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天氣上好,帳內憋悶,傅友德傳令將大帳周圍百步之內給淨了,眾人同在帳外議事。傅友德三縷黑須,身批戰袍,徐徐道:“我軍如今整頓停當,不日就會渡過白石江向滇陽進軍。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昨天探馬已經報告了對岸軍情,對方水軍將領是都督阿的密,有一萬人馬,戰船大小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多數是幾十人的小船。昨日下午,哈裏麻進駐阿的密的水寨,看樣子是督軍而來,此人據說是蒙古人在雲南的尚會打水戰的兩人之一,不過這樣也好,這次正好一起將他擒拿。張將軍,你可有什麼擒敵的計策?”
傅友德口中所稱的張將軍名張翼,他有個弟弟叫張溫,二人乃水軍正副指揮,此次掌管三萬水軍沿江而下,受傅友德調遣。兄弟倆俱是紅臉膛,見元帥問自己話,張翼欠身道:“兩位元帥,我們水師有三萬人,戰船三百艘,船型都比對岸的為大,水軍的各兄弟都是多年水戰出身,以人以物論取勝當都不在話下。此番交戰的關鍵所在末將以為,一是提防敵軍火攻,二是白石江窄,敵軍船小,行動靈活,難以捕捉,三是水戰需要多備弓箭。”
張溫接口道:“我方現在上遊紮營,居了高位;前日我問過當地土人,八月間此地一直是北風,敵人用不得火攻。白石江此處江段水勢較緩河道較深,利於行船。我軍雖然船大轉動不如敵船靈活,但有一法可變不利為有利,亦可減少我方的損失。”
藍玉忙道:“什麼方法?說來讓大家聽聽。”
“末將和哥哥計議再三,敵船行駛靈活,不易接戰,惟有合圍是上策。我方戰船可呈半月形陣列,並頭而進,船頭裝上尖角,發揮船大力沉的優勢撞擊敵船,可一擊而勝!三百戰船共進如三百利刺向敵軍水寨刺去,接戰敵船便是不沉也要被我船牢牢刺住,它如何跑法?”
眾人仔細品咂之下,果然是妙法。一時間叫好聲不斷。先鋒沐英叫道:“張兄弟,你這計策也忒絕了吧,這場大功勞被你搶定了!”
張翼忽的又道:“為了防止敵船早有發覺,在交戰時逃脫,末將以為在夜晚出擊為上策,這樣敵人看到就遲了,一夜將敵水寨占領,至天明時分我大軍可進駐水寨為駐軍之所。”
傅友德連聲讚道:“兩位張將軍可費了不少心吧,唔--,此法不僅穩妥,而且可減少士兵的傷亡,不愧是水戰行家。可軍情緊迫,哪有時間去製造這些撞角?兩位可曾考慮此點?”
張溫道:“兩船接戰遠則弓箭相射,近則衝撞交戰,當以鐵器質地撞角為好,銅質次之,實在不行硬木的也湊合可行。現在我們的船隻隻有十之一二裝有銅角,是鄱陽湖水戰後裝的,其餘都不及裝就沿江而上了,還是太少。”
藍玉聽罷,忽然想到,大軍離川之時曾率隊采辦了一些銅鐵器,記有幾千斤,備為軍用,如今可派上用途,但旋即又想,這些銅還是太少,隻夠打造幾十個銅角,不禁發愁。扭頭之下,瞥見帳門壓帳大石塊,心中一動:“張將軍,石頭撞角可使得?”眾人聞言都是一喜,各道如何使不得,如此大事可成矣。
傅友德心思縝密,考慮到元軍水寨距離曲靖城很近,蒙古的騎兵向來出擊迅速,水寨受到攻打城中必定會馳援,這樣無有必勝把握,須早做防備。於是命令偏將許清帶領一千人馬,多多準備火把和號角,從下遊偷偷渡到江對岸,待渡江時候在大舉火把和齊鳴號角,佯攻曲靖,牽製元軍支援水寨。
傅友德布置完畢,眾將散去,對藍玉道:“藍兄弟跟我一起到江邊看看對岸的情形罷。”一行數十騎馳向轅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