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姐,你的那些玩藝兒都拿出來吧。你們不曉得她肚皮裏的東西才多,她原來就是一個好玩的,你們要她檢幾套囉,我是不會吃酒,隻能陪著看看……”

她們便都催著曼貞,曼貞才說道:

“明堂是有一些,從前做女兒的時候,倒是常常玩,近來要來怕也不行了。曲牌名,現存的一些詩,詞,人名都記得少了,行頭也沒有,幾時我弄了幾套東西再來試試。我看還是來點簡單的:園子裏有的是花,小菡的小鼓,就來它一套擊鼓催花。或是索性就野一點,劃一堂拳,要不會劃拳,便拍七,這個文一點,又容易學,你們看來怎樣,由你們檢好不好?”

大家的意思,是都要來玩一次。於是秋蟬便在園子裏折了一枝花葉並茂的牡丹,臘梅在外邊掌鼓,曼貞拿過了那枝花便又說道:

“這個酒令容易得很,譬如我起令,我先喝一杯酒,說一句詩,然後喊擊鼓,我便把花遞給文英,文英便遞給淑貞,淑貞又遞給……這樣輪傳下去,鼓聲一歇,花落在誰手中,便歸誰喝一杯酒,念一句詩,詩裏要包含得有眼前的東西,如若沒有便要罰三杯酒。說不出詩,講個笑話也可以,於是便又傳下去,直到個個輪到才算完。你們說好不好?好,那我就喝酒,我一喝了酒,我就是令官,不聽我的令的也要罰三杯。”於是她喝了一大杯,接著便又念了一句詩“酒醉夢斷四十秋”。還等不到她來喊打鼓,鼓聲便冬冬的響起來了,花也就跟著鼓聲輪流的傳著,大家都用著好奇的,驚恐的心傳遞著,小孩都不吃飯圍著來看,奶媽抱著大,前邊的奶媽也抱著意兒趕來了。花剛剛一傳到於敏芝手中,鼓便戛然的一下便停住了,於是大家都哄然的笑了起來。於敏芝也輪著近視眼四處的望著,又氣又笑的說著:

“三嫂子!看你的丫頭來和我搗亂。”於敏芝是不會喝酒的,推辭了半天,也隻好喝了一小杯,於是她便也念了一句:“鍾鼓樂之。”

第三次便又落在楊毅的手中,她也吃了酒,念了一句“殷勤木芍藥”,可是有幾個便跳了起來笑道:“隻有牡丹,沒有芍藥,”楊毅不服輸,又不會說,急得把臉也紅了,還是曼貞替她解了圍,說不能以辭害意,她這句的意思實在好,芍藥原是草本,牡丹才是木本,所謂木芍藥,便正是指牡丹,應大家賀她想得好,不能罰她,這才大家反吃了一杯,於是又輪流下去,都說了。夏真仁也說了一句“隔江尤唱後庭花”。

時候已經很晚了,曼貞怕學校關門,便不再玩,隻說裝飯來吃吧,大家也因為笑得太利害,都又不大會喝酒,已經有幾個醉了,也就嚷著口渴要濃茶喝。於三太太也說道:

“五姐!你還記得麼,從前我們那時叮囑打鼓的專門捉弄大姐姐和桃姑娘(老少奶奶),讓她們講笑話聽的事麼?日子真快!”

自從這天過後,又吃過幾次酒。有些同學便更和她們要好起來,有一些麵子上不說,心裏卻很不舒服她們。不過她們也並不理會這些。真的倒更用功了,因為堂長已經告訴了她們,說這學期完結時是畢業考試,不過還是要繼續辦下去,那時就改為本科,現在是預科。她們都怕畢業時考不上前幾名,所以更加努力讀書。那些不舒服她們的,看見她們成績好,更不敢得罪她們。那些要好的也就更來要好了。

於雲卿在四月底真的便動身到上海去了,他在動身以前真的便由於曼貞等的意見,堂長便把他請到女學堂去講演了一次,題目叫做“怎樣振興中國”,他以慷慨激昂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尤其是夏真仁,她對曼貞說,“令弟真不愧為一個革命誌士!”曼貞心下也非常高興,她便在雲卿動身的前夜問他道:

“你到上海去,有什麼目的呢?”

“沒有,沒有,不過在家裏很悶,想到外邊走走,有機會便活動活動。”

曼貞便又擔心的說道:

“能夠走走是好,不過百事總要小心謹慎,你也快三十歲了,小孩是四個,家裏人少,弟婦年青,假如沒有事還是早點回來。在家鄉也是一樣,我看你們教書,出報,也就很好,這還不是一般事業,你以為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