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博弈中,由於每個參與者都有加盟某個陣營的內在需求,而加盟進來的人越多則陣營越鞏固。所以,多方博弈中存在形成陣營的機製。多方博弈經過混亂階段的逐步醞釀,會逐漸產生陣營的雛形,而這種雛形一旦產生就會形成正反饋,使這種格局得到強化形成最終的陣營。
比如,戰國時代,戰國七雄中以秦國的野心最大,軍事實力最強,對相對弱小的六國構成威脅。六國之間雖然也有矛盾,但在秦國的壓力下也逐漸聯合,形成了秦國和六國兩大陣營。戰國後期的曆史主要是這兩大陣營之間的鬥爭和六國陣營內部的分分合合。
在陣營的形成過程中,有一些博弈方會采取行動積極促成對自己有利的陣營態勢形成,應用這一策略的成功範例是中國共產黨采取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政策。
在前麵的論述中,我們知道,在雙方零和博弈中是不可能出現合作現象的,因為雙方的利益直接對立。但在多方零和博弈中,則可能出現合作現象。比如一個三人博弈,如果單獨考慮其中的兩個人,則這兩個人之間的博弈關係不是零和而是變和博弈,兩個人總和多少決定於第三方損失的多少,兩個人可以通過合作使雙方的總得益增加,這樣就出現了合作關係。博弈方進一步增多時,出現合作的可能性更大,當然這種合作都是以其他方將受到更大的損失為前提的。
比如自然界的生存競爭是一種多方博弈,這種博弈中也自然會形成合作關係,最常見的是種群內部的合作關係,如狼群總是群體出動圍獵的,而人類社會更是以高度合作的方式共同適應環境。除此之外還存在種群之間的合作關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人和狗之間的關係,在與其他動物的對抗中狗是人類的幫手,而人又可以為狗提供更為理想的生存和繁育條件,二者合作的結果是兩個種群在生存競爭中都更為成功。原始人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肯定曾大大得益於狗,至今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仍是如此,人類對狗的感情實源於此。而狗通過和人的合作如今也成了當今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犬科動物,成為生存競爭中相當成功的一個物種。
即便是在零和甚至負和的情況下,多方博弈的各方之間也可能形成合作,因為從總體上計算博弈雖然是零的,但如果對其中一部分參與者計算,則其總和是可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想,如果自己和某些其他博弈方合作,共同去對付其他參與者,就可能使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一合作團體的總利益變大,因而自己的總利益也相應地增大,這比選擇對所有博弈方都對抗的策略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