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時強項好直言者,即患難時不肯負我之人。軟熟一輩,掉頭去之,或且下石焉。
——申涵光《荊園小語》
白話
平時直言耿介的人,即便是我深陷困難時業不會辜負我。而那些和和氣氣好像與你十分交好的人,則會掉頭躲開,甚至會落井下石。
家訓史話
韓休字良士,唐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3),韓休考中進士,做過左補闕、起居郎。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韓休出京擔任虢州刺史。
虢州位於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之間,皇帝常常經過這裏,總要征收馬廄稅和草料稅。為了減輕百姓負擔,韓休向朝廷提出申請,建議將虢州的稅由虢州和其他州共同分擔。中書令張說不悅道:“免去虢州的稅而分給別的州,這是守臣為自己謀私利。”韓休見朝廷不批,仍堅持申請。他的下屬擔心這樣做會得罪宰相,都紛紛勸阻,韓休說:“知道百姓之苦而袖手旁觀,怎配當官呢?就是獲罪我也甘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朝廷同意了韓休的請求。
不久,母親去世,韓休辭職回家。服孝完畢後,他又回到朝廷做官,擔任過工部侍郎,兼任知製誥,後來又升任尚書右丞。
侍中裴光庭去世後,唐玄宗讓宰相蕭嵩推薦能代替裴光庭的人。蕭嵩一向敬佩韓休的誌向和品行,於是推薦他出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作了宰相。
韓休為人耿直,不追求名利。他擔任宰相後,天下的人都心服口服。
萬年縣縣尉李美玉因過失犯罪,唐玄宗要把他流放到嶺南去。韓休說:“縣尉不過是個小官,李美玉犯的又不是大罪,不必流放到嶺南去。如今朝廷裏有大奸臣,不可因小失大,請先懲治他們。金吾大將軍程伯獻依仗恩寵,貪贓枉法。他家裏的房屋、轎子、車馬都越製違規了。請陛下先懲治程伯獻,然後再懲治李美玉。”唐玄宗不肯準奏,韓休卻依舊堅持說:“小罪不被寬容,大奸竟然不責問。陛下如果不懲治程伯獻,恕我不敢奉詔懲治李美玉。”唐玄宗無可奈何,也就不強迫他了。他就是這樣剛正不阿。
當初,蕭嵩認為韓休為人溫和,平易近人,因此推薦了他。韓休做宰相後,在處理政務時有時頂撞蕭嵩,蕭嵩因此心裏很不痛快。宋璟聽說後,讚揚道:“沒想到韓休能這樣做,這是仁者之勇啊。”
蕭嵩寬厚博大,韓休剛正不阿,兩人正好可以互相彌補。關乎時政的事,韓休一說起來就非常詳盡。
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飲或在苑中打獵時,常常對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不知道?”話音剛落,韓休進諫的奏章就遞上來了。
有一天,唐玄宗對著鏡子默不作聲,左右的人說:“韓休做宰相後,陛下消瘦了不少,為什麼不罷免他?”唐玄宗歎息道:“我雖然瘦了,天下卻肥了。蕭嵩常順著我,他退下去後,我無法安眠。韓休經常據理力爭,他退下去後,我睡得很安穩。我用韓休是為了天下,不是為自己啊。”
古今訓諫
“平時強項好直言者,即患難時不肯負我之人。”直言耿介的人,在平時不喜說動聽的話,但若真是到了危急關頭,會挺身而出的卻是他們。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會說漂亮話的人,卻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溜之大吉,甚至落井下石。
我們既要學會聽“難聽”的實話,也要做一個直言耿介的人,要做到這兩點,需要寬容之心和智勇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