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孕前為何要查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的職責是製造甲狀腺激素,幫助組織和器官裏的每個細胞發揮作用,一旦甲狀腺功能減退就會使身體的各項功能減緩。由於“甲減”的發生往往很隱匿,不易早期發現,因此可延誤治療。
如果準媽媽在懷孕的時候處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亞臨床狀態,胎兒的智力會受到影響,智商會降低9~10.如果在妊娠期間,不能得到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不但會造成流產、早產、圍生期胎兒死亡等不良事件,而且會影響到後代的智商發育。
因此,在懷孕前8周,準媽媽就應該把自己的甲狀腺功能調整到正常水平。
14.孕前為什麼不宜接觸寵物
現在很多年輕女性都喜歡養貓養狗,但在準備懷孕的婦女則不宜與貓、狗、鳥等寵物親密接觸,以預防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原蟲所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與妊娠關係密切。母親在妊娠期受到弓形蟲感染後,不論是顯性或隱性感染,均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直接影響胎兒發育。弓形蟲感染對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及胎兒會有一定影響。雖然感染後致流產、胎兒畸形的幾率並不高,一般在15%左右,但會給孕婦帶來很大痛苦。弓形蟲感染對胎兒的危害:懷孕頭3個月發生先天性感染,產生嚴重損害者,可出現流產、死胎或新生兒疾病,或者出生後有眼、腦或肝髒的病變或畸形,如視網膜脈絡膜炎、白內障、腦內鈣化、腦積水、小頭畸形、智力障礙、黃疸和肝脾大。準備懷孕的婦女應該遠離寵物,同時應該在懷孕前進行1次弓形蟲檢測。
15.孕前為什麼要進行口腔檢查
由於患有牙齦炎和牙周病會增加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等發生率,所以目前很重視孕期口腔保健,建議有條件者孕前進行口腔疾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治療。
孕婦為何易患牙齦病呢?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孕婦懷孕後體內的激素水平增高,而牙齦細胞中含特異性的雌激素和睾丸素受體,牙齦就成為一些性激素的靶器官。尤其是黃體酮水平上升很高,會使牙齦中血管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強,容易誘發牙齦炎。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出血顯著,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如腫瘤狀,極容易出血,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其他牙周問題,如牙周炎、牙齒鬆動、牙周膿腫等在孕期也比非孕期容易發生。
(2)孕婦缺鈣。因為胎兒及母乳的鈣來源於母親,孕、產婦在大量鈣流失的情況下,牙齒更容易受菌斑及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患牙病,會出現多個牙齒的齲壞,甚至發展成牙髓炎或根尖炎。
(3)一般來說,孕期婦女機體免疫功能相對較低,口腔病菌會乘虛而入,易造成牙周炎症。因此,孕前檢查、治療及口腔保健就顯得格外重要。準備懷孕的媽媽最好在孕前6個月進行1次全麵的口腔檢查。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孕前口腔檢查包括是否患有齲齒、牙齦炎、牙結石、無法保留的牙殘根、反複發炎的阻生牙、不良修複體等口腔問題,去除牙菌斑,消除牙齦炎症。
16.如何調整避孕方法
計劃懷孕決定後,要調整避孕方法。如果用口服避孕藥避孕的,要提前6個月停服避孕藥。因為在停藥的前幾個月,卵巢的分泌功能尚未恢複正常,子宮內膜也相對薄弱,不能給受精卵提供良好的孕床。因此,至少應提前6個月停藥,以代謝體內殘留的藥物,恢複卵巢功能和子宮內膜的周期。對避孕栓、避孕藥膜等化學藥物,在有了明確的懷孕計劃後,一定要停止使用這種方式,以免殘留的化學藥物危害精子的健康。如用宮內節育器避孕的,應取出節育器。一般要在取出後半年再受孕,以徹底調整子宮內環境。在此6個月內需采用其他避孕方法,不妨選擇避孕套、陰道隔膜這些不會損害精子和卵子的質量,並且可靠性也很高的方式作為過渡。這樣,既能起到避孕的效果,又可以放心地等待子宮內環境恢複到自然的狀態。
17.流產後再想懷孕應注意什麼
流產其實是一種自然淘汰,是受精卵發育不正常的結果,胎兒本身就存在問題,因此流產也不要覺得可惜,不必過於保胎。
從生殖、生理角度講,流產後機體尤其是子宮和卵巢等生殖器官都有一個恢複過程,而且大多數的流產都需要進行刮宮或吸宮術以清除宮腔內的胚胎等殘留組織,以致子宮內膜組織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子宮內膜是受精卵附植和發育的“床”,流產後過早懷孕,內分泌功能沒有得到很好恢複,子宮內膜更沒有生長好,受精卵便會在“貧瘠”的子宮內膜上著床不穩,營養不好。除容易發生再流產外,也不利於母子健康,因而流產後不要急於受孕懷胎。
一般來說,流產後至少6個月,最好是1年後再懷孕為好。其一,無論是機體還是生殖器官經過充分的休息、調養,對受孕懷胎、母子健康,以及優孕、優生都大有裨益。其二,若第一次流產是因受精卵異常或患病所致,那麼兩次妊娠期相隔的時間越長,再次發生異常情況的機會也就越少。如果想要一個健康的寶寶,女性流產後應堅持科學的避孕,待一年半載後再懷孕。
18.孕前用藥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1)任何藥物的應用均應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服用。
(2)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則不要用。
(3)必須用藥時,則盡可能選用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小的藥物;如因治療需要而必須較長期應用某種可致畸的藥物,則應推遲受孕。
(4)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偏方、秘方”,以防發生意外。
(5)避免應用廣告藥品或不了解的新藥。
(6)服用藥物時,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
(7)根據治療效果,盡量縮短用藥療程,及時減量或停藥。
另外,孕婦誤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藥物後,應找醫師根據自己的妊娠時間、用藥量及用藥時間長短,結合自己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綜合考慮是否要終止妊娠。
19.為何孕前男性也要慎用藥物
準備懷孕時,懷孕之前準爸爸因身體不適服了一藥物,會對腹中的胎兒有影響嗎?一般來說,母親對胎兒的影響因素更為持續一些,男性的影響似乎更短一些,然而很多藥物成分能通過血生精小管屏障,並通過兩種方式影響精卵健康結合。這就是準爸爸為什麼用藥要慎重的主要原因。例如,嗎啡、氯丙嗪、紅黴素、利福平、解熱鎮痛藥、環丙沙星、酮康唑等,這些藥物通過幹擾雄激素的合成而影響精子受精能力,一旦受孕還會影響受精卵的質量。有些藥物對受精卵有著不良的影響,如抗癌藥、激素、部分抗生素、抗血凝藥、鎮靜藥、抗癲癇藥等。像男性不育症、婦女習慣性流產,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男性精子受損的結果;而且精子是先儲存在那裏,然後再射出來的,並不是性生活當時產生而射出來的。因此,孕前如果男性服用了這些藥物就會造成影響。尤其是感染性、發熱性疾病,都可能影響生殖細胞的質量,因此患病期間要避孕,以避免病中受孕。夫妻雙方在因病用藥期間,以及藥物停用後作用尚未消失之前都不宜受孕。
含有藥物的精液會在性生活時排入陰道,經陰道黏膜吸收後進入女性的血液循環,對受精卵可造成損害,導致低體重兒和畸形兒的發生幾率增大。因此,準備懷孕的夫妻都應在孕前3個月慎用藥物。
20.哪些情況下不宜懷孕
孕前準備要充分,有下列情況不可懷孕。
(1)不要在情緒壓抑時受孕:人一旦處於焦慮、抑鬱或有沉重思想負擔的精神狀態下,不僅會影響精子或卵子的質量,即使受孕,也會因不良情緒的刺激而影響母體的激素分泌,使胎兒不安、躁動,影響生長發育,甚至發生流產。因此,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最好暫時避免受孕。
(2)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若想孕育一個健康寶寶,孕前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盡量不要熬夜,注意飲食均衡,注意平日的用藥習慣,改變工作性質(調換壓力較小的工作)。
(3)不要在蜜月時受孕:由於在新婚前後男女雙方為操辦婚事和進行應酬而奔走勞累,體力超負荷消耗,降低了精子和卵子的質量,再加之新婚蜜月時性生活頻繁,都會影響精子和卵子在子宮裏著床,降低孕卵質量,從而不利於優生。
(4)不要在旅行途中受孕:由於在旅行途中生活起居沒有規律,居無定所、睡眠不足、飲食失調、營養不足,加上旅遊過程中過度疲勞和旅途顛簸,可影響胎兒生長或引起受孕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先兆流產。
(5)不要在患病期間受孕:疾病會影響體質和受精卵的質量及宮內著床環境,患病期間服用的藥物也可能對精子和卵子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如夫婦雙方有一方患急性病時,需等身體康複並停藥後再考慮受孕。
(6)不要高齡受孕:35歲以上婦女發生染色體畸變而導致畸形胎兒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增高的趨勢。
(7)不要在停用避孕藥後立即受孕:避孕藥具有抑製排卵、幹擾子宮內膜受精卵著床環境的作用。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應在停藥6個月後才可受孕,放置避孕環的婦女取環後應等來過2~3次正常月經後再受孕。這樣,可使子宮內膜和排卵功能有一個恢複適應的過程,有利於受精卵的生長發育。
(8)不要在接觸放射性物質和劇毒性物質後立即受孕:因為生殖細胞對X射線和劇毒物質的反應非常敏感。婦女如果照射X射線,特別是腹部經過照射,需要等4周後才可受孕。如果曾反複接觸農藥和有毒化學品,在完全脫離上述環境後1個月以上受孕較為妥當。
(9)不要在早產、流產後立即受孕:婦女在早產、流產後子宮內膜受到創傷,立即受孕容易再度流產而形成習慣性流產。所以,首次流產或早產後至少要過6個月後再受孕,讓子宮內環境有一個完全恢複的過程。
(10)未戒煙戒酒前不宜受孕:由於煙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可損害精細胞和卵細胞,經常吸煙、飲酒的婦女,最好等戒掉煙酒2~3個月後再受孕。丈夫在妻子受孕前1個月最好也戒掉煙酒。
(11)不要在炎熱和嚴寒季節受孕:懷孕早期正是胎兒的大腦皮質初步形成的階段,若天氣炎熱,會影響人的食欲,導致蛋白質攝入量減少,機體消耗量大,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而在嚴寒季節受孕的話,孕婦多在室內活動,新鮮空氣少,接觸呼吸道病毒的機會增多,容易感冒而損害胎兒。
21.特殊女性孕前要做何準備
(1)乙肝患者孕前準備: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乙肝病毒通常經體液傳播,其中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起著重要作用。對於有潛在乙肝罹患風險的孕婦,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判別自身的乙肝患病狀況。如果是單純乙肝表麵抗原(HBsAg)陽性,或是“小三陽”,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陰性,說明體內病毒處於穩定狀態。這類帶毒者雖可終身攜帶,卻不影響正常生活,因此這類婦女可以懷孕。若診斷顯示“大三陽”,同時HBV-DNA呈陽性,則說明有明顯傳染性,也可能伴有肝細胞損傷。而經研究證實,孕婦HBsAg、乙肝e抗原(HBeAg)同時陽性,幾乎100%會傳染新生兒,且大多成為慢性攜帶者。因此,對於這類婦女最好先考慮休息治療,待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轉陰後再懷孕為好。
有下列6種情況者最好避免受孕:
①現症的急性乙肝,伴有明顯的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產生抗-HBs以前,最好暫緩懷孕。
②乙肝病毒感染時間較長且肝髒損害嚴重,肝髒活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肝硬化,伴有明顯的血小板減少,脾功能亢進,凝血功能障礙者。
③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異常較為明顯,且肝功能波動較大,常伴有蛋白比例倒置或低蛋白血症者。
④慢性乙肝患者有嚴重的肝外係統表現,如腎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⑤曾有過懷孕史,但因肝髒不能承受而終止妊娠者。
⑥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婦產科疾患,如有重複剖宮產史。
(2)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孕前準備:甲狀腺功能低下是常見於懷孕時的內分泌疾病,約有2.5%的孕婦會產生此問題。大多數病人在臨床上都沒有明顯的症狀,而是在做甲狀腺功能篩檢時才被發現的。懷孕時如果合並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不但會使流產幾率增加,胎兒先天神經係統異常的比例也會增加。所以孕婦一旦發現有甲狀腺功能偏低,應立即接受足量的甲狀腺素治療,並定時追蹤甲狀腺功能。如在懷孕前就已知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應先將甲狀腺功能恢複正常再懷孕比較恰當。
那麼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可以懷孕嗎?因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對母體會造成許多的並發症,如流產、早產等,甚至合並子癇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險性。所以,如有懷孕打算者,應等到甲狀腺功能控製正常時比較合適。另外,最好有避孕措施,因為有些甲狀腺功能不正常患者並不會影響受孕。如果不小心懷孕了,也應立即告知醫生,並接受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除了會對母體造成影響之外,對胎兒也會造成許多並發症,如子宮內生長遲滯、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5%的胎死腹中等並發症。因此對於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疾病的病人,除了懷孕前最好將甲狀腺功能控製正常之外,在懷孕過程中應定期接受追蹤甲狀腺功能及抗甲狀腺激素抗體效價的變化,以作為評估胎兒甲狀腺功能的參考。
(3)高血壓患者孕前準備:高血壓患者同樣可以懷孕,不過高血壓患者懷孕是有一定風險的,最好在事前告知醫生,加強產前檢查,包括測身高、體重、血壓,驗血、尿常規,查心電圖、腎功能等。評估患者自身的健康能不能勝任妊娠這個過程。
患高血壓的女性如果準備要孩子,一定要先將血壓控製平穩再考慮妊娠。這是因為妊娠早期(前3個月)用藥對胎兒的影響最大,致畸性最強,如果患者能夠在受孕前將血壓控製平穩,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少妊娠前3個月的降壓藥用量,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暫時不用藥,從而盡量減少藥物對胎兒產生的不良反應。
高血壓的易患因素有肥胖、年齡,特別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食鹽攝入過多,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運動量過少,過度飲酒等,在高血壓的發病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則對於預防、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有著顯著的效果。飲食上注意營養,應進三高一低飲食,即高蛋白、高鈣、高鉀及低鈉飲食,有助於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4)糖尿病患者孕前準備:如果孕前患糖尿病,首先應做到計劃妊娠,且計劃妊娠前要看內分泌醫生和有經驗的產科醫生,進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檢測,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檢查和腎功能檢查,進行糖尿病分級,由醫生評定是否適合懷孕及懷孕的時機,孕前是否需要特殊治療。如糖尿病伴增殖期視網膜病變需要先經過激光治療後才可以妊娠。糖尿病伴有嚴重腎病已經出現大量蛋白尿、腎功能減退或嚴重高血壓者,則不適合懷孕。
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婦女妊娠後對母、兒的影響嚴重,其影響程度與糖尿病病情及妊娠後血糖控製與否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孕前糖尿病患者最好在疾病得到緩解,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無臨床症狀時再考慮生育的問題。糖尿病患者隻要能夠在懷孕那一段時間裏保持血糖基本正常,那麼完全可以懷孕並且最終獲得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