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貞才轉過頭去,看見了夏真仁,也笑了起來道:“你要駭哪個?”
“沒有,我想同你談談,唉,你太愛小孩了!小菡實在惹人愛。曼貞姐,我們一定要好好教育她,你莫重男輕女。”隨手她便把小菡從搖籃裏抱了出來,“小菡,你喜不喜歡讀書?姨姨買糖糖給你吃?”
“喜歡讀書,不要糖果,要洋船。”小菡還記得在杜淑貞家裏看見的一隻精致完備的大輪船。
“好,一定替你買,”於是夏真仁便也想起了杜淑貞,她牽著小菡走到一條矮長凳邊,坐了下來,問曼貞道:
“你看杜淑貞那人怎樣?”
曼貞也坐了下來說道:“這人麼?或者還很好,不過有錢的人的周圍總少好人,因為有錢的人隻愛受人奉承。”
“那末你說於敏芝她們呢?”
“說她們什麼呢?你問怎的?……”
“我是說你的那個計劃到底要行不要行?你也許比我好些,因為你總有些家事,我近來不知為什麼,常常一想起國事,就如芒剌在背,日夜不安。我來武陵,也就因為自己一個人太孤單了,想找幾個師友,現在這裏的人,我看還是隻有你可以商量。我早看出你的力量,要是別人處在你的境地,早就打下去了,還會這樣奮鬥嗎?也隻有你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你索性沒有孩子累著,也許還會更好些,你說是不是?”
曼貞一邊聽著她說,一邊心裏又難過起來,過去的一些淒涼日子,和現在的寂寞的掙紮,平日是不願意向人訴苦的,於今又都回旋到眼前。她從來沒有聽到人這樣同她說過,也沒有曉得這個年青的夏真仁會了解她。她又想到孩子,小菡不是那末閃著怪懂事的眼睛來聽她們說話嗎?於是她望著小菡的已是散亂了的兩條小發辮答道:
“不是的,過去的時日,我是太享福了,因為我的父母太愛我。而現在呢,我也仍然是享福的,因為我的孩子都還算乖。你說我沒有孩子會更好些,我不懂,我實在都是為了孩子們才有勇氣生活。那個時候,唉,我是連像你這樣的朋友也沒有的。我現在,這大半年來,得了你們許多幫助,才算懂得了一些事,從前真不懂得什麼,譬如庚子的事,聽還不是也聽到講過,那裏管它,隻要兵不打到眼麵前就與自己無關。如今才曉得一點外邊的世界,常常也放在心上氣憤不過,不過我假如現在真的是去刺殺皇帝,我還是以為我是為了我的孩子們,因為我願意他們是生長在一個好的光明的世界裏,不願意他們做亡國奴!”
夏真仁又把小菡抱起來坐在膝頭上,因為小菡不懂得她媽說些什麼卻又似乎已經感到與自己有關,她不安的去握她媽的手。所以夏真仁便趕快來抱她,而且說道:
“小菡!媽媽喜歡你,姨姨也喜歡你,你不要鬧。”她又用臉去挨了她。又接下去說道:
“曼貞姐!你講的不錯,我相信你,不過你到底能丟開小孩麼?”
“那些事當然還遠得很,事情到了麵前再講,也許這樣,也許那樣,現在還是講現在吧。你到底年紀青些,多夢想。”
說得夏真仁也笑了。於是她又說道:
“那就講現在吧,依你的計劃我們先弄一批人馬,你說怎麼弄法?”
“怎麼弄法麼?”曼貞便又望著她笑起來,“像你動不動好像就要上陣去,或是刺人去,那是一輩子也弄不起來的。莫說這群小姐們,就是少爺們也要駭跑。我看我們先算算人數,有好多,邀了起來,起個名目,隻說讀書,互相幫助,將來在社會上做事,也要互相提攜,這樣,我包你都肯來。慢慢多懂得了一些事,你又經常鼓吹,我們還要堂長講幾次,他也是維新人物,那就又容易辦些了。以後我再同舍弟講,有些人可以不告訴她的,我們就不告訴,你看呢,這樣行不行?”
“行!行!我們就這麼辦吧!小菡,你也來一個!”夏真仁小孩子似的便跳了起來,於是她又算著人數:“你,我,於敏芝,吳文英,蔣玉,我嫂嫂也可以,唐蘊也還好,你說怎麼樣,還隻七個人,嗬!杜淑貞去邀她麼,你一定不讚成。”
“楊毅倒很好,她雖不大說話,我看是很踏實的。你說好不好?”曼貞不答她卻隻問著她。
“好,對的,她是很好的。隻是杜淑貞呢,我以為有她也好,她不是還同我們說過,願意同我們結拜?”
“我曉得的,有她也有好處,不過這個好處卻靠不住,我是從這種家庭走出來的。不過,你既然讚成,那也就好,不過我們卻不要存這個心,以為她或者會肯為公益拿出八百一千,假使安上這個心,倒反不好,我看,就這樣好了,明天,或者今天你就到她家裏去一趟,就說依她的話,我們結拜姊妹,明天我再來同敏芝她們說。現在我要回去了,家裏那個怕又在望了,近來他一到這時候就有點吵。小菡,你的書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