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茭白(1 / 1)

茭白是禾本科水生植物菰的花莖由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的肥大菌癭,又名茭耳菜、菰首、菰筍、菰菜等。茭白生長於湖沼水田內,分布全國各地,以南方各省為主。

茭白肥大肉厚,白如玉,嫩如筍,滋味甜脆、鮮美,可炒、煮、燉食,還有一定的藥效。食療中加鹽或醋煮食,也可用小米共煮粥或同鯽魚煮羹服用。茭白、蓴菜和鱸魚被譽為三大名菜。

祖國醫學認為茭白性寒味甘,入肝、胃、脾、膽經。能解熱毒、除煩渴,又能清熱止痢、催乳,可治煩熱、消渴、黃疸、痢疾、目赤、二便不通等症。可治療婦女產後乳汁缺乏、高血壓、大便秘結等疾病。《本草拾遺》說茭白能“去煩熱、止渴”。《食物中藥與便方》記載它能治“產後乳汁不足”。

茭白中水分含量占92.1%,每100克茭白含蛋白質1.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6克,鈣4毫克,磷43毫克,鐵0.3毫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尼古酸0.6毫克,維生素C 3毫克,此外,還含有微量的胡蘿卜素,纖維較少。這些營養成分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因茭自性寒,脾胃或下焦虛寒者應忌食。因其所含難溶性草酸鈣較多,故患腎髒疾病、尿路結石或尿中草酸鹽類結晶較多者不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