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洛(1 / 2)

是的,虛張聲勢。小月兒記不清是隆美爾還是那個將領似乎在閱兵的時候也幹過這一手,部隊一支又一支的從主席台前經過,仿佛無窮盡一般,其實是離開主道的部隊繞個圈,又去入口排隊了,從而達到虛張聲勢的目的。而董太師手下看似每天都有幾千幾千的部隊入城,而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事實上呢?這多半是一招心理戰,好像每天都有一批鄉巴佬一般的西涼軍趕到並進城,見到繁華的東都洛陽,這些兵痞常年呆在關外,哪見過這等豪闊,自然是一番劫掠,燒殺搶掠讓人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上邊,自然會下意識地忽略其中的貓膩,更何況出於京城戶口的高傲,有聰明人看出其中的問題,也會淹沒在人們的自傲情緒中。這樣人們對他手下兵力的誤判也就造就了雙方對實力判斷上的失誤,給了董太師更多的時間。否則,關隴集團幹嘛不直接和董太師開戰,要知道,他們手下的兵力至少也有一兩萬,要是再發動一下,湊個十來萬出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作為天下中心的關隴集團可是很有錢的!如此一來,似乎羅老黑筆下的二十萬西涼軍進洛陽也就說得通了。

順便扯一句,在崖山以前中原文化真的是輻射得很厲害啊,棒子把古人和節日什麼的都注冊成他們的就不說了,就算是古代的島國,他們的首都平安京,一般也沒有人這麼叫,而是叫洛陽,什麼信長啊之類的地方諸侯上京,都被稱之為上洛,很多“小國”都是幹脆直接用天朝上國的地名來命名自己的“大城市”,就像美國的地名很多都是曾經的歐洲地名,最多加個“新”,然後約克就變成紐約,這是一個道理,因為文化一脈相承。

想著那些亂七八糟的聲音,坐在大車裏的小月兒忽然聽到車外隱隱傳來陣陣人聲,仔細分辨一下,有吼叫,也有慘叫。正當小月兒疑惑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車外傳來一個青年男子的聲音:“嫂嫂勿驚,一些黃巾餘孽堵住了路口而已,請嫂嫂稍事休息,待某殺敗那亂賊再走不遲。”聲音說完,便是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疾馳而去。

亂賊?黃巾?小月兒有些疑惑,這黃巾之亂不是在關東平原鬧騰的嗎?這並州到洛陽的路上怎麼會有黃巾出現,難道又是什麼地方自己被忽悠了?

嫂嫂指的是小月兒的後媽,可不是指的她,她所在的這輛大車裏坐了四個人,其中就有她和張媽,以及後媽與她的丫鬟。她們之所以敢在這亂世出遠門,還是在猛將兄不在的時候出門,就是因為她們其實隻是搭的順風車,這支隊伍是董太師剛在並州招募的部隊,正在向洛陽開進,所以呂爸就托關係,讓她們母女倆順道一起前去洛陽享福。

呂爸可不是什麼陳世美,在京師發達了就不要老家的妻兒老小了。不過也幸虧他多長了個心眼,這一路上遇上了好幾波敢於對她們這樣的大部隊劫道的黃巾賊,隻是……嗯……傳說中的黃巾軍連一群新軍都打不過,經常一個衝鋒就敗了,這令小月兒有些目瞪口呆,這樣的士氣,怎麼感覺挺像哥布林的,典型的欺軟怕硬。

一路有驚無險,經過一路的顛簸之後,小月兒一行人總算是抵達了東都洛陽。和小月兒想象中的高大宏偉的形象不同,見慣了後世動不動就三十層往上的大樓的她來說,雖然覺得古代的城牆不可能有多高,尤其是見識過縣城之後,但總覺得洛陽作為堂堂大漢朝國都,怎麼也得有四十米吧?也就是是多層樓高的樣子。但是,她失望了,眼前的洛陽城牆,在她的眼裏隻能用矮小來形容,大約也就三層樓,九到十米的樣子(丫也不想想四十米高的城牆要用什麼東西攻城,這又不是奇幻世界,樹木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米高,一架長梯頂天也就十來米左右,而且大多數十來米的長梯還是兩架組合成一架的)。

雖然說不論中外,上洛之路總是不會一帆風順,但時隔幾個月,能夠再一次見到呂爸,小月兒還是很高興的,畢竟,沒有呂爸撐腰她在家裏有些受氣那是肯定的。嘛……現在呂爸升官了,升官了待遇肯定也好了,有錢了自然要加倍補償回來!那個誰,對了,說的就是你,鏟屎官你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給哀家去買一百塊一包的喵糧來!啊……不好意思,串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