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1 / 1)

原文

何謂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恫環在身,速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濟其顛連。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蓋仁人之言哉。

——袁了凡《了凡四訓》

白話

人生在世,難免都會有失敗與不幸的遭遇,當碰到了別人遭到禍害之時,應當像碰到災難一樣,盡力給予協調,譬如拿話安慰,或發泄他的冤屈,或給予其他方式的接濟都可以。古人說:“恩惠不在大,能救人緊急為貴。”是救人危急的大道理。

家訓史話

王朗,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曆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諫議大夫,魏郡太守,禦史大夫和司徒。他少年時,曾與沛國名士劉陽結交,成了好朋友。

劉陽對於當時各國政治、軍事、文化以及各個方麵的形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由此,劉陽受到了兩個人的關注。這兩個人,一個是好朋友王朗,另一個就是曹操。還是地方官的劉陽,看到漢王朝日趨衰落,而曹操將成為漢王朝的禍害,就想把他除掉,但是沒能成功。

不久,劉陽就死了,死時隻有三十歲,留下了尚未成人的兒子。

後來曹操掌了大權,到處尋找劉陽的兒子,決定斬草除根。東躲西藏的日子使劉陽的兒子似驚弓之鳥,處境艱難。劉陽雖然有很多的親戚朋友,卻也沒有一個人敢收留他的兒子。

正在劉陽的兒子幾乎絕望之時,王朗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將他接到家中。從此,劉陽的兒子結束了“漂泊”的日子。

後來,王朗曾多次在曹操麵前替他求情。過了很久,曹操才決定赦免了他。

是什麼讓曹操赦免了劉陽的兒子以至放過了劉陽的全家呢?不是曹操改變了對劉陽的看法,更非曹操對劉陽的兒子以及他的家人動了惻隱之心,而是他看出劉陽的兒子連劉陽的一丁點兒都不及,他那顆懸了很久的心才放了下來。後來,王朗多次在曹操麵前替劉陽的兒子說情,曹操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那笑意到底是得意的笑,還是輕蔑的笑,不得而知。反正無論如何,曹操衝王朗揮了揮手,對王朗說:“去吧,去吧,別再讓他在你家躲著啦,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

曹操的一句話,就能左右劉陽兒子的性命,也結束了劉陽全家人的避難生涯。在王朗的庇護下,劉陽的家室才得以保全下來。

王朗救孤的故事告訴人們,朋友處於危難的時候,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伸出援助的手,幫貧扶弱,這不但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美德。

古今訓諫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朋友之間的友誼,不單體現在有福同享,更重要的是有難同當。富貴時的一塊黃金抵不過潦倒時的一盞蠟燭溫暖。

給人幫助不因用大小來衡量,關鍵是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趁人之危是小人之舉,救人於水火才是君子之交。良好教養的頂點即表現在熱心助人上,也是傳承中華美德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