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鄭長春的和氏璧——我讀鄭長春散文精選《激情碰撞》有感(2 / 2)

記得第一次和長春認識,源於一次簡單的邂逅。那時,我在一家學院任職,長春前來采訪,幾百字的文字,他卻跑了好幾趟,一遍遍地核對、一遍遍地修改,不厭其煩,一臉謙和的表情。我一看,這人辦事認真,實在可交。

這以後,我們漸漸熟了。曾經一起參加了幾次聚會,我也應邀參與了幾次長春主辦的活動。每次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紮紮實實,遇到要發言的時候,他也是擬好草稿,以免出錯,事後還有總結、報道,與他合作做事,放心。

一次,我們一同受邀參加一個活動。原以為是學術會議,誰知卻是一個廠家的產品推薦會,我們有些不快,卻礙於情麵,不好馬上離場。我在會場百無聊賴,回頭一看,長春卻拿出本子,寫了起來。會議結束,他居然在那麼嘈雜的場所完成了一篇稿子,勤奮程度可見一斑!

功夫在詩外。這些年來,長春做過多個行業的宣傳報道工作,教育、衛生、房產、餐飲、藝術、企業、文化、政法等,積聚了豐富的生活積累,對社會也有深刻的解析,所以他的文章很少有那些無病呻吟的東西,有的都是對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解讀和剖析,耐讀。

長春在新聞媒體的經曆,培養他的一雙善於洞察世態的慧眼和體恤民生的情懷,同時也培養出他敢於針砭時弊、揭露黑暗的性格。讀他的文章,不時可以看到他的思索、他的怒斥、他的呐喊、他的痛心疾首。他是圈裏圈外頗有口碑的一個有正義感的作家,從他發表處女作以來,20多個春秋的風風雨雨,他始終堅守著文學的真諦——鞭撻邪惡、弘揚正義,令人敬畏。

讀長春的文章,還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對家鄉、對祖國、對大地和生命的熱愛。每一次回到家鄉,他都會心潮澎湃,寫下數篇謳歌家鄉、吟詠父老的文章,那一句句、一段段的文字中,點點滴滴,透出他悲天憫人的赤誠之心。這一集中展示的《賒店行》、《龍鄉漫記》、《古鎮遺夢》、《寂寞霸王山》、《鎮平是個雕》等篇什,就凝結了他的這份愛和感人至深的情懷。

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如今,長春已是碩果累累,詩文集《芳香的火焰》、《擋不住的青春》、紀實文學《急紅眼的中國人》、人物傳記《揭秘孫光》、長篇小說《賒店情仇》、《賒店鎮刀客》、《火燒春秋樓》以及這本散文精選《激情碰撞》,一步一個腳印地記錄著長春的日益成熟,而且日益走向更加成熟,值得期待。

看來,鄭長春的和氏璧終於要見天日了。

從他目前這些不可小覷的一大堆作品看,長春對文學的鍾情與理解,完全已經提升到人生的某種境界了。

也許,對於局外人來說,文學可以是廳堂裏裝飾的地磚,可以是書房裏鎮室的玉器。

現代家居的客廳裏,一般都鋪陳著精美華麗的地磚,主人房中也有安放著雕工精美的玉器,這些地磚和玉器展示著屋主人的財富、情趣和審美,也向客人暗示著屋主的地位、權威和人品。但,在長春的心目中,文學確實另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氣象,他用那些樸實而親切的語言,潤物細無聲地引導著你進入燦爛的精神殿堂盡情暢遊,去與曆史上的哲人們交談,與美好的理想接軌。

走進長春的文字世界,你能真切地感覺到:文學作為思想的玉器,也顯示著主人的學識、修養和精神的財富。這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現在,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起來之後,我們也需要用文學來鋪襯我們精神的廳堂,用文學來裝飾我們思想的書房了。在裝飾我們廳堂、書房時,我建議大家也選一塊美玉鑲嵌其間。這就是鄭長春的和氏璧——《激情碰撞》。

(作者為文化學者、西安藝術學院院長)

2011年3月2日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