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主要內容(2 / 3)

(2)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改善黨的領導,就必須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興利除弊,特別是革除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鄧小平要求“著手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黨政要分開,這涉及政治體製改革。黨要如何領導?應該隻管大事,不能管小事。”鄧小平還指出,“要通過改革,處理好法治和人治的關係,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係。”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要善於把自己關於國家重大事務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誌。各級黨組織、每個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都要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決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代法。黨在對國家事務和經濟、文化、社會工作的領導中,必須正確處理同其他組織的關係,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和各種經濟文化組織,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職權,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要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要改善和加強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3)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方法。執政黨不同於非執政黨,領導現代化建設不同於搞政治運動,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領導計劃經濟。這要求黨的領導方式方法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黨要善於總攬全局,掌握經濟發展的規律,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麵進步。要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改進工作作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適應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的要求,由直接包攬行政事務的領導方式,轉到主要管大事,管路線、方針、政策,並依照法律程序和規定來實現黨的決策和意圖,依靠黨組織和黨員的模範作用來貫徹黨的決定;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解決問題,轉到以說服教育為主,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鄧小平強調:“改善黨的領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從原則上說,各級黨組織應該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業務工作,盡可能交給政府、業務部門承擔,黨的領導機關除了掌握方針政策和決定重要幹部的使用以外,要騰出主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眾工作。否則,黨的領導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強。

3.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

鄧小平曾經評價說,列寧有個完整的建黨學說,毛澤東也有完整的建黨學說。毛澤東對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黨的作風是什麼,都有完整的一套。鄧小平黨建理論也是一個完整的學說,它係統地回答了黨的指導思想、綱領任務、地位作用、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黨的作風、黨內生活等一係列問題。貫穿其中的主題,是要回答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把自己建設成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在撥亂反正的過程中,鄧小平指出,“黨應該是一個戰鬥的隊伍,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應該是統一的、有高度覺悟的、有紀律的隊伍。”1982年,十二大報告說:“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中,曆史把重大的責任交給了我們黨。”十二大提出,要“努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十二大以後進行整黨時,鄧小平進一步提出:“我們一定要搞好這次整黨,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這是新的曆史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要求。

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是曆史的要求。鄧小平說,我們黨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搞現代化建設。這也就是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的根本任務。黨的建設首先要明確黨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這種地位與作用,就是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七大曾經概括了當時我們黨的曆史特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鍛煉過來,並已完全成熟了領導革命戰爭藝術的黨。”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應當是我們黨今天的主要曆史特點。

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這個黨建目標,堅持了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指明了黨在新時期的重要作用和肩負的曆史任務,體現了黨的建設的時代特征和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來建設黨的要求。

三、聚精會神抓好黨的建設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解決好這個課題,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1.新時期黨的建設是一項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並提出了“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重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個總目標,體現了十七大確定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這個主題,集中而全麵地反映了新的形勢、新的變化、新的曆史任務對黨的各方麵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十七大確定的黨建總目標的展開。隻有按照這個總目標來建設黨,我們黨才能更好地肩負起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曆史重任。

麵向新世紀,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是要按照這個總目標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麵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使我們的黨以新的麵貌和更強大的戰鬥力,帶領人民完成新的曆史任務。

關於黨的思想建設。在這方麵,鄧小平既繼承了毛澤東關於從思想上建黨的思想,又結合新時期實際,有許多創新:一是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黨的思想路線。二是把黨的思想建設貫穿到黨的各項工作中去,同黨的理論、政治、組織、製度、作風建設密切地結合起來,作為全麵加強黨的建設的靈魂、基石。例如鄧小平非常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強調領導幹部要“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並且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加以發展;思想建設要圍繞政治路線來進行,正確的政治路線的製定必須以正確的思想路線為指導,“思想路線不是小問題,這是確立政治路線的基礎”,也是政治路線能不能貫徹執行的關鍵。三是正確開展黨內兩條路線鬥爭。鄧小平特別重視思想解放的巨大作用,並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辯證地統一起來。尤其是他為全黨總結和積累了豐富的反傾向鬥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重要原則,認為反傾向鬥爭中要在正確識別和反對一種傾向時,注意可能掩蓋著另一種傾向,防止忽“左”忽“右”。

關於黨的政治、組織建設。在新時期黨的政治建設上,鄧小平最傑出的貢獻是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在這個理論指導下為我黨製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他說:“黨的政治路線就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建設,要服從於、服務於這個中心,決不能脫離它,“幹擾它,衝擊它”。這是鄧小平關於黨的政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他探索新時期黨的政治建設規律的重大成果。

在黨的組織建設特別是黨的幹部工作方麵,鄧小平有十分豐富的論述。第一,加強教育管理和整頓,建設一支經得起改革開放考驗的黨員隊伍和黨的各級組織。1980年1月,鄧小平提出要解決新老黨員中“一部分不合格”的問題;此後他又多次提出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嚴格黨員標準,從嚴治黨,嚴格黨紀,妥善處理不合格黨員,將腐敗分子清除出黨等等。與此同時,鄧小平對新時期如何整頓黨員隊伍和黨的組織問題作了富有成果的創新。他認為過去靠搞政治運動整黨建黨,曆史證明效果並不好,因此他主張黨組織的整頓要經常化,不搞政治運動,不搞人人過關,重在思想教育以及依靠自身力量搞好黨組織的建設。無疑,這些重要觀點是對毛澤東同誌組織建設學說的揚棄和發展。第二,“關鍵在人。”和實現幹部隊伍“四化”問題。1992年南方談話最集中展示了鄧小平對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的極端關注,他說:“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這是個路線問題,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問題。現在,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分迫切了。”為了實現幹部隊伍“四化”,鄧小平提出了一係列改革幹部人事製度的決策,例如他提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調“人民公認”和“重實績”的思想;引入競爭機製,克服權力過分集中、家長製、領導職務終身製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建立正常的交接班製度,推進新老幹部的合作交替以及精簡機構、建立嚴格的責任製和嚴明的賞罰製等等,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關於造就、培養接班人的思想。

關於黨的作風建設。首先,鄧小平以戰略家的眼光,敏銳地看到黨風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讚成陳雲同誌講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如果我們黨不注意,不堅決刹住這股風(指經濟犯罪——引者注),那麼,我們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麵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他還大聲疾呼:“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他要求“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著眼於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其次,鄧小平主張全麵堅持黨的一整套優良作風。他提出要把毛澤東倡導的“三大優良作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恢複起來、弘揚開來。他認為理論聯係實際就是要緊密聯係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這個最大實際;他把群眾擁護、讚成、高興、支持與否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豐富了密切聯係群眾傳統作風的時代內涵;他還主張“方法要講究,分寸要適當,不要搞圍攻、搞運動”,為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傳統作風注入新的活力。可見鄧小平深刻總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曆史經驗,結合新時期的實踐,以務實的態度,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黨的作風建設問題。再次,鄧小平堅持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看待黨的作風建設。他不僅從理論上高度概括了黨的傳統作風中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民主集中製等等基本原理,而且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內在有機聯係。比如他談黨風總是把它與黨的前途、與現代化建設的政治路線、與民心向背聯係起來。簡言之,鄧小平黨建理論中蘊涵著豐富的黨的作風建設的真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