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何地界?”行軍中的小月兒忽然對身邊的文聘問道。
“稟小將軍,”一旁和小月兒一起牽馬而行的文聘答道:“我軍已出許縣地界,繞過前方樹林再行一日,便可抵達陳留。”
“陳留啊……”一聲看似意味深長的長吟,不過其實隻是小月兒在掩飾自己的無知而已。因為陳留這個名字她確實有印象,曹操的起家之地嘛,但她就是一時想不起來陳留在兩千年後在什麼地方,似乎一點名氣都沒有。嗯……如果旁邊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封,自然就沒什麼名氣了,眼球都被搶走了嘛,何況陳留這個名字搬遷過許多次。
這一路過來,不時能夠看到被攻破的殘破烏堡,還有被洗劫過的破敗村落。雖說本地人看到小月兒一行人就害怕,早早地便逃得遠遠兒的,但是兩條腿總跑不過四條腿,所以抓幾個村民回來問問話還是挺容易的。
在這些村民口中,小月兒知道了最近這裏來了兩波強人,一群騎馬的蠻子(不懂官話就是蠻子),還有一群便是黃巾餘孽。對此,雖然小月兒擔心不已,但是她沒有下令加速什麼的,自從上一次遭到伏擊之後,小月兒也不在行軍之際再幹出些什麼蠢事了,主要是,不再去下亂命了。而且不僅於此,不管天氣是否炎熱,一身皮甲那是必定穿在身上,如今這裏這麼亂,要是臨戰時再著甲,那可什麼都晚了,熱一點總比丟掉性命要好,就算是小月兒也沒有例外。
說起來,輪子這東西中國人老早就發明,例如富貴人家出行的馬車,曾經作為坦克一般衡量一個諸侯國實力強弱的戰車等等,但是為啥就是沒人肯將之用於運輸呢?要說工藝複雜,刨出一個同心圓或者再包上一層鐵皮什麼的,對這個時代的工匠來說真心不算什麼很困難的事情,要說造價昂貴,也就是主軸因為易磨損的緣故,需要經常更換而已,但是相對於運力上的提升,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啊!現在的運輸,除了水運就是人挑畜馱,那效率和小月兒根據後世見到那些賣水果板車搗鼓出來的大車相比,真心不在一個層麵啊!別的不說,光是運輸與消耗比就不是一個等級上麵的。而這,也是小月兒敢於帶著運輸隊跑這麼遠的原因,如果換成純粹的人力或者畜力肩挑背馱,從南陽出發到許昌基本就剩不下多少了。
當又行進了一個上午之後,聽著遠處傳來的喧嘩之聲,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遠處的陳留城下,一群人正在猛攻西門和南門。
小月兒將文聘和魏延都招到跟前,詢問道:“今陳留為賊軍所困,吾欲待賊軍久攻不下,疲敝之時率眾擊之,可行否?”
文聘和魏延幾乎同時否定道:“不可!”
隨後在小月兒疑惑地看著他們兩人,奇怪兩人為何同步率如此之高時,文聘首先解釋道:“古之兵法有雲,半渡而擊之,我軍若待敵軍撤下之際再行攻擊,敵軍必有所防備,且我軍兵少,實不當如此行事。”
見小月兒臉上還有疑惑之色,魏延也趕緊說道:“如若我軍臣敵攻城之際半路殺出,既可打亂敵軍部署,又可趁敵不備從容脫身,如若守城將領率眾而出,則賊軍必軍心大亂,如此一來,守軍與我軍呈夾擊之勢,則此戰可勝矣!”
其實這種事怎麼說都有理,但是事情是否會按照自己所想的發展,這個真說不清楚,但鑒於自己在軍事統領上的曆史表現,小月兒決定還是相信眼前這兩位的決定,就好比英語考試一樣,去掉自己這個成績最差的做出的選擇項,剩下三個答案命中率終歸會高一點。
既然做出了決定,那就事不宜遲立即出發,文聘和魏延各自分領了兩個騎兵連的人馬,帶頭衝了出去。不過因為沒有步兵,所以也就沒有直接一頭紮進對方的人群中,而是使用的奔射,一波波箭雨無情地覆蓋了對方,頓時陳留城頭上的鼓聲大作,而城下負責攻城的賊軍卻是亂作了一團。
奔射可不是什麼蒙古蠻子所獨有的戰法,大汗騎軍同樣也會,隻不過是被蒙古人發揚光大了而已。小月兒最初也提出過這種戰法,不過換來的卻是高順的科普,她這才知道為什麼大漢朝的騎兵能夠把匈奴趕出北方草原,不得不進行西遷,原來大漢朝的騎兵已經如此牛掰了,一千多年後的蒙古蠻子也隻是拾人牙慧而已。當然,也不是說人家就一無是處,就像現在的大漢朝廷在總體態勢上依舊是壓著北方遊牧民族在打一樣,和蒙元帝國十分相似的,在晉朝自廢武功以前,能打的將領在大漢朝也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