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詩俊逸特征的再認識(2 / 3)

@@二、鮑詩“俊逸”的具體所指

由杜甫評價鮑照“俊逸”的具體語境可知,俊逸大致是指鮑照以七言為主的樂府詩的奔放豪邁。具體來講,主要是指鮑照的樂府詩具有強烈的情感氣勢,以及通暢恣肆的語言。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六:“李、杜皆推服明遠,稱曰‘俊逸’,蓋取其有氣,以洗茂先、休奕、二陸、三張之靡弱。”又說:“鮑詩全在字句講求,而行之以逸氣,故無兒蹇緩弱平鈍,死句懈筆。他人輕率滑易則不留人,客氣假象則無真味動人。”認為鮑詩俊逸的原因在於“有氣”、“行之以逸氣”,同時又能“留人”、“真味動人”。應當說,這一解釋較為準確地揭示了鮑詩俊逸的內涵。“有氣”、“行之以逸氣”就是指有氣力、氣勢,情感強烈。鮑照“才秀人微”既無門閥蔭庇,更無財勢倚仗,卻又心高氣傲,孤直梗概,所以偃蹇潦倒,不偶於時。長期挫折失意使鮑照的內心鬱積了無比憤恨的情感,以致他的作品“多為不得誌之辭,憫夫下僚寒士之不達,而惡夫逐物奔利者之苟賤無恥,每篇必致意於斯”。同時鮑照又是一位感性而又情緒化的詩人。他不像陶潛借助田園隱居,稀釋內心的憂憤,更不像嵇康、阮籍那樣在遭遇人生困境後,進行深入的思考,依托玄學獲得形而上的超越與解脫,他也不像謝靈運那樣,在失意挫折後放浪山水談玄說佛。鮑照始終熱烈地擁抱著塵世,其情感是入世的,因此他對現實的不公感受異常敏銳,再加上他才華橫溢,故而作品中充滿了奔放濃烈的情感和充沛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