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又名楚葵、旱芹、香芹、胡芹、藥芹等,為傘狀科植物,有水芹和旱芹之分,在我國已以二千多年的栽培曆史。水芹喜生於低濕窪地或水溝中,營養豐富,清香撲鼻,為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杜甫有“香芹碧澗羹”的讚美;旱芹生於旱地,全國各地均有栽種,其營養亦豐富,但口味較差。芹菜炒拌皆可,葷素皆宜,還可做餡,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水、旱芹性能相近,但旱芹的藥用功能勝於水芹,所以用藥以旱芹為多。
祖國醫學認為芹菜性涼味甘、無毒,入肺、胃、肝經。具有平肝清熱、化痰下氣、健胃利尿、祛風利濕、鎮靜降壓之功效。可治療高血壓、血管硬化、神經衰弱、月經不調、咳嗽痰多、小便淋痛、白濁、黃疸、瘡腫、無名腫毒等病症。《千金·食治》說它“益氣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疸”。《中國植物誌》指出它的“嫩莖搗汁服,可治高血壓症”。《本草拾遺》認為它能“去小兒暑熱,大人酒後熱毒,鼻寒身熱,利大小腸”。
現代醫學認為芹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等,芹菜的蛋白質含量高出一般的瓜果類蔬菜一倍多。此外,還含有兩種揮發油:α—芹子烯對人腦中樞神經有安定和抗痙作用;丁基苯酸是芹菜特殊氣味的來源。
芹菜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P和煙酸等,尤其是維生素P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保護和增加小血管的抵抗力,加強維生素C吸收的作用,並具有明顯降壓作用,因而對高血壓、血管硬化和出血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芹菜味甘苦,性涼,有平肝清熱、祛風利濕、醒腦健神、潤肺止咳等功效。
芹菜還含有元荽甙、揮發油、甘露醇、環已六醇及鈣、磷、鐵等元素,有一定的鎮靜和保護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同時芹菜中亦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大便排出和降低血中膽固醇。
芹菜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但因其性涼,對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