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海敏威E.Hemingway和福爾格奈W.Faulkner以後美國現實主義作家中後起的偉人,他被中國讀者所認識和愛好還是近幾年來的事。

他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的沙利那地方,曾在斯坦福大學念書,沒有畢業。以後他到紐約當過新聞記者,化學師和搬運磚頭的小工。他的第一部小說Cup of Gold出版於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二年時續出Pasture of Heaven和To A God Unknown,可惜讀者對這三本書的反響都很冷淡,一直到Totilla Flat出版,斯坦貝克的名字,才逐漸被人所注意。一九三六年,又出版In Dubious Battle。跟著他的成名之作Of Mice And Man問世,頃刻被列入了美國現代一流作家之林。一九三九年The Grape of Wrath出版,更驚動了世界文壇,被譯成十數種外國文字,中文本也由胡仲持先生翻譯出版。上述的許多作品,大都以美國下層社會的生活作題材,這本The Moon Is Down卻是例外。

本書完成於一九四二年,離北歐被希特勒所侵占已近一年餘,寫挪威某小城被軸心軍“和平”占領的故事。作者曾在北歐旅居過一個時期,所以寫那些崇尚自由和平的小國人民的心理,分外的親切。在那裏,“戰爭的經驗既缺乏,失敗的經驗更沒有,”當一隊軸心軍把這座隻有十二個衛兵的小城市用突襲,陰謀的方法占領以後,所有的人民都如入五裏霧中,不知所措。但是他們慢慢的開始不糊塗,他們懂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於是他們“眼睛中的驚愕之光變成了憤怒和仇恨,”這本小說就是寫這批善良人民怎樣用“遲緩,沉默,等待的複仇方法”去反抗敵人的故事。

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發生上海整個淪陷後,我因無法再在上海住下去,便經過漢口長沙而到桂林,在桂林的英國新聞處看到這本原書,便借來在旅館中盡十天時間譯成中文,隨後就在桂林出版。到要重印再版時,湘桂戰事爆發,一切的計劃都被打破了。今天在上海印行,一則為了斯坦貝克的這部著作並不因戰爭的結束而失掉它在藝術上的價值;二則也算是我在桂林一年的一點紀念品而已。

至於書中的許多特長,好像人物刻畫的細致,對話的簡潔,寫景的美麗,故事的電影化,讀者自能體會,無庸譯者多言。但是奧頓市長的話是值得我們沉思的:

“人民不願被人征服,所以他們永遠不會被人所征服。自由的人民是不會挑起戰爭的,但是一次開始了,他們在失敗中還會戰鬥。下流的群眾,或是一個領袖的盲從者就不會這樣做,所以下流的群眾可以常常打勝仗,自由的人民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你將來會明白的。”

書中最後一段奧頓市長臨刑前所說的話,是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臨死前的遺言。這筆債到了勝利的今天,我們自問已否還清了呢?

譯者

一九四七,四,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