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維藥苜蓿子的質量綜合評價研究(1 / 3)

維藥苜蓿子的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民族藥

作者:丁文歡 徐海燕 王東東 李潔 田樹革

[摘要] 對不同產地的10批苜蓿子的性狀以及顯微特征進行了描述;對苜蓿子中胡蘆巴堿及鹽酸水蘇堿進行了薄層色譜(TLC)鑒別;根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方法;對其雜質、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進行了檢測;並建立苜蓿子中胡蘆巴堿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方法。根據結果暫定藥材雜質、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別不得超過5%,10%,6%,2%;胡蘆巴堿質量分數不低於0、795 6 mg·g-1。實驗方法準確可靠,以上檢測指標和參數可作為製定苜蓿子質量標準的參考依據,為開發利用該藥材提供依據。

[關鍵詞] 苜蓿子;質量標準;胡蘆巴堿

[收稿日期] 2013-04-23

[基金項目] 國家藥典委員會國家藥品(維藥)標準提高項目(510)

[通信作者] *田樹革,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資源化學與質量標準,Tel:(0991),E-mail:dingding9089@sina、com 苜蓿子是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幹燥成熟的種子。為維吾爾醫常用的藥物之一。載於《藥物之園》,維語名叫比地烏拉蓋,有潤便,理血,通經,催乳,強身,生精的功效;常用於大便秘結,貧血,水腫,閉經,乳汁不通,陽痿,體弱病,關節炎,癩皮病等[1]。由於紫花苜蓿在我國作為主要的牲畜飼草作物,在各地均有廣闊的種植麵積,因此苜蓿子的來源較為分散,不能有效控製苜蓿子藥材的質量及用藥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多限於對其原植物紫花苜蓿的研究[2-3],關於其綜合質量分析控製內容未見報道,本實驗對10個不同批次的苜蓿子的性狀特征、顯微特征、TLC條件、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檢查項、化學成分類型以及含量特征幾方麵進行探討,為製定其全麵的質量標準提供基礎數據,也可為開發苜蓿子這一新疆特色民族藥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AL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Mikroskop Primo Star X2005型數碼顯微鏡(德國麥克奧迪公司),4110箱式電阻爐(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有限公司),KQ3200DE數控超聲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CS101鼓風幹燥箱(中華人名共和國重慶試驗設備廠),島津(SSL08B01)液相色譜儀。

鹽酸水蘇堿(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胡蘆巴堿(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乙腈為色譜純,水為娃哈哈飲用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10批苜蓿子樣品采購於維吾爾藥店及各個民族藥房,產地分別為和田6批,喀什3批,加拿大1批,由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中藥鑒定室李永和主任藥師鑒定均為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幹燥成熟果實。

2 方法與結果

2、1 性狀鑒別

根據藥材的實際情況及相關參考文獻修訂[4-5] 描述。種子腎形,長2~2、7 mm,寬約1、5 mm;在較大一端有斜截麵,凹處有點狀種臍,表麵均為黃褐、黃綠色,種皮薄,光滑具有光澤,有豆腥味。

2、2 顯微鑒別

2、2、1 粉末將藥材粉碎,過6號篩,用解剖針刮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滴加50%水合氯醛試液適量,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透化,再滴加適量稀甘油試液後蓋上蓋玻片置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柵狀細胞多見,胞腔具不規則分枝狀孔溝,內含棕色物;支持細胞呈梯狀,有條狀紋理;子葉細胞和胚乳細胞含有含糊粉粒及油滴。

2、2、2 橫切片將種子浸泡1 h,用刀片小心切片,置載玻片上,其餘方法同粉末切片。外種皮為1列柵狀細胞,細胞徑向伸長,頂端略尖,外側有光輝;向內是1列支持細胞,略呈梯狀,上部有較大的細胞間隙,向內為薄壁細胞,下有細胞界限不清的棕色的色素層,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A、柵狀細胞及光輝帶;B、營養層薄壁細胞;C、子葉細胞;D、支持細胞。

苜蓿子粉末的顯微特征

Fig、1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go sativa seeds power

A、 10倍鏡; B、 40倍鏡; 1、胚根; 2、子葉; 3、營養層及殘留的內胚乳; 4、維管束; 5、種皮; 6、營養層薄壁細胞; 7、支持細胞; 8、柵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