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長壽藥粥和調養藥粥(1 / 3)

粥養,這裏是指用藥粥保養身體和調養疾病。平時用藥粥保養身體,起到健身強體、延年的作用。病時用藥粥調養,起到治療疾病和康複的作用,前者可稱為長壽藥粥,後者可稱為調養藥粥。

早在我國第一部老年醫學專著——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就記載了乳粥、粟粥、枸杞粥、胡麻粥等,作為專用於老年保健的長壽藥粥;同時也收載了鯉腦粥、蘇子粥、大蒜粥等治療老年病的調養藥粥。集老年粥養之大成者,是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慈出,他所著《老老恒言》就記載了100種粥,仿《神農本草經》體例,將藥粥分為上、中、下三品,但他不是按功效分類,而是根據藥物氣味分類,氣清輕爽口者為上品,計36方;稍遜者為中品,計26方;重濁者為下品,計37方。光緒年間黃雲鶴的《粥譜》收200多種粥,其中有不少是適宜老年人的。為方便老人選用,我們按功效分成長壽粥和調養藥粥,分別予以介紹。

(一)長壽藥粥

清代醫家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中說:“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生,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意思是說,經常選用具有滋補強壯作用的藥物與米穀同煮,食後可使人健康長壽。

老年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單用藥物長服,一則難以堅持;二則不易於消化吸收。選用藥食同煮的藥粥是受老人歡迎的。所以俗話說:“老人吃粥,多壽多福。”

下麵介紹幾種保健延壽粥:

黃精粥(《飲食辨錄》):供早點或晚餐服食。無病老人食之可強身延年。患有肺結核、慢性氣管炎出現幹咳少痰或咯血者,服之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首烏粥(《粥譜》):可供早、晚餐服用。有補血強身,抗老延壽的功效。對老年人頭暈耳鳴,頭發早白、貧血、神經衰弱、老年高血脂,血管硬化,大便幹燥等有一定作用。

胡桃粥(《海上集驗方》):或作點心服食,有補腦延壽的作用。能治老人肺虛久喘,氣短、氣喘、大便秘結、尿路結石等。

栗子粥(《本草綱目》):有抗衰老,防治老年腰腿無力的作用。

人參粥(《食鑒本草》):補元氣,抗衰老。主治年老體弱,久病體虛,性機能減退等症。陰虛火旺體質忌服。

大棗粥(《聖濟總錄》):補氣血,健脾胃。主治老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證,貧血、慢性肝炎等。肥胖及痰濕重者忌食。

山藥粥(《老老恒言》):健脾益氣,補腎抗衰。主治老人脾胃虛弱,慢性腹瀉,糖尿病等。濕熱泄瀉和急性痢疾忌服。

芝麻粥(《錦囊秘錄》):補腎烏發,抗老。主治頭發早白,老年便秘。慢性腹瀉者忌食。

肉蓯蓉粥(《藥性論》):補精壯陽,潤腸通便。主治老年性機能減退和陽虛便秘。陰虛陽壯者忌食。

芡實粥(《本草綱目》):益腎固精,健脾止瀉。主治脾虛慢性腹瀉,老年夜尿多以及遺精等症。濕熱之腹瀉、尿頻禁食之。

枸杞粥(《太平聖惠方》):補腎明目,抗老益壽。主治早衰早老,老人頭目昏花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無特殊禁忌症。

黃芪粥(《冷廬醫話》):補氣固表,抗衰扶弱。主治氣虛體弱,老人易感冒,病後體虛,老年浮腫,慢性腎炎蛋白尿等。陰虛火旺忌食。

柏子仁粥(《粥譜》):養心安神,補腦抗衰。主治老人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以及大腦功能減退,老年癡呆症等。慢性腹瀉者忌服。

白茯苓粥(《直指方》):健脾利濕,輕身延年。主治痰濕肥胖,老年性浮腫,脾虛泄瀉等症。陰虛津枯便結者忌服。

(二)調養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