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扇子在刻刀下起舞(1 / 1)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有製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象牙、玳瑁、翡翠(這些材料非常適宜雕刻)、飛禽羽毛,其他棕櫚葉、葵葉、麥稈、蒲草等等也能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工藝扇。

扇子與雕刻藝術的聯姻,首先要談到中國3000年前微型工藝的產生。

竹刻之始,不遲於唐代。但在唐宋以前,各種古籍筆記有關微型雕刻的記載卻寥若晨星。元明時代,開始有記載精細的雕刻的作品問世。

扇子的曆史從羽扇、紈扇到折扇,一路繼承發展而來,但折扇的扇骨要比羽扇、紈扇和其他扇子的柄或骨具有更豐富的美學內涵。

要欣賞一把古扇的美和價值,往往要看書畫的品位,要看扇骨雕刻的技法和內容,要仔細辨識這把扇子的雕刻藝術出自何位名家之手。所以對扇子的鑒賞也成了一門藝術。

扇骨雕刻的內容有三:一是圖案,一是書畫,一是金石文字。

扇雕起於元而盛於明清。中國的扇刻名家成就了中國的扇雕藝術。明代成化、弘治年間活躍著幾位江南名家。南京有李昭、李讚和蔣誠,蘇州有方氏藝人,皆以製扇骨和雕刻聞名於世。

晚清最後的刻扇名家,是潮州舊安的韓潮。20世紀30年代,北京出現一批扇刻名家。張誌魚擅長刻竹和書畫治印,40餘年中刻扇8000餘把,造詣出神入化。20世紀60年代,蘇州扇廠製成檀香女用扇。為了美觀輕巧,製扇工匠在單薄的扇麵上以手工拉出透空花紋圖案,線條整齊流暢,加之檀香扇天然香味,有“扇存香在”的美名。

扇雕與扇麵書畫相得益彰,成為中國扇文化的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