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世的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字東壁,自號瀕湖山人。他自幼熱愛醫學,醫道精熟卓具成就。其不朽名著《本草綱目》成為後世醫學之經典。在這部書中,李時珍以其淵博的學識對利用各種各樣的天然水治療人體疾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對我們今天的養生保健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節氣水
1.在立春、清明時節,所采貯的山泉、井水、溪水,主治諸風、脾胃虛損。用此水浸造的膏丹丸散及藥酒,久留不壞。采集之器皿以細瓷瓶、瓷碗或竹器、木器為佳。不用銅、鐵之器,最好在青山秀水、森林綠茵之中,環境力求幹淨,無汙染,無菌毒,以便生飲。
2.立秋日深夜時采貯的淨水,無論老幼,健康與否,多飲一杯,可防治“瘧疾、痢疾”。
3.寒露、冬至、小寒、大寒時節,以及臘月采貯的淨水,飲後可滋補五髒,治療痰火、積聚、蟲毒、燙火傷諸症。
4.惟小滿、芒種、白露三時節的水不能飲用。李時珍明確指出:“造藥釀酒一應藥物,皆易敗壞,人飲之易生脾胃病。”一節主半月,水之氣味,隨之變遷,此乃天地之氣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說明在一些節氣之際采貯的淨水,可用於防治許多疾病。
(二)生命之水
冰雪霜雨是水的變化形態,水在形成冰凍霜露時“擠”掉了很多雜質,從而賦予了不少新的、對生命大有益處的特性物質。如鹹苦的北冰洋水中的冰山,其性味卻是淡的。科學家們注意到,人和生物體內充滿了水。過去人們常認為,構成生命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脂肪等,都是大分子聚合物,水不過是大分子之間的填充物。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正是大分子聚合物吸引著水分子,以嚴格的順序排列在大分子的表麵,形成結晶冰的水層,而細胞質的組織液體,則含有大量的“冰粒”,這就表明生物體內的水,非比尋常,而冰雪霜露所產的水,對生命有相當大的益處,它是“生命之水”。利用冰霜雪雨攝生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1.冰。味甘,大寒無毒。功用:退熱消暑,解渴除煩,主治傷寒陽毒,熱甚昏迷,中暑煩渴。李時珍說:“傷寒陽毒,熱甚昏迷者,以冰一塊置於膻中,亦解燒酒毒。”凡天行熱毒,傷寒陽毒,陽明燥熱,以至神氣昏迷者,置冰塊於心胸間,即可清醒,內服含化,外用貼敷。但內服不可過量,冰過食反傷陽,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2.雪。氣味苦冷無毒。功用: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痰疾、小兒熱痛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疸,亦可用雪水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熱止渴,抹痱亦良,用雪水和丹丸散藥酒,療效倍增。
3.霜。氣味甘寒無毒。功用:解酒熱,或傷寒、酒後發熱、麵赤。李時珍說:“丹收霜,以雞羽掃之瓶中,密掛陰處,久亦不壞。”
4.雨。氣味鹹平無毒,因其時節取之可治療一疾病。李時珍釋曰:“立春節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發之氣,故可以治中氣不足,清氣不升之藥。古方婦女無子,是日夫婦各飲一杯,同房有孕,亦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如立冬後十日,到小雪進節期間,所取之雨叫做“液雨”或“藥雨”,此雨可殺百蟲,可用於煎殺蟲消積之藥,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