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2 / 3)

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馬克思主義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成工人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曆史使命的強大思想武器。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新的時代課題,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還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民族化、本土化的馬克思主義來武裝各國的黨員,指導各國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內容上講,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從形式上講,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本質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證明,脫離中國實際,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或照搬照抄別國的理論、體製,必然會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極大的危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關鍵所在。我們黨在漫長征途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當代化和中國化的三次曆史性飛躍,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既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的發展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不能停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創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根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今時代特征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指針,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麵發展的指導方針,是解決複雜的國際國內矛盾、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強大理論武器。

科學發展觀作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最新成果,凝結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統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社會全麵發展相統一,堅持各方麵盡快發展與整體協調發展相統一,堅持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相統一,開拓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思路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境界。科學發展觀不僅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而且豐富了黨的執政理念,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用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豐富和發展了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內的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科學發展觀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造性運用,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發展。

三、科學發展觀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本的落腳點是把這一科學理論所蘊涵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維運用到全麵小康社會的繼續建設中,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重要論斷,凸顯了科學發展觀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全局、關係長遠的指導意義。

(1)科學發展觀對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推進各項建設具有全局的、長遠的指導意義。科學發展觀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新的思想觀點,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諸多領域,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環節,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各個方麵,是我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指針。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麵發展進步,是我們黨著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總體思路。按照黨中央的部署,無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來展開,都要體現出全麵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經濟建設,最基本的是要落實“五個統籌”,並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牽引,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的;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政治建設,最關鍵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充分體現我們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並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著眼點,把注重社會效益與兼顧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起來;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社會建設,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完善社會機製,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毫無疑問,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四大建設是相輔相成的,經濟建設是前提,它為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是根本,它為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它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社會建設是紐帶,它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