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麥克馬洪線”不僅涉及中印邊界糾紛,還牽涉到西藏人民民族感情的問題。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包括門隅、洛隅、下察隅廣大地區,中國西藏地方政府自17世紀中葉起就開始對這一地區行使主權,這一地區的居民都是藏族或與藏族有密切血緣關係的民族。門隅地區的達旺地帶,是西藏錯那縣的一部分,它那宏偉的寺廟,數百名喇嘛,一直被視為西藏政治上的一支主要力量,並與拉薩哲蚌寺有著密切的聯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那裏。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的強行占領,無疑給西藏人民的民族情感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如何真正落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諒互讓,就考驗著印度領導人的智慧了。

第二,印度如何妥善處理好西藏問題,至關重要。中印兩國關係中,西藏問題始終與邊界問題交織在一起。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但是在西藏問題上印度新政府卻繼承了從前英印殖民當局的傳統政策。印度至今仍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印度同西藏有著宗教與文化上存在特殊的親密關係。印度國會中支持“西藏獨立”的反華勢力亦不可低估。中國政府曆來是堅決維護其在西藏的主權地位的。早在1959年3月西藏叛亂後,周恩來總理就對黨內外知名人土講到:“七百年來,西藏都厲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曆史事實。”“(印度)把西藏說成是一個‘獨立國家’實際上是要使西藏停滯不前,不改革,作為‘緩衝國’,置於印度的勢力之下,成為它的保護國。”“如果(西藏問題)幹涉者攻擊我們一百年,我們也就準備回擊一百年。”1959年西藏叛亂的失敗,讓尼赫魯認為丟失了控製西藏的可能,進一步促使他在邊界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他公開兩國總理的談話記錄,搞照會戰,逼中國承認“麥線”。經中國複照澄清,他更為惱火,在印度議會聲稱他受了中國的欺騙。因此,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存在“以藏製華”的觀點。令人欣慰的是,隨著2003年7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依訪華,中印關係出現了明顯的改善,印度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給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第三,中印應當拓寬政治接觸麵,加強高層亙訪,逐步實現高級會晤定期化和機製化,增加雙方議會、政黨和民間的交流,增信釋疑,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的群眾基礎,也有利於今後順利解決邊界問題。邊疆問題屬高度敏感的政治問題。應當承認,中印兩國外交官員通過幾十年的談判,已經完全了解彼此。談判是否有結果關鍵在於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智慧,這已是中越邊界談判成功的重要啟示。

自1988年12月拉·甘地應邀正式訪華以來,中印兩國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麵的關係都得到不斷改善和發展。但1962年邊界衝突給中印關係造成的芥蒂尤存,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有著不小的市場,中印政治關係的基礎依舊脆弱。1998年5月印度核試驗前後,印度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為推卸破壞核禁試責任而不惜損害中印關係的言行就反映出印度對中國仍存有誤解與疑慮之心。因此,要解決邊界問題,尚需兩國共同努力。

中國和印度都是正在崛起的亞洲經濟大國,對亞洲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中印兩國經濟發展快速增長,都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經濟上也有較大的互補性,加強雙邊經貿、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對兩國政治與外交關係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並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在有關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政治與經濟新秩序、南北關係、人權等重大問題上,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存在著不少重要共識。雙方為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應當而且也需要相互支持與合作,從而推動中印關係的全麵發展,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創立一個良好的雙邊環境。

§§第五章 中俄邊界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