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幼兒期營養需求有何特點
生長發育的規律是年齡越小,生長發育越快,需要的營養物質越多。他們要從食物中得到生長發育的原料。因此,小兒所需要的營養量相對要比成人多。以蛋白質為例,成人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1克,而小兒每日每千克體重則需要2.5克;又如鈣,小兒每天需要1克,而成人隻需要0.8克。
嬰兒期是指從出生到滿1周歲,由於寶寶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是一生中發育最重要時期,因此飲食供給是否充足合理不僅對童年期體力、智力發育有直接影響,同時也對其成年後身體素質和疾病發生都有重要影響。1~3歲為幼兒期,雖發育不及嬰兒期快,但需求仍比成人多。其牙齒數量有限,胃消化酶及胃蠕動能力也不如成年人,故應注意烹調方法,每天三餐二點為佳。
2.1~3歲寶寶每日所需哪些營養
充足而全麵的營養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物質基礎,為了維持寶寶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每日必須供給寶寶6種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1~3歲寶寶每日所需的六大營養素為:
(1)蛋白質:它是構成人體細胞和組織的基本成分,每日供給量應為35~40克。主要來源為肉、蛋、魚、豆類及各種穀物類。
(2)脂肪:它的作用是提供熱能,調節體溫,保護神經及體內器官,促進維生素吸收,每日供給量應為30~40克。主要來源於動植物油、乳類、蛋黃、肉類和魚類。
(3)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體活動和生長發育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每日攝入量應為140~170克。食物中的穀類、豆類、食糖、蔬菜、水果都可提供碳水化合物。
(4)礦物質:其中鈣是寶寶骨骼和牙齒生長的主要原料,每日應保證供給600毫克;鈣質在奶類、蛋類、魚類、豆類及蔬菜中含量較高。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每日應保證供給10毫克左右;主要應從動物肝髒、蛋黃、瘦肉、綠葉菜及豆類中攝取。鋅可以增進食欲,促進寶寶生長發育,在動物內髒、花生、香蕉及豆類中含量較高,每日應攝取10毫克。碘也是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它與寶寶智能發展和體格發育密切相關,每日應保證攝取70微克;碘在各類海產品中含量極為豐富,食用碘鹽也是補碘的好辦法。
(5)維生素:作用是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長發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主要來源是蔬菜、水果、肉、蛋、豆、奶及粗糧。1~3歲寶寶維生素D的每日攝取量應為400國際單位。
(6)水:是人體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維持體內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等,這一階段的寶寶每日每千克體重應補充水分125~150毫升。
3.什麼是1~3歲寶寶喂養指南
1~3歲的寶寶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時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相對較高,同時寶寶機體各項生理功能也在逐步發育完善,但是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禦性能仍然較差,因此對於寶寶膳食安排不能完全與成人相同,需要特別關照。
(1)由母乳或其他乳製品喂養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化:可繼續給予母乳喂養直至2歲(24月齡),或每日給予不少於相當於350毫升液體奶的寶寶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建議首選適當的寶寶配方奶粉,或給予強化了鐵、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營養素的食品。因條件所限,不能采用寶寶配方奶粉者,可將液態奶稀釋,或與澱粉、蔗糖類食物調製,喂給寶寶。如果不能攝入適量的奶製品時,需要通過其他途徑補充優質蛋白質和鈣質。可用100克左右的雞蛋(約2個)經適當加工來代替,如蒸蛋羹等。當寶寶滿2歲時,可逐漸停止母乳喂養,但是每天應繼續提供寶寶配方奶粉或其他的乳製品。同時,應根據寶寶的牙齒發育情況,適時增加細、軟、爛的膳食,種類不斷豐富,數量不斷增加,逐漸向食物多樣化過渡。
(2)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寶寶食物的選擇應根據營養全麵豐富、易於消化的原則,應充分考慮滿足能量需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以保證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增加鐵質的供應,以避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魚類脂肪有利於兒童神經係統發育,可適當選用魚蝦類食物,尤其是海魚類。對於1~3歲寶寶,應每月選用豬肝75克(一兩半),雞肝50克(一兩),羊肝25克,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維生素A的攝入量。不宜直接給寶寶食用堅硬的食物、易誤吸入氣管的硬殼果類(如花生)、醃製食品和油炸類食品。
(3)采用適宜的烹調方式,單獨加工製作膳食:寶寶膳食應專門單獨加工、烹製,並選用合適的烹調方式和加工方式。應將食物切碎煮爛,易於寶寶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別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類食物,應先磨碎,製成泥、糊、漿等狀態再進食;烹調方法上,應采用蒸、煮、燉、煨等烹調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以清淡為好,不應過鹹,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雞精、色素、糖精的調味品。要注意花樣品種的交替更換,以利於寶寶保持對進食的興趣。
(4)在良好環境下規律進餐,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寶寶飲食要一日5~6餐,即一天進主食3次,上下午兩主餐之間各安排以奶類、水果和其他細軟麵食為內容的加餐,晚飯後也可加餐或零食,但睡前應忌食甜食,以預防齲齒。
要重視寶寶飲食習慣的培養,飲食安排上要逐漸做到定時、適量、有規律地進餐,不隨意改變寶寶的進餐時間和進餐量;鼓勵和安排較大寶寶與家人一同進餐,以利於寶寶日後能更好地接受家庭膳食;培養寶寶集中精力進食,停止其他活動;家長應以身作則,用良好的飲食習慣影響寶寶,使寶寶避免出現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
要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進餐場所要安靜愉悅,餐桌椅、餐具可適當兒童化,鼓勵、引導和教育兒童使用匙、筷等自主進餐。
(5)多活動,體重合理:鼓勵寶寶多做戶外遊戲與活動,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與肥胖。由於奶類和普通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十分有限,寶寶單純依靠普通膳食難以滿足維生素D需要量。適宜的日光照射可促進兒童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對兒童鈣質吸收和骨骼發育具有重要意義。每日安排寶寶1~2小時的戶外遊戲與活動,既可接受日光照射,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和鈣質吸收,又可以通過體力活動實現對寶寶體能、智能的鍛煉培養和維持能量平衡。
正確選擇零食品種,合理安排零食時機,使之既增加兒童對飲食的興趣,以利於能量補充,又可避免影響主餐食欲和進食量。應以水果、乳製品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給予零食的數量和時機以不影響寶寶主餐食欲為宜。應控製純能量類零食的食用量,如糖果、甜飲料等含糖高的食物。鼓勵兒童參加適度的活動和遊戲,有利於維持兒童能量平衡,使兒童保持合理體重增長,避免兒童瘦弱、超重和肥胖。
(6)每天足量飲水,少喝含糖高的飲料: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人體結構、代謝和功能的必要條件。小兒新陳代謝相對高於成年人,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更多,對水的需要量也更高。1~3歲寶寶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水125毫升,全日總需水量為1250~2000毫升。寶寶需要的水除了來自營養素在體內代謝生成的水和膳食食物所含的水分(特別是奶類、湯汁類食物含水較多)外,大約有一半的水(600~1000毫升)需要通過直接飲水來滿足。寶寶的最好飲料是白開水。目前市場上許多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質,過多地飲用這些飲料,不僅會影響寶寶的食欲,使兒童容易發生齲齒,而且還會造成過多能量攝入,從而導致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問題,不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應該嚴格控製攝入。
(7)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身長和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反映寶寶的營養狀況,父母可以在家裏對寶寶進行定期的測量,1~3歲寶寶應每2~3個月測量1次。
(8)確保飲食衛生,嚴格餐具消毒:選擇清潔不變質的食物原料,不食隔夜飯菜和不潔變質的食物,在選用半成品或者熟食時,應徹底加熱後方可食用。寶寶餐具應徹底清洗和加熱消毒。養護人注意個人衛生。培養寶寶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以減少腸道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的機會。
4.什麼是0~6月齡寶寶喂養指南
正常足月產寶寶的出生體重和身長分別平均約為3.3千克和50厘米。寶寶出生後,其體格即開始高速地生長;到6個月末,寶寶的平均體重和身長分別增加到約7千克和68厘米。然而,此時寶寶的消化係統遠未發育成熟,嚴重製約了6月齡以下寶寶對膳食的選擇。母乳是這個時期寶寶最佳的膳食營養來源。因為母乳具有很多優點,完全符合0~6月齡寶寶對營養的需求及消化吸收特點。
(1)純母乳喂養:母乳是6月齡之內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營養物質齊全,各種營養素的比例合理,含有多種免疫活性物質,非常適合於身體快速生長發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寶寶。母乳喂養也有利於增進母子感情,使母親能細心護理寶寶,並可促進母體的複原。同時母乳喂養經濟、安全又方便,不易發生過敏反應。因此,應首選母乳喂養寶寶。純母乳喂養能滿足6月齡以內寶寶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
應該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8次以上。至少堅持完全純母乳喂養6個月,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同時,應繼續給予母乳喂養,最好能到2歲。在4~6月齡,如果寶寶體重不能達到標準體重時,需要增加母乳喂養次數。全社會應該鼓勵母乳喂養,支持母乳喂養,保護母乳喂養。
(2)產後盡早開奶,初乳營養最好:新生兒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在分娩7天內,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黃色,質地黏稠,稱之為初乳。之後第8~14天的乳汁稱之為過渡乳,4周後稱之為成熟乳。初乳對寶寶十分珍貴,其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物質,對寶寶防禦感染及初級免疫係統的建立十分重要。初乳中微量元素、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比成熟乳要高得多。初乳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初生兒的腸道和胎便。因此應盡早開奶,產後30分鍾即可開奶。盡早開奶可減輕寶寶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
(3)盡早抱寶寶到戶外活動或適當補充維生素D: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加之寶寶的戶外活動時間少,單純靠母乳喂養不能滿足寶寶對維生素D的需要,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家長應盡早抱寶寶到戶外活動,適宜的陽光會促進皮膚維生素D的合成,也可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製劑。
(4)及時補充適量維生素K:由於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低,為了預防新生兒和1~6個月的寶寶維生素K缺乏相關的出血性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及時給新生兒和1~6月齡寶寶補充維生素K。乳母適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有助於寶寶從母乳中獲得更多的維生素K。
(5)不能用純母乳喂養時,宜首選寶寶配方奶粉喂養: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用純母乳喂養寶寶時,如乳母患有傳染性疾病、神經障礙、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乳汁分泌等,建議首選適合於0~6月齡寶寶的配方奶粉喂養,由於普通鮮奶、豆奶粉、蛋白粉等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遠高於母乳,會增加寶寶的腎髒負擔,因此不宜直接用上述奶品喂養寶寶。選用配方奶粉喂養時,一定要認真閱讀奶粉衝調說明,嚴格按照說明書上注明的水與奶粉比例、衝調程序等進行衝調。
(6)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身長和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反映了寶寶的營養狀況,寶寶的生長有其個體特點,生長速度有快有慢,隻要寶寶的生長發育在正常範圍內就不必擔心。寶寶的年齡越小,測量的間隔時間應越短,出生後前6個月每半月一次。
5.什麼是6~12月齡寶寶喂養指南
6~12月齡寶寶的生長發育仍然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此時寶寶的消化係統較0~6月齡寶寶有了較大改善,可以對泥糊狀食物和較為細軟的食物進行初步咀嚼。但此時仍然未完全發育成熟,對成人膳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尚不完全,需要逐步適應,因此影響了6~12月齡寶寶對膳食的選擇;同時經過生後6個月的生長發育,寶寶在出生時從母體所獲得的各種營養儲備尤其是鐵儲備已基本耗竭,需要經食物及時補充其生長發育和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1)奶類優先,繼續母乳喂養:奶類應是6~12月齡營養需要的主要來源,建議每天應首先保證600~800毫升的奶量,以保證寶寶正常體格和智力發育。母乳仍是寶寶的首選食品,建議6~12月齡的寶寶繼續母乳喂養,母乳如不能滿足寶寶需要時,可使用較大寶寶配方奶予以補充。對於不能用母乳喂養的6~12月齡寶寶,也建議選擇較大寶寶配方奶。
(2)及時合理添加輔食:從6月齡開始,需要逐漸給寶寶補充一些非乳類食品,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爛麵、切成小塊的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寶寶的生長發育,以及對食物的適應性和喜好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輔食添加的時間、數量及速度等需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消化能力和過敏反應,不要強迫進食。
(3)嚐試多種多樣的食物,膳食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寶寶6月齡時,每餐的安排可逐漸開始嚐試搭配穀類、蔬菜、動物性食物,每天應安排有水果。應讓寶寶逐漸開始嚐試和熟悉多種多樣的食物,特別是蔬菜類,可逐漸過渡到除奶類外由其他食物組成的單獨餐。隨著月齡的增加,也應根據寶寶需要,增加食物品種和數量,調整進餐次數,可逐漸增加到每天三餐(不包括奶類進餐次數)。限製果汁的攝入量或避免提供低營養價值的飲料,以免影響進食量。製作輔食時應盡可能少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4)逐漸讓寶寶自己進食,培養良好的進食行為:建議用小勺給寶寶喂食物,對於7~8月齡的寶寶應允許其自己用手握或抓食物吃,到10~12月齡時鼓勵寶寶自己用勺進食,這樣可以鍛煉寶寶手眼協調功能,促進精細動作的發育。
(5)注意飲食衛生:膳食製作和進餐環境要衛生,餐具要徹底清洗消毒,食物應合理儲存以防腐敗變質,嚴把“病從口入”關,預防食物中毒。給寶寶的輔食應現做現食,剩下的食物不宜存放,要棄掉。
6.母乳喂養有哪些好處
對母親來說,母乳喂養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母親享受到為人母的滿足,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心,有安全感,利於母嬰間感情交流。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幫助子宮收縮到以前大小,減少陰道出血,預防貧血,可以減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險,保護母親健康。
對寶寶來說,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可被嬰兒機體有效利用,有助於嬰兒發育;由於嬰兒的腸胃消化及腎髒排泄功能還沒發育完全,無法承受過量的蛋白質與礦物質。母乳中的蛋白質與礦物質含量雖不如牛乳,卻能調和成利於吸收的比例,不會增加消化及排泄的負擔。母乳中也有良好的脂肪酸比例,不但容易吸收,也含有足夠的必需脂肪酸供給嬰兒正常的發育;母乳有足夠的氨基酸與乳糖等物質,對嬰兒腦發育有促進作用;母乳可以提高嬰兒的免疫能力,保護嬰兒免於感染,預防腹瀉、呼吸道感染,還能降低嬰兒的過敏體質;另外哺喂母乳對於嬰兒的人格發展與親子關係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些是配方乳很難提供的。
母乳喂養還具有經濟、方便、衛生的好處,發達國家的母乳喂養率都很高,應該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7.如何進行母乳喂養
媽媽們在要給自己的寶寶哺乳前,要先用熱毛巾擦拭或熱敷一下乳頭和乳暈,可以使乳頭軟化,乳房膨脹,有利於刺激排乳,可以避免寶寶過長時間的吸吮;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強的東西擦乳頭,以免乳頭被損傷。喂奶前應先檢查寶寶尿布是否潮濕,必要時更換,這樣可以使小寶寶能夠舒適的吃奶。可以采取坐位、臥位或環抱式姿勢喂奶,無論何種方式都要使母子身體緊密接觸。喂奶的時候,應以穩定的姿勢斜抱嬰兒,將乳頭和乳暈全部放入寶寶口中,新生兒期應采取按需喂養的方式。若嬰兒吃奶中睡著,應輕拍喚醒,盡可能使其吃飽。吃飽後嬰兒嘴離開母親乳頭,母親可用清潔紗巾擦拭嬰兒嘴角。吃完奶後應將嬰兒豎抱起來,輕輕拍背使其充分咽下奶液,防止吐奶,一般聽到打嗝聲即可,但容易吐奶的嬰兒應延長時間,甚至可達20分鍾。如果乳房中還有殘奶,應當及時擠出至乳房無積塊為止,這樣可以減少其對乳汁分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