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新中國的海洋戰略與當前的海疆局勢(2 / 3)

第一,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嚴重的“重疊海域”。中國近海從北至南與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八國海岸相鄰或相向。如果各同都把200海裏劃入專屬經濟區,就會產生大範圍的重複水線。據國家海洋局粗略計算,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有三分之一是周邊國家也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與我國相鄰或相向國家片麵劃定涉及我國管轄的海域範圍共約150萬平方公裏之多。中國麵臨著依法維護海洋權益的複雜任務。

第二,周邊國家“先下手為強”,搶占了我國傳統海域的島嶼,非法開采我傳統海域的油氣資源。二戰結束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世界經濟出現了海陸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海洋作為國際貿易的紐帶更顯重要。海上油氣等資源的不斷發現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成為現實,世界主要的近海大陸架都開始了油氣資源的勘測或開采。從波斯灣到北海,從地中海到南中國海,海洋開發日趨深化。未來的世紀是“海洋世紀”或“太平洋世紀”,21世紀將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時代。但是,當前我國麵臨的海洋權益形勢非常嚴峻,我國的傳統海域,有不少海區被一些周邊國家宣布為它們的經濟區,有不少島嶼被一些周邊國家侵占,日本侵占我國釣魚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自60年代以來相繼侵占我國南沙海域島嶼40多個。我國在這一帶海域的科學調査和資源開發的經濟活動受到幹擾,中國與越南、菲律賓在南沙海域存在著尖銳矛盾。

第三,周邊國家在海疆爭端上的立場與中國嚴重對立。我國與周邊沿海八國迄今尚未就海域劃界達成完整協定。在東海中國與韓國、日本有糾紛,既包括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問題,也包括曆史遺留下來的東海大陸架劃界和釣魚島歸屬之爭。在20世紀70年代,韓、日兩國就在東海片麵地劃了大麵積的大陸架作為“共同開發區”。韓、日兩國依據“等距離”原則,認為中、日、韓同處於一個大陸架上,大陸架劃分應以“中間線”為準。中國認為日、韓等國隻是與中國相向而不是共架的國家,中國大陸到衝繩海溝是一個大陸架,因此,中國對東海整個大陸架擁有主權。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一直控製著該島並妄圖以此來與中國平分東海大陸架。中國一貫主張,無論從曆史上,還是從國際法上說,釣魚島都是中國的領土。

在南海爭端中,問題更為複雜,直接卷入爭端的共有六國七方,即中國、中國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越南和印度尼西亞。20世紀70年代初,南海海域,被探明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一些主權屬於我國的島礁,被一些國家非法搶占至今達40多個。更為嚴重的是東盟國家,“求同存異”,用“一個聲音”對付中國。可見,南沙爭端將成為一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與之相聯係的南海海域的劃界也將成為人為的最難劃分的海域。

四、台灣因素的新挑戰

中國的統一問題與兩岸關係的僵局,給南海爭端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台灣因素的影響。台灣距離南沙群島比較近,台灣代表中國占領了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在兩蔣執政的國民黨時代,台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與祖國大陸的立場基本一致。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台獨”領袖李登輝和民進黨的上台,台灣為了爭取和擴展“生存空間”,試圖實施“南向戰略”,以平衡其“大陸政策”的凶猛發展的勢頭。在經濟上加強與東盟的聯係和合作,“以經促政”,加強台灣與東南亞的實質關係。

在南沙問題上,台灣當局采取兩麵手段,以討好東南亞國家。企圖與東南亞國家聯手,達到利用東盟製衡中國的目的。所以,台灣除了象征性地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以外,既不增加在南沙的軍事力量,還取消了派軍艦去南沙巡邏的計劃。同時,台灣利用東盟對中國崛起和強大的恐懼,企圖與東盟國家建立安全合作關係。積極響應東盟國家構築亞太安全框架的設想,希望把台灣總的納入東南亞多邊安全合作框架,以達到以多邊國際安全合作來保障台在東南亞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加強與東盟的軍事合作。而東盟卻把台灣作為牽製中國在南沙問題的主權要求和抵製中國逐漸強大的一張牌。井利用大陸與台灣的矛盾在南沙問題上大做文章,從中漁利。

在釣魚島問題上,台灣方麵也欲拿釣魚島換得台日關係的“外交突破”。2004年7月6日,台灣新任駐日代表許世楷在東京舉行就任後的首場記者會,麵對日本各主要平麵和電子媒體,許世楷大談特談台日關係問題、如何與日本溝通台灣的“憲政改造議題”以及對釣魚島主權等問題的看法。他竟然聲稱“釣魚島距離台灣與日本衝繩都很近,不能簡單論斷主權歸屬”。他上任後最主要的三項工作為:與日本溝通台灣的“憲政改造”問題、溝通並加溫台灣安全保障相關議題及加強台日間的文化和學術交流。其中,在台日安全議題上如何繼續保溫並進一步發展,以及與日本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是他工作的首要任務;未來要把“美日安保同盟關係與台灣關係法串連起來,強化日台間的隱性同盟關係”。許還聲稱,“希望讓駐外館處達成真正代表台灣的名稱”,也希望陳水扁“有朝一日能訪問日本”,甚至“突破台日沒有邦交的限製”。對於許世楷的言論,大吃一驚的島內媒體以“敏感釣魚島,考驗新官許世楷”為題發表看法,就連日本媒體也大表意外,當然也是“喜出望外”。日本共同社發布消息說,“許世楷對日本領有釣魚島主權表示一定的理解”。由於擔心敏感議題引起島內的反對風暴,台“駐日代表處”除了在記者會後口頭解釋外,當晚還發出一份緊急聲明,“反駁”日本共同社的報道,聲稱共同社的消息是“誤報”,許的談話隻是強調這個問題應由雙方商談解決。

事實上,許的言論隻是台灣方麵在釣魚島主權歸屬的大是大非問題蛻變的一個影子。2002年9月26日,李登輝接受日本《衝繩時報》專訪時,就說“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所有權應屬於日本衝繩縣”。10月20日,他又說台灣對於釣魚島“隻有漁業權,並沒有領土權”。這一賣國言論,立即引起島內外華人社會的強烈批評。但台“行政院長”遊錫堃於10月22日表示,“尊重”李登輝的“言論自由”,社會上對此問題有“不同看法”,他“不願意去評論”。2003年1月,針對日本政府有關租借釣魚島的消息,台灣島內民眾強烈抗議,有“立委”建議將日本告上國際法庭,但民進黨當局卻千方百計“息事寧人”。2003年6月,大陸及香港20多名“保釣人士”乘船登陸釣魚島,宣示主權,但民進黨當局又偷偷與日本做起了交易。7月29日,台“行政院”表示台灣與日本已就重迭經濟海域達成“擱置政治爭議、共同開發”共識,劃定北緯27度至29度,即屬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往北200海裏處,均為台日雙方漁船可活動捕魚區。許世楷公開出賣釣魚島,這在台當局曆任“駐日代表”中還是頭一次曾負責起草“台灣新憲法草案”的許世楷,其父輩深受“皇民化”的毒害,他本人1934年出生,從台灣大學政治係畢業後就留學日本,旅日近30年,與日本右翼過從甚密,這位親日派人士曾任“台獨聯盟主席”。由此可知,許世楷出賣釣魚島的言論,就如同李登輝一樣,是“皇民化心態”的自然流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