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青春期性教育篇(三)(2 / 3)

心理學認為,人為了渡過幸福的一生,每個時期都有人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是不幸的,並且下一階段也會是困難的。青春期是受教育、求知識、長能力的時期,不是談戀愛的時期,如果青春期的主要任務完成不了,無疑會影響成年後的幸福。因此,家長千萬不要支持孩子做誤人、誤己的傻事。

孩子出現了對異性愛慕的情感家長應持什麼態度?

絕大部分的家長不希望孩子過早出現對異性的愛慕情感,所以當發現了這方麵的蛛絲螞跡時,就顯得極不冷靜,越痛之深、狠之切,越不願見到的結果,往往越偏偏出現。當發現孩子出現對異性同學的愛慕情感時,正確的態度是什麼呢?

―要理解孩於這種美好的情感。如前所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現愛慕情感是青春期性心理發育的必然現象,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曆的心理活動。做父母的都是過來人,也都曾經曆過青春期那個善於幻想的階段,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當時的興奮、羞澀、自責的心理逐漸淡化罷了。如今做了父母,應當理解這種兩性愛慕的情感。德國詩人歌德說:“哪個青年男子不善鍾情,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善至純。”“懷春”、“鍾情”是少男少女正常性意識的絕妙寫照,這是以兩性間自然吸引為基礎的最純潔、最真摯的感情,也是性愛心理發展的原始階段和前奏。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是父母正確引導孩子擺脫愛慕情感的善良的出發點,也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

二要對孩子耐心幫助。孩子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在心理上仍處於幼稚和不成熟的特點,所以在情緒上表現敏感而不穩定。尤其是出現了對異性的愛慕情感時,更是受興奮、幻想、羞澀、自責等多種情感的折磨,顯得六神無主。所以,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這時非常需要家長耐心的疏導,幫助孩子理智地把愛慕的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使同學之間的交往永遠保持在友誼的範圍內。實踐證明,這個時期是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坦誠、熱情、心平氣和的幫助的時候。因為,這時孩子在心理上感到困惑,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同情。如果引導得法可加深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好感,縮短兩代人之間的感情距離。相反,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冷嘲熱諷、髙聲斥責,甚至斷絕孩子與外界的所有來往,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苦悶,更把渴望理解的願望轉移到同齡人身上,或者更加堅定了孩子談“戀愛”的決心。

青少年為什麼要樹立社會責任感?

經常聽到一些妻子抱怨丈夫對家庭不負責任,父母抱怨子女對老人不負責任,領導抱怨下屬對工作不負責任,妊娠少女埋怨性夥伴對自己不負責任……這諸多的不負責任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說來,這些“不負責”從根本上說是由於在青春期內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的結果。

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責任感,是衡量其道德品質高低的重要標誌。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責任感、義務感是普遍存在的道德關係和道德要求,一個真正理解自身義務、責任的人,不單純是為了“保存自我”,更是為了把自己的精力和才華奉獻給人類幸福和社會進步的事業。

社會責任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個人大約隻有回到原始森林中去過刀耕火種的生活,才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隻要生活在文明社會裏就不可能不需要別人幫助。比如,沒有農民種糧,工人就會因為沒有飯吃而不能織布;沒有工人織布,農民就沒有衣穿;沒有解放軍為祖國站崗放哨,農民生產和工人織布就沒有安全的保證;沒有教師為孩子傳授知識,年青的一代也會成為愚昧無知的蠢人。所以,一個人離開了社會、離開了別人的奉獻就不能生存。

另外,樹立社會責任感,還可以起到降低人的生物性的作用。青春期性意識逐漸覺醒,對異性的關注和愛慕情感逐漸顯露。但每個人對愛慕和初戀情感的感覺程度是不一致的,有人感受得深,有人感受得淺。這是什麼原因呢?有這樣一句格言做了回答:“愛情是閑人的正事,是忙人的閑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凡是“忙人”一般社會責任感都較強,一般都能自覺地把精力用到增長科學知識中去,對異性的愛慕和初戀的情感就會降低到比較恰當的位置,就會順利地渡過青春期。凡是“閑人”一般社會責任感都較低,一般都沒能把學習和工作放在第~位,他們對異性的愛慕和初戀的情感比“忙人”顯得活躍。

由此可見,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與社會的、民族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才能發現做人的真正意義,才能產生強烈的成才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隻有具備了社會責任感,要求自己對社會、對民族有貢獻,才會熱愛生活,立誌向上,努力學習,興趣廣泛,性的意識就會自然地被淡化。同時由於少年時期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增長了知識才幹,也為成年後的幸福打下了基礎。

青少年怎樣調節自己的性心理?

對於青少年來講,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心理反映,可是有的青少年的性心理幹擾不大,而有的人卻神魂顛倒,以至影響課業學習。所以出現這樣的差別,關鍵在於自我性心理調節的不同。青少年應當怎樣調節自己的性心理呢?

第一,注意自身性道德的培養。一位學者說:“高尚的道德品質,可以降低生物性作用,也就是可以使人更多地擺脫獸性。”人與動物都有性本能的生物性特征,而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的性行為要受社會的倫理、道德、法製的約束。不受倫理、道德、法律製約的性行為,,就是性混亂,就混淆了人與動物的區別。具體說來,人類要用理智、意誌和毅力來改變盲目而強烈的自然衝動,樹立正確的戀愛和貞操觀念,以克製性心理的幹擾。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微小的克製,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因此,青少年應當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有意識訓練自己,以培養髙尚的性道德情操。

第二,培養強烈的事業心。對於青少年來說,人生旅途隻是剛剛開始,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所以,應當珍惜青春年華,為將來事業的成功打好紮實的基礎;而不應目光短淺,過早陷入“卿卿我我”的感情泥潭。如果思想上明確了這些道理,再把它化為行動,時刻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用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來撥正生理發育所導致的心理傾斜,這可以是調節性心理的又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