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西盂縣發現一批尖首刀(1 / 1)

唐晉源

1996年5月間,筆者在太原市收集到尖首刀幣194枚,據持幣農民講,刀幣出自盂縣。經了解,這批尖首刀出自縣城東0.5公裏的建築工地,原總數約300枚左右,盛於陶器內。

尖首刀在山西為首次發現。僅筆者收集的這部分刀幣銘文就達60餘種,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在以往的出土發現中並不多見,特別是刀幣出在春秋晚期的小國“仇猶國”故城附近,這對研究尖首刀國別與年代以及流通區域等方麵都增加了新的資料。同時,這批尖首刀中還發現了一枚體形較大,麵背無文的尖首刀,這對研究尖首刀的原始形態很有幫助。另外,文字中還有一些未見著錄者。現將這批資料公布如下。

這批尖首刀保存完好,文字清晰,形製基本相同,為弧背凹刃。其中有一枚明顯與眾不同,刀身背麵無文,通長176、首寬25毫米、環呈橢圓形,徑26毫米,刀脊背外廓較厚,止於與刀柄相交處,成弧背狀,凹刀刃部較薄,柄部比其他刀幣都寬的,還有一些麵背都鑄有一字。這批尖首刀總的特征是刀身較長,刀柄較短。刀柄長短不一,40至48毫米。柄部麵背有的有兩條凸起的直紋,有的僅有一條,即使幣文相同的刀幣之間也有這種差別。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刀幣出在仇猶國故城附近。關於仇猶國,雖各類史書均有提及,但資料不多,隻知是春秋時就已存在的一個小國。“仇猶”,又名厹由、仇繇等,屬狄族,為晉之智氏所滅,見《韓非子·說林》:“智伯將伐仇繇,而道難不通,乃鑄大鍾遺之。仇繇除道納之而仇繇亡。”據程恩澤《國策地名考》,春秋仇猶國,在今之山西盂縣,其東北半裏有仇猶城。仇猶國應當是一個相對獨立並擁有一定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小國。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尖首刀最晚在春秋中期左右就產生了,這和仇猶國存在的時代相吻合。這次刀幣發現地與仇猶國的地望也相吻合,因此,這批尖首刀和仇猶國應有關係。前文介紹的一枚體形較大的無文尖首刀,筆者認為應是一枚早期的尖首刀,它的柄部較長,刀背較厚,環部呈橢圓形,和實用工具削十分相似。其厚重感似留有實用工具的痕跡。這對主張尖首刀是由工具削或刀演變而來的看法又提供了依據。這批尖首刀上繁多的幣文、符號也是較為罕見的,特別是其中未見著錄的銘文,相信會引起學術界的關注。

摘自《中國錢幣》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