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小店遇故人(1 / 2)

孔卓兒出了山,漫無目的走了半天,天快亮時,發現一個小酒館,走了進去。此時還早,隻有那麼三兩個客人。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獨占著一張桌子。還有一個年約十七八的小青年,粗衣布裳,也自占著一張桌。姑娘背對著孔卓兒,孔卓兒所以未看她的樣貌。

他在門口處揀了副座頭坐下。小二過來招呼道:“客官,您來點什麼?我們店雖小,卻是五髒具全。”

孔卓兒道:“一個雞茸魚肚,幹燒鯽魚,扒燒原殼鮑魚。再給我包二斤牛肉,幾個餅子,我帶在路上吃。”夥計應聲下去了。孔卓兒遊目望,就在此時忽聽那姑娘吟道:

“八張織,螺簾深處坐何人,獨泣暗夜至平明。燈心不結心欲破,還盼君心似我心,劉郎一去不曾回。天人永隔難相聚,癡癡綿綿千百回,誰與我共坐螺簾。分我夢,解我憂,醉裏看花,花兒羞無語。更憶君,少時伴兒,十年未能忘。”

孔卓兒神情一震。這聲,這調是恁的熟悉,在心底裏不知千呼萬喚了多少回,恨了怨了不知不知幾千幾百回,幾回回魂夢相同。現在卻好像,隻能化作一聲長歎了。這時夥計送上菜來。那姑娘回首看了一眼。孔卓兒在心底幾乎叫了起來:“天,這不活脫脫不是笑姑的模樣嗎?——那麼,她定是苦兒無疑了。奇怪,聽她口氣,好像……還很想念我似的。她還記得螺簾洞,記得那個我們共同用小海螺殼串成的洞簾。——即是如此,她又為什麼害我呢?”一時之一間,百思不得其解,食不知味。

那個獨占一張桌子的少年,憨憨傻傻地笑道:“小妹妹念得好詞,你出個對子,給我對對好嗎?”

顏苦之笑笑道:“孔聖人三千弟子下場去。”少年搖頭晃腦道:“如來佛五百羅漢上西天。”

顏苦之又道:“子曰,克已複禮。”

少年得意地對道:“佛道,回頭是岸。”

顏苦之忍俊不禁,搖道道:“豈有此禮。”

那少年仍以為是作對子,對道:“阿彌陀佛!”

孔卓兒越聽越是詫異,這少年怎麼用的全是佛門術語。正想著,顏苦之先問了:“小兄弟,你信佛嗎?”

那少年訕訕道:“也信,也不全信。我師父是個和尚。”

顏苦之又道:“不知令師法號是什麼?寶刹何處?”

那少年憨笑道:“他老人家法號道恢,俗名薛比翼。寶刹何處,師父不讓說。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是誰。我爹叫常存誌。是鬆讚王爺駕下四大待衛之一,我爺爺……”

孔卓兒一聽是道恢的弟,心下暗忖道:“這薛比翼和顏真榮年輕時,是江湖上有名的兩大風l流才子,後來,薛比翼喜歡上花照水,可惜,襄王有意,神女無情。花照水意屬顏真榮。比翼不成連理不結,隻好做了和尚。”又一聽常有理差點沒把祖宗十八代家譜給背下來,不覺莞爾。

原來常有理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連棉衣一起,一稱才三斤才三斤多沉。到四歲了,還不會說話。常氏夫婦四處打探名醫,不知抓了多少名方,都不見效。後來有個好友,說是認識神醫重生扁鵲薛比翼,要帶他去看看,常氏夫夫婦也就同意了。那時,薛比翼剛剛出家,就讓這個朋友轉告常氏夫婦,說常有理是先天不足,在娘胎裏帶來的病。不好冶,需得長時間的看冶,又說他和這孩子有緣。想把孩子留下來。等好了,再還給他們。常氏夫婦自然願意。這一晃十多年過去。小常有理也長成十七八歲了。道恢心想,孩子有爹有娘,該讓人家回去看看了,就把他家裏的情況告訴了他,讓他記住了,就叫下山回家了。“

孔卓兒正想著,顏苦之已經吃完了飯,走了出去。孔卓兒忙往桌子上放了一錠銀子做飯資。顧不得再拿牛肉大餅,跟了出來。一直到快天黑時,顏苦之才投了一家客棧。孔卓兒思慮再三,推門而入。

顏苦之一驚,以為遇到了登徒子,嬌嗔道:“什麼人?快出去,要不然,本姑娘劍下可不留情。“

孔卓兒沒有理她,走到窗下,良久,才輕輕唱道:“你是否有一個美夢。夢你,夢他,夢一切美夢成真。曾經有過的傷心,曾經流過的淚,曾經淒涼無助的絕望。你是否還記得。打轉的流沙,滿天的飛絮,飄蕩著誰的情絲。誰能用妙筆,寫下你的情,你的意,畫出你的心。誰能把這個時刻,變成一個永恒。是否還願再一次停留在你的心湖。少年遊啊遊,遊向美的彼岸。遊進你的腦海,記憶深處。愛做夢的少年人啊!你快從夢裏醒來吧!“顏苦之心神為之一震。孔卓兒又緩緩道:“你還記得有一回,你口渴時,有個少年人為了給你偷爪,被人打得半死不活嗎?”

顏苦之呆了一下,半喜半泣道:“你,你是卓哥哥……”趨步走過去。

孔卓兒如避洪水猛獸般,倒退數步道:“不,不……我,我隻是他的一個朋友而已。聽他跟我說過你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