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和治療類“粥”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一絕,古往今來用以養生和治病。古代醫家和養生家稱粥為“世界第一補人之物”,迄今已有3000年的曆史了。為什麼粥會得到國人的喜愛?因為粥柔和膩軟,富有營養,容易消化,且可生津,既可養生,又可治病。年長者,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消化與吸收功能更易衰退,尤應常食粥。所以,我國不論東西南北都有喝粥的習慣,粥成為我國傳統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妙的是,粥在熬煮時可以添加具有營養價值的東西,而達到食補的效果,如果是添加對某種疾病有療效的藥物,更可得到食療的功效。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粥療了。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14種醫學書中,就有用青粱米粥治蛇咬傷,熱的石塊煮米汁內服治療肛門癢痛等方。這批出土的古醫書的寫作年代均在秦漢以前。
中國人食粥已經有數千年曆史。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提到:“藥以祛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而盡之”。藥粥即是以藥治病、以粥扶正的一種食療方法。明代詩人張方賢的《煮粥詩》說:“煮飯因何為粥強,如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隻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粥的具體種類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養生類和治病類。
養生類:多是指以五穀雜糧為原料,以單種或多種糧食和水熬製而成的粥。一般穀類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和礦物鹽等營養物質,經文火熬之後,質地糜爛稀軟,甘淡適口,很容易被人消化和吸收。現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粥舉例說明如下,以了解各種粥的治療作用,以便有目的地加以選擇食用。
大米粥:選擇好大米熬製而成,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對保護胃粘膜、促進胃潰瘍的愈合有療效,脾胃虛弱者可常服用。
小米粥:具有健脾、益氣、補血的功效,可保護胃氣,對產後和大病體虛之人最適宜。
玉米糝粥:新產玉米碾成的糝子熬製而成。香甜可口,養脾胃,利大小便,對預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綠豆粥:用大米和綠豆熬製而成,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養脾清膽,解暑止渴,潤膚消腫,利小便。稱得上高營養、多療效的食粥佳品。
赤豆粥:用紅小豆和大米熬製而成,營養價值高,有健脾利水作用,對腳氣病、心髒病引起的水腫療效較好,也可治老年肥胖病。
蓮子粥:用蓮子、大米、江米熬製成的粥。具有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之功效;也可以清熱瀉火,對降血壓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