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青
2003年夏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市縣文物部門對盂縣縣城北部的北關東周墓地進行了科學係統的發掘。發現墓地東西約300米,南北約100米,麵積約30000平方米,共清理東周墓葬45座,出土了大量東周時期遺物。通過這次考古發掘,揭示了曆史上真實的仇猶臣民生存痕跡,對研究晉東地區東周時期考古學文化全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證據。
東周墓地位於北關村北的一個台地上。墓葬分為北南向和東西向,以北向和東向為多。北南向的墓葬大致東西並列,南北成排。有對子墓,此類墓葬多東西向且規模較大。墓葬形製均為平麵長方形的鬥狀豎穴土坑墓,墓口大於墓底,墓壁自上而下呈坡狀向內斜收,斜收程度因墓主身份和時代早晚而異,部分墓葬的墓壁在墓底1米處變為直壁或略向外斜張,墓口大於墓底。墓土填土為五花土,經夯打,夯層厚薄不勻,薄者僅數厘米,厚者達十多厘米。墓壁有明顯加工,平整光滑,局部有工具痕跡,足見營造之時的認真與虔誠。
葬具大部分均有棺槨1槨1棺,棺槨為木結構。槨的大小依墓底空間麵積而定,槨由底板、立板和蓋板組成,在底板下有2—3道墊木,立板的四角結合構造因塌陷朽爛不詳,蓋板也因塌陷朽壞隻可依稀辨認當時用料的多少和尺寸。葬式絕大多數是仰身直肢葬,僅數座墓是仰身屈肢,小腿與大腿間為直角。絕大多數墓有隨葬品,少者兩件,多者達二十餘件。隨葬品種類有陶器、青銅兵器、車馬器、貨幣、裝飾品、小飾件等。飾品、錢幣和青銅劍隨墓主人在棺內,陶器等在頭端或腳端的棺槨之間。陶器總體製作較精良,分泥質和夾砂兩種,泥質陶器大部分磨光,部分有彩繪,較好的陶器有暗紋,暗紋圖案有網格紋、雲紋、禽獸等內容。紋飾有繩紋、凹凸旋紋等。種類有鼎、豆、壺、鬲、高柄小壺、甗、盆、罐、小罐、雙耳罐、舟、盤、匜、帶流盆、三足缽、缽、筒形器、鳥柱盤、灶等。青銅兵器有劍、戈、鏃等。青銅劍出土8把,分別出自8座墓,有的劍鞘可見,劍由劍首、劍身組成,有的劍首是空管形,有三把最為精美。出土玉石器有石圭、口晗、握玉等。M42出土五鼎,是為該墓地目前見到的最高級別墓葬,當為大夫一級的墓地。
八柄沉睡了至少2300年的青銅寶劍破土而出,500多件陶器和精美青銅器重見天日。這在陽泉市乃至整個晉東地區的文物考古史上,均屬第一次。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山西省考古所考古專家吉琨璋,對出土器物進行分析鑒定並對這次考古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盂縣北關東周墓地的時代約在戰國早期到中期。這次墓地從早到晚具有相同的文化因素,屬於同一文化係統,從墓地布局、墓葬形製、葬俗及隨葬品等諸多因素看,該墓地屬於以晉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係統,同時有少量非中原文化的因素,遺存的內涵揭示了這個地區在東周時期的仇猶臣民文化麵貌,對研究當時仇猶國滅亡後的文化、經濟有很重要的科學價值,更是盂縣曆史悠久的實物物證。
§§第四篇 詩詞楹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