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是原產於我國的一種特產菜,所以在國際上,植物學家通用拉丁文命名為“中國芸薹”或“北京芸薹”(大白菜為十字花科芸薹屬)。白菜品種很多,但所含營養成分大致相同。我國是白菜的故鄉,已有六千多年的栽培曆史,從南到北各地都有分布,素有“當家菜”之稱。它的食用方法很多。通常有炒白菜、熬白菜,也可做白菜火鍋及包子、餃子的餡料。筵席上可做醋溜白菜,也可作魚翅的墊底。民間還有用它製成醃白菜、酸白菜、泡菜、醬菜、風幹菜等,既食用方便,又別有風味。
白菜深受我國廣大群眾歡迎,不僅是因為它具有四時長青、營養豐富、菜質鮮嫩、清爽適口等特點,還在於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白菜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常食對預防動脈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病大有好處。
白菜含有豐富的鈣和磷。每千克大白菜大約含有103毫克的鈣。鈣吸收到體內後,既是構成機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原料,亦在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活動和幫助血液凝固方麵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大白菜中所含的維生素是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含量亦較高,維生素C能防治壞血病,能幫助人體增強抗病能力和降低血中膽固醇;同時,維生素C又是人體結締組織中膠原蛋白質的組成部分,促進傷口愈合。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易致壞血病,引起皮下、腹腔、口腔粘膜出血和關節疼痛、傷口不易愈合等症狀。
雖然大白菜有以上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但並非食用越多越好。在食用大白菜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肺寒咳嗽患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大白菜;二是不能吃太多的大白菜,因其中的纖維素含量較多,過多的纖維有可能減少鋅、鈣及其他礦物質在腸道內的吸收,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三是因大白菜的含水量較高,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保存不當易變質腐爛。腐爛變質的大白菜在細菌的作用下,菜中的硝酸鹽可轉變成有毒性的亞硝酸鹽,食入體內不僅可使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轉變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失去載氧能力而引起食物中毒,可出現惡心、頭痛,嚴重者可致死亡。亞硝酸鹽還能和胺類結合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的致癌作用已被臨床資料所證實,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腎癌、肺癌以及鼻咽癌。因此,應該禁食已腐爛變質的大白菜。
白菜用於清熱時,若煎湯,則不宜過久。用於益胃和利腸道時,須煮食。脾胃虛寒的病人不宜多食。
大白菜又有結球白菜、包心白菜、黃芽白菜之稱。祖國醫學認為大白菜性平味甘,對人體具有補中、消食、利尿、通便、清肺熱、止痰咳、除瘴氣之功效。《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它有“甘溫無毒,利胃腸,除胸煩,解酒喝,利大小便和中止咳”等作用。民間有用大白菜根煎湯治療感冒、凍瘡的偏方。因大白菜較易栽種,且產量高,因而在我國北方冬季許多蔬菜“冬眠”的情況下,大白菜可大顯神通,獨當一麵,滿足人們對蔬菜的營養要求。
大白菜中所含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糞便在體內的存留時間,使大便迅速通過結腸,防止大便幹結,這樣能夠減少大便中各種致癌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時間,同時還能稀釋腸道中的各種毒素,減輕致癌物質和毒素對腸粘膜的刺激強度。所以,多食大白菜,既能預防和治療便秘,又能預防痔瘡及結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