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開始坐月子(2 / 3)

6.活動:產婦第一次下床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貧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頭暈,最好家屬或護理人員協助及陪伴。下床動作要慢,先坐於床邊,無頭暈再下床。剖腹產手術後24小時宜下床活動,這樣可以幫助腸蠕動,減輕腹脹及預防血管栓塞,下床時可以使用腹帶或用手支托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7.情緒調整:

由於產婦對於寶寶不了解,因此會產生自覺沒用的感覺,如果喂奶、換尿片等缺少了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產婦易極度緊張,感到孤立無援,再加上嚴重睡眠不足,這些都會影響產婦產後的情緒,情況嚴重的會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鬱症狀。

57.產後要不要早下床活動

生產時,產婦付出很多體力,感到十分疲勞,的確需要很好休息,但長期臥床休息不活動也有許多壞處,因此一般情況下,產婦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陰道分娩或剖腹產後24小時就可起床下地活動了。開始可下地入廁,在床旁輕微活動,如感覺體力較差,可由護士或家屬協助下活動,以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甚至可做產後運動來促進恢複,及早下床活動有以下好處:

促進宮內積血排出,減少感染的發生;產後血流緩慢容易發生血栓形成,早下地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組織代謝,防止血栓形成,這對有心髒病及剖腹產的產婦尤為重要;

早下地活動,可促進腸蠕動,排氣早,防止腸粘連,這對剖腹產的產婦是很重要的;

早一下活動有利防止便秘,尿瀦留的發生;有利於體力恢複,增加食欲,促進母乳產生及產後的營養吸收。產後“坐月子”並不是指要臥床休息一個月,而是適當休息和活動,這樣產婦才能更好地恢複。

58.產後多久可以下床活動

一個正常順產的產婦為了促使身體早日複原,於產後8~12小時,就可以自己到廁所大小便,並在室內行走活動,但應以不疲勞為度。產婦下地活動,有助於產婦身心的恢複,減輕疲勞;下地活動可預防子宮後傾感染;有利於子宮的複舊和惡露的排出,增進腸管功能的恢複和腸蠕動,幫助消化,減少便秘並能促進盆底肌肉及筋膜、韌帶的功能恢複。

剖腹產無合並症者產後第二天可以試著在室內行走,剖腹產的產婦早期下地活動還能預防腸粘連,但活動必須以不引起疲勞為度。

產後1周,如果天氣晴朗,可到戶外活動。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會使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天氣不好如刮風或下雨就不要出去了。應該注意的是:不要著涼或過度疲勞,要量力而為,開始每天出屋1~2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以後再逐漸增多。

59.產後可以做哪些簡單的運動

產後婦女可做的運動:

⊙呼吸運動。

仰臥,兩臂放在後腦,深呼吸,使腹壁下陷,而將內髒牽向上方,然後將氣呼出。

⊙舉腿運動。

仰臥,兩臂伸直,平放在身邊,左右腿輪流舉高,與身體成一直角。這可加強腹直肌的力量。

⊙縮肛運動。

兩膝分開,再用力合攏,同時用力收縮及放鬆肛門。這方法可鍛煉骨盆底肌肉,預防肌肉鬆弛和尿失禁。

⊙胸膝運動。

跪姿,兩膝分開,胸與肩部放在床麵,頭側向一邊。可在產後10~14天開始做。目的是防止子宮後位。

60.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檢查有哪些

產婦產後的體溫多數在正常範圍內,若產程延長致過度疲勞者,體溫可在產後最初24小時內略升高,一般不超過38℃。不哺乳者於產後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極度充盈也可發熱,體溫達38.5~39℃,一般僅持續數小時,最多不超過12小時,體溫即下降,這種情況不屬病態。

產婦產後脈搏略緩慢,每分鍾約為60~70次,與子宮胎盤循環停止及臥床休息等因素有關,產後1周基本可以恢複正常,不屬病態。

由於產後腹壓降低,膈肌下降,產婦由妊娠期胸式呼吸變為胸腹式呼吸使呼吸頻率減慢,每分鍾14~16次。

一般產婦的血壓在產褥期平穩,變化不大。患妊娠高血壓征的產婦在產後,血壓多有較明顯降低。

61.產後24小時如何進行自我護理

寶寶順利從肚子裏出來了,可喜可賀,但是並非就萬事大吉。產後第一天通常是較為凶險的一天,很多問題都會在這24小時找上門來。因此,要想平安度過產後的日子,有些事情是要提前了解,並且必須要認認真真做的。

1.觀察出血量

產後出血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不管多麼疲乏、多麼虛弱,觀察自己的出血量都是新媽媽最重要的功課。產婦在上廁所時應注意把衛生護墊等收集起來,不要丟棄,出血量較多或陰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大夫。

2.多多喝水

順產產婦下了產床後要多喝水。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後腹壁肌肉鬆弛,因而排不出尿。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也會導致產後出血。

此外,由於產程中失血以及進食過少也會導致體液丟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補液。一般來說,媽媽在順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於外陰創傷,媽媽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極易導致尿瀦留。

3.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隻是頭痛腦熱而等閑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

產婦在產後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24小時後,體溫都應該恢複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時發燒,但隨著乳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乳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疾病原因。

4.多吃蔬菜水果

產後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5.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後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複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後8周可逐漸恢複正常工作。產後做做輕緩的體操有助於形體恢複。

6.關注初乳

初乳不可浪費。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後,媽媽就可以嚐試給孩子喂奶了。母親第一天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其次,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可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

62.分娩過程中會陰部為什麼容易受傷

會陰部是指女性外陰部而言,尤其指陰道與肛門之間的區域,它是胎寶寶從媽媽腹中娩出的下出口部。

哪些原因可引起會陰傷口?

會陰傷口是指會陰在分娩中造成的損傷,主要有兩種:

1.產婦在分娩中,在宮口開全、胎頭披露時,產力過猛、產道緊小、胎寶寶太大、胎寶寶娩出過快或助產技術不良等因素都可造成會陰撕裂傷,嚴重時還可造成子宮頸、陰道撕裂。輕度僅為皮膚、黏膜擦傷或撕裂傷,中度傷及肛門括約肌,但沒有斷裂,重度會使肛門括約肌斷裂。損傷較輕時,產婦雖然感覺到會陰部有燒灼痛,但一般出血很少,較重的撕傷則可能伴有明顯地出血,醫生必須進行縫合修補才能保證愈合。否則就會引起大便失禁,給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

2.施行會陰切開術造成的傷口。這種傷口很整齊,胎寶寶和胎盤娩出後,醫生也方便縫合,一般4~5天即可拆線。對產婦來講,這樣做比勉強保護而又難以保證會陰完好更為有利,現已是產科非常普通的一個助產小手術了。

63.如何通過飲食調理促進會陰傷口愈合

1.術後一周內,最好進食少渣飲食、如牛奶、蛋藕粉、藕粉、蛋湯、米湯、稀粥等半流質食物,以防形成硬便而難以排出,影響會陰傷口。便秘時,多吃些香蕉有利於通便。

2.飲食上注意補充蛋、瘦肉,促進傷口修複;多吃新鮮青菜和水果,多喝豬蹄湯等湯飲,除細糧外應吃些粗糧,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3.在傷口未愈合前要少吃魚類,魚中含有的有機酸物質,具有抑製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不利於傷口愈合。

64.產後如何護理會陰傷口

1.保持會陰部清潔

不論是自然撕裂,還是切開的傷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每天要用溫開水衝洗2次;為防止傷口汙染,每次便後用新潔爾滅消毒棉擦拭衝洗外陰,大便後切忌由後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後,還需再次衝洗;注意勤換衛生護墊,避免濕透,浸濕傷口。

2.防止會陰切口裂開

發生便秘時,不可迸氣用力擴張會陰部,可用開塞露或液體石蠟潤滑,尤其是拆線後頭2~3天,避免做下蹲或用力動作;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然後坐在馬桶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會陰傷口裂開。

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既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而使傷口裂開;不宜在拆線當日出院,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的當天,回家後傷口裂開會給處理帶來麻煩。

3.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產後最初幾天,產婦宜采取右側臥位,促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不致內積而形成血腫,影響愈合,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日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待4-5天後傷口長得較為牢固,並惡露難以流入時,便可采取左右輪換臥位;注意會陰切口的情況,術後1-2小時內傷口出現疼痛,且越來越劇,應馬上與醫生聯係,及時進行處理。

4.避免會陰切口感染

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並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菌素,拆除縫線,以利膿液流出;局部采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每天2次,每次10~15分鍾,或用清熱、解毒、散結中藥液清洗傷口;使用台燈進行局部理療也可促進傷口愈合。

5.小心護理水腫傷口

傷口水腫時,在拆線前縫合線勒得很緊,疼痛持續不減。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熱敷、濕敷,每天2次;臥位時,盡量將臀部抬高一些,以利於體液回流,減輕傷口水腫和疼痛。

65.產後如何護理乳房

醫院會在生產後第二天開始教乳房的衛生知識,教會親自哺乳的媽媽熱敷、按摩乳管、當乳房發炎時不要直接給孩子吸,盡可能用擠奶的方式喂食嬰兒等注意事項。至於不打算哺乳的產婦,因為有些退乳藥有副作用,現在醫院會建議產婦以吃韭菜、喝生麥芽水等傳統的方式退乳。對於不哺乳的媽媽,冰敷也有助於退奶。專家建議生產後及早穿上胸罩,對胸部曲線的保持效果較好。

66.產後如何護理腰酸背痛

產後常見的腰酸背痛肇因於生產的過程當中,韌帶拉傷所造成的。通常需要以熱敷的方式作複鍵,多臥床休息,約一周之後應該會改善。

67.產後如何護理生殖器官

觀察惡露分泌:

惡露在產後十天應該就變得清淡,如果量一直很多,要請醫師確定原因。基本上剖腹產的產婦惡露的量會比較少、比較清淡。

子宮複舊:

產後居家護理的重點之一是觀察子宮恢複的情況。一般而言,生產之後子宮約在肚臍的位置,產婦要觀察子宮下降的程度是否正常,自然產的產婦可以按摩子宮,但剖腹產的則不宜。

預防尿失禁、子宮脫垂:

因為懷孕和生產的過程造成韌帶鬆弛,會導致生殖器官的鬆弛,包括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現象,最好的改善之道就是產後運動。

產後要預防排尿困難

如果第二產程的時間過長,產婦常會出現排尿困難的情形。正常的情況下,自然產後四小時應該排尿,如果有困難,醫院會放導尿管幫助排尿,通常休息一天之後情況會有所改善。

懷孕末期孕婦常會有靜脈曲張、痔瘡的形狀,專家建議,產後不要馬上急著手術,可以在嚐試排便後用溫水清洗及熱水坐浴的方式來改善。

68.產後可以做哪些簡單運動

1.呼吸運動:仰臥,兩臂放在後腦,深呼吸,使腹壁下陷,然後將氣呼出。

2.舉腿運動:仰臥,兩臂伸直,平放在身邊,左右腿輪流高舉,與身體成一直角。

3.縮肛運動:仰臥,兩膝分開,再用力合攏,同時用力收縮及放鬆肛門,鍛煉骨盆底肌肉,預防肌肉鬆弛。

B。剖腹產的護理

69.什麼是剖腹產的“急診手術”

關於剖腹生產的時間:一般剖腹生產會因時間的決定與危急狀況分為“事先安排”與“臨時安排”兩種,前者我們習慣上稱之為“擇期手術”,後者稱之為“急診手術”。擇期手術的孕婦能夠有較充裕的時間做準備,包括心理、生理及家人的支持等;而急診手術因為情況危急,為了挽救孕婦和胎兒而緊急安排,這時孕婦及家人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多數家庭沒有做好應對準備。

剖腹產手術前需要留置導尿管。一般手術前30分鍾,護士會為孕婦經尿道口插入一根導尿管,並接好引流袋。這是為了不使脹大的膀胱在手術中妨礙醫生的視野,又可以避免誤傷膀胱的現象。

70.剖腹產後第一天如何護理產婦

簡單談過手術前的事宜後,我們要關注剖腹產後的護理了,這是比較關鍵的時段,不可大意。我們看看手術後第一天如何護理產婦。

術後回到病房的產婦需枕平臥,護士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在臀下墊好衛生巾,並會定時為產婦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還會在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產婦測量血壓,查看麵色,測量脈搏、體溫,小便的顏色、量的多少及尿管是不是通暢,並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

這時,寶寶已經餓了,護士會把寶寶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喂給寶寶。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曆,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殊不知,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的發生呢。

產婦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會覺得舒服很多。去枕平臥的原因: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時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

手術後當天晚上,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醫生會使用止疼劑來緩解產婦痛苦,可以使產婦度過無痛的夜晚。

特別提示: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禁食禁水12小時,當然包括牛奶;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

71.剖腹產後第二天如何護理產婦

今天來看看術後第二天的護理工作。

幫助產婦坐起來——術後第二天,產婦可以在丈夫的幫助下靠坐起來。具體方法是:丈夫坐床頭,與孕婦背靠背並承受著她的重量。產婦也可以先把身體側過來,由家人扶持坐起來。有條件的醫院也可以把床頭搖起來,使產婦呈半坐臥位。

飲食——多數產婦現在已經感覺餓了,可以喝一些米湯、細軟的麵條湯了。但在未排氣之前還不能喝牛奶、吃含糖的食物,這是因為牛奶、雞蛋、糖類食物易在未恢複腸蠕動的產婦體內產生較多的氣體,腹部的膨脹會影響傷口愈合,也會影響腸功能的恢複。

身體狀況——尿管今天拔除,可以穿好內褲,以利於清理惡露,並能保持外陰的清潔。尿管拔除後2~4小時應自解小便。今天的惡露是紅色的,有時伴有一些小血塊、黏膜狀的東西。

活動——今天可以在床上慢慢地活動下肢,試著把腿抬起來,再輕輕放下,隻做2~3下就可以了。

72.剖腹產後第三天如何護理產婦

今天來看看術後第二天的護理工作。

清潔——刷牙、洗臉、梳理頭發,使自己精神起來,並保持一份好心情。乳房也需要認真清潔。看著寶寶吃飽後酣睡的模樣,新媽媽一定很欣慰。

惡露——依然是紅色,量較前一天減少一點。

喂養寶寶的體位——坐位時可以在後背放一個大枕頭支撐,以減少疼痛;也可以在腹部放一個枕頭將寶寶放在枕頭上,以減少雙臂的酸痛以及對腹部傷口的壓迫。

飲食——此時新媽媽盡管吃喝,保證湯水足夠,這樣奶量才足。記住肉蛋果蔬均衡,奶水的質量才高。

活動——試著在床上活動下肢5~6下/次,每日兩次,這樣可以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開始進行下地前的準備,並讓自己坐起來,把雙腿垂於床邊,適應一會兒再站立,防止頭暈。並且用雙手按壓腹部傷口,減輕由於震動引起的疼痛。每次下地活動的時間由1分鍾開始,逐漸增加,家人可以在旁協助。

特別提示:勤喂寶寶不用限製次數;喂奶前要洗手;學習自己護理自己,如更換衛生巾,翻身做床上運動,盡量下地活動;清潔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鼓勵新爸爸多撫摸寶寶。

73.剖腹產後第四天如何護理產婦

今天新媽媽已經能夠做更多的事情了,除了清潔自己外,還可以為寶寶換換尿片、衣服等;同家人一起把寶寶從頭到腳看一遍,在評點寶寶的過程中,使自己完成由產婦到母親的角色轉變。

活動——下地活動漸漸不再需要過多的扶持,也可以做做胳膊和腿以外的運動,如收縮肛門等。

出汗、尿液增多——這是由於懷孕時體內堆積的過量水分要通過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

惡露——已經變成了粉紅色,有血腥味。

飲食——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以利於大便的排出。

特別提示——產後第四天,由於產婦在後期必須麵對來自育兒的多種壓力:情緒需要重整,自身形象的改變,對家人的照顧感到不滿意,家庭經濟需求增加以及對自己的母親角色沒有信心等,一些產婦可能情緒比較低落,甚至罹患產後抑鬱症,臨床表現為哭泣、傷心疲倦、健忘、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易怒、暴躁、負向思考等等。那麼她們需要親朋好友,特別是“過來人”的寬慰與幫助,幫她們找出應對的辦法。

74.剖腹產後第五天如何護理產婦

此時新媽媽的體溫正常,子宮收縮良好,腹部傷口沒有滲出物。她已經從疲倦中走出,作為母親,大多數都已開始樹立信心,喂哺寶寶的手法正確,動作熟練起來。寶寶的一聲呻吟都可以把她從沉睡中喚醒,會經常凝視著寶寶。瞧寶寶此時哭聲響亮,反應機敏、皮膚有一點點淡淡的黃色。

特別提示——她們需要提供情緒支持,鼓勵丈夫聽產婦表達對“分娩”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