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國貨當自強(1 / 1)

記得好像是梁曉聲的文章,他告訴我們,在韓國漢城,那裏的馬路上,幾乎看不到外國牌子的小轎車,當地人清一色地都駕駛南韓自己生產的汽車。我還從另外一篇文章裏讀到,南韓年青人對於他們本國的女孩子,與外國人來往,都抱著一種不甚友善的態度,敢於當眾對這對情侶予以奚落,甚至唾棄。我覺得這種過於偏執的心理,未免有些失態。因此,我想韓國人的國貨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是民族意識的延伸了。

我沒有去過南韓,不知此說是否可靠?但今春在日本訪問,從關東到關西,是他們國家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一路旅行過來,留心觀察滿街的汽車,倒全是他們自家車的天下。不過在偶爾的情況下,也還是能看到長車身的卡迪拉克、或者林肯疾馳而過,看來日本並不像韓國那樣拒絕進口汽車。不過,陪同我的日本作家告訴我,那種車,隻有闊佬、有錢人、好出風頭的人,才舍得去買來坐的。若從價廉物美、耐用省油的角度考量,大多數日本人都是使用本國車。因此,我認為日本人的國貨意識,更著重物質的實際意義。

因此,國貨要想在國民的心中,樹立堅定的形象,首先一條,貨真價實。

恰巧那一天,逛東京都的市政廳,然後,日本筆會的副會長加賀乙彥和女作家入江曜子陪我們在新宿地區購物。同行的王小鷹,要給自己上學的女兒,買一隻小包。挑來挑去,選中了一隻既好看,又便宜的,大家都認為不錯,遂要向老板娘付錢。但加賀乙彥有他醫生的細致,翻看裏麵的商標,幽默地問道,從東京背一隻中國生產的書包回去,值得嗎?果然,那裏清楚地印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的英文字,眾人哈哈一笑,隻好作罷。這時,才注意到,那些琳琅滿目的書包,不僅來自中國,還有來自美國、墨西哥、和西班牙的,從這個賣箱包的店裏,我看不到日本人強烈的國貨意識。

但拐過彎去,鱗次櫛比的鍾表店、電器店、照相器材店,就令人瞠目結舌了。那裏完全是日本貨的世界,別國的產品在這裏毫無立腳之地。於是,我恍然大悟,日本人出口一台高級照相機所賺的外彙,要比進口一隻書包所花的外彙,多得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日本的電器,鍾表,照相機,所以能銷往地球的各個角落,包括他們製造的汽車,進入美國市場,以至成為日美貿易談判中的最大障礙。日本產品所以問鼎於世界市場,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物美價廉四字。

那是真正信得過的產品!

我們記得,早些年中國人買家用電器,很願意買日本產品,連國內組裝的,都有點信不過。如今,國產的電器銷路,也漸漸不弱於進口貨。不到二十年的努力,家電市場的半壁江山,全為國貨所覆蓋,說到底,就是這些產品在質量有了堅實的保證。而且,這些家電產品,竟然飄洋過海,走向世界,打開了歐美市場,不能不說是一大飛躍進步。

中國人買中國貨,中國人愛中國貨,這是毫無疑義的。但國貨倘不自強,依賴保護主義,而實質不過保護落後,依賴人們的愛國心,依賴老百姓的國貨意識,卻不能給購買者滿意的產品,一次兩次上當以後,那就怪不得人家掉頭而去。

所以,第一流品質,第一流服務,第一流的營銷手段,第一流的價格優勢,一句話,隻有這一係列的最上乘的質量保證,才是無聲但卻是最有力的廣告。物質產品如此,精神產品何嚐也不如此呢!最近,有位電影導演埋怨中國觀眾崇洋媚外,有點不夠意思似的。其實,老百姓並非不願看國產片,而是不願看不怎麼樣的國產片。如果讓他自己從荷包裏掏錢,當然有權選擇一部好看的片子。由於看了一兩部外國影片,而論之曰崇洋媚外,這種“文革”思路,真令人不敢恭維。換個角度,假如這位導演,也權且當一回顧客的話,將心比心,正品和次放在那裏,同樣價錢,你會怎麼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