使用語言表達來幫助記憶的時候。

最近的研究證實,新生兒能區別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比起有色彩但形狀不明顯的東西,他們更注意黑色或白色的形狀清楚的東西;比起無意義排列的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更注意畫有人臉輪廓的東西。另一研究又證實了出生才一天的新生兒也能區別各種聲音和氣味,如果反複發出同一聲音和同一氣味,他們馬上就習慣了。專家指出,新奇的環境可能使新生兒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更容易記憶,尤其是新奇事件包含了氣味,聲音和運動的時候。

可見,新生兒是能夠把聽到、感覺到、看到的東西在腦子裏記錄下來的。也就是說,新生兒從一生下來就能享受各種感覺了。

27.新生寶寶不宜早早離開父母

寶寶的成長除了需要營養和必需的生活條件外,還需要精神食糧,這一點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意識到的。而精神食糧就是父母的愛,尤其是母親的愛。這種愛體現在給寶寶喂奶、喂飯,給他洗澡、穿衣、換尿布,和他說話逗樂,抱他、親他、陪伴他等。寶寶生活在充滿母愛的環境中,會感受到父母與他之間的親近關係,會依戀,熱愛、信賴父母,從而建立起早期的親子關係。這樣的寶寶長大後將是一位感情真摯,充滿愛心、心理健康的人。

現在,年輕的父母們大多忙於工作,他們會將寶寶早早送給老人養育,有的則會寄托給別人照管。隻是偶爾抽空去看看,這樣不但不利於寶寶的身體成長,也不利早期建立親子關係。盡管老人或其他的照管者會給寶寶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種愛和感情是無法替代父母的愛和感情的。如果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寶寶4~5歲的話,親子關係就很難建立了。所以,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寶寶和自己不親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缺乏早期的親子關係還會影響到今後親子之間的感情與家庭關係。

曾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寶寶早期由於某種原因與母親分離,會產生拒食、消化紊亂、夜驚、發育緩慢、個性孤僻、脾氣古怪、不容易與他人相處、感情脆弱、情緒不穩等情緒障礙和個人異常。因此,早期建立親子關係,對寶寶身心的健康發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每位父母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盡可能地親自哺育自己的寶寶,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將會使你的寶寶和你都受益終身。

28.“快樂體操”利於寶寶快樂成長

給新生兒做體操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給新生兒做操最好是在睡覺之前,這樣他們會睡得更香。不過要注意,當寶寶剛吃飽了的時候是不適合做體操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頓飯”之間,讓他們活動一下。

新生兒體操不同於撫摸,因為撫摸是局部的皮膚撫摸、按摩,它需要手有一定的力度,進行全身皮膚的撫摸。而新生兒體操,是全身運動,包括骨骼和肌肉。撫摸在剛生出時就可以做,而體操是在出生10日左右才開始做。

具體做法如下:

(1)上肢運動:把寶寶平放在床上,媽媽的兩隻手握著他們的兩隻小手,伸展他們的上肢,方向為上、下、左、右。

(2)下肢運動:媽媽的兩隻手握著寶寶的兩隻小腿,往上彎,使他們的膝關節彎曲,然後拉著小腳往上提一提,伸直。

(3)胸部運動:媽媽把右手放在寶寶的腰下邊,把他們的腰部托起來,手向上輕輕抬一下,寶寶的胸部就會跟著動一下。

(4)腰部運動:把寶寶的左腿抬起來,放在右腿上,讓寶寶扭一扭,腰部就會跟著運動。然後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做同樣的運動。

(5)頸部運動:讓寶寶趴下,他們就會抬起頭來。這樣頸部就可以得到鍛煉。

(6)臀部運動:讓寶寶趴下,媽媽用手抬他們的小腳丫,小屁股就會隨著一動一動的。

溫馨提示:父母在給寶寶做操時不要有大幅度的動作,一定要輕柔,注意保護寶寶的小手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