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典韋辭官記(2 / 2)

“哼!”其中一人冷哼一聲,扭過頭去。

另一人也很有骨氣,大聲說道:“今番我等被擒,非戰之過,若戰於江上,汝等必敗!”

小月兒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饒有興趣地看著對方,那笑咪咪的樣子看得對方汗毛都立了起來。不過小月兒說出來的話倒是一點兒也不嚇人,“既如此,吾放爾等歸去便是,待爾等整軍備戰,兩軍於江河之上再分高下。”

小月兒說出這話不僅是兩名大當吃驚,就連她身邊的眾將也是吃驚不已,典韋好不容易將人給抓了回來,就這麼放了,有沒有搞錯?

當然沒搞錯。小月兒和賈詡坐在議事廳內閑聊了沒多久,典韋拿著小月兒給他的別部司馬的印信找了過來。

將引信往小月兒麵前的案幾一擱,典韋便說道:“主公,某家中老母有恙,請辭歸家照看老母。”

小月兒笑嗬嗬地看著他,沒說話,一旁的賈詡問道:“典將軍,家母有恙自當侍奉左右,然將軍幼是早孤,不知此家母乃何人?”

典韋一下子被嗆住了,他隻是想找個理由辭官而已,誰知道一下子被賈詡給點破,他可沒臉在這裏撒謊,豪俠豪俠,什麼是豪俠?那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以誠相待,上刀山下火海,比不負人。他怎麼可能開口說‘我新認的幹媽’或者‘老子不幹了’?到現在為止,他還是覺得自己欠小月兒一條命,如果不救下小月兒一條命,那他就始終欠著人一條命,絕不可能說我幫你幹了多少年活兒,我們就算兩清了,這樣小肚雞腸的話他是絕對說不出口的。所以說,人情債什麼的最難還了。還有,讀者老爺們不要以現代的思維去揣度古人的道德體係,現代那是真真的人心不古!

我舉個例子,有一對兄弟,做哥哥的在外邊受到了欺負,弟弟出頭幫哥哥將欺負他的人給殺了,官府要來治弟弟的罪,於是哥哥主動站出來要替弟弟承擔罪責,因為哥哥說弟弟殺人是因自己而殺的,責任理當由自己來承擔。同時,弟弟也站出來說,人是我殺的,一人做事一人當,一命賠一命,要殺頭殺我好了,與我哥哥無關。

然後,當地負責審理此案的縣尉覺得兄弟倆搶著赴死的情誼十分感人,於是赦免了兄弟二人的一切罪責。這荒唐不荒唐?但是縣尉的判決一出,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們一致拍手叫好,至於那個被殺死的人?誰管他,都去看那對兄弟去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道德價值體係,甚至經常會淩駕於法律之上,畢竟漢雖承秦製,但秦以法治國,漢以孝之國。我們姑且不論那名縣尉是否是因為想要用這件事來教化子民,所以故意這麼判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整體社會風氣。名聲,信義,那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情,典韋光是偽稱家母有恙被人揭穿就已經羞得沒臉見人了,此時哪裏還敢多言。

小月兒此時插嘴進來詢問道:“典將軍,可是因我放那鄱陽、洞庭二賊而辭官?”

典韋呐呐地站在那裏,也沒說話,這是賈詡接過了小月兒的話茬。

“典將軍乃虎將,於千軍萬馬中擒賊將如探囊取物,然典將軍可知,若主公將那二人殺之,可有不妥之處?”

憋了老半天的典韋這時候終於找到機會開口了,“有何不妥?將賊首梟首示眾,賊眾當不戰自潰,不費主公一並一卒便可退敵。”

“嗬嗬嗬,典將軍言之有理,然……”說到這裏,賈詡一個大喘氣,“那賊眾潰散四方,為害鄉裏,彼時,將軍可將之一一擒於主公當麵否?”

典韋其實也不是真笨,隻是不像城裏人那樣屬蜂窩煤的,滿身都是心眼兒。聽到這裏,他總算是聽懂了,“主公!某請陷陣!”當即,典韋便跳了起來。

小月兒此時卻是將點位放在案幾之上的印信收了起來,搖搖頭說到:“大漢以孝治國,典將軍既家母有恙,吾怎能留將軍於陣前,陷將軍於不孝之地。將軍且回鄉照看家母,待得身體康泰,再回不遲,印信吾且替將軍保管。”

典韋這時急得那是一個抓耳撓腮,就差大吼‘剛才說的不算,我是胡說的’的了。小月兒和賈詡都是相視而笑,哎呀,果然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