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玉的相關知識(3 / 3)

4.玉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銅、鈷、錳、鎂、矽、鈣等30多種微量元素,超細玉石微粉具有深層滲透能力,人體能有效吸收或補充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改善皮膚肌理,促進新陳代謝。

5.玉石對水具有活化功能,可在短時間內除掉水中Cr、Pb、Ni、Co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並降低水的硬度、減少水分子團數量。

玉石具有促進細胞增殖、修複受損細胞、增強細胞活力作用。

7.古代玉器的雕琢工藝

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玉不琢,不成器”,還有一句,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字的真諦。

事實上,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製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卻是簡陋的。直到近代,中國人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鋼和熟鐵製成的圓盤、圓輪、鑽床、半圓盤和架以木製的車床來製作玉器。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隻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跡。

古代製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製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

相玉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從一塊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進行“相玉”設計。“相”即是“看”,看後琢磨思考,以判斷玉石的內在質量,和外形的優劣,而後立意確定做什麼題材的作品。

劃活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就是根據所構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筆墨線條,把它形象地劃(畫)出來。“劃活”,在琢玉工藝中是關鍵的一環。

琢磨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體製作。製作玉器行話稱“琢磨”。因為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製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鏨、衝、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它與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別。玉石琢磨,是一種十分謹嚴的技藝,高手琢磨的玉件,能達到“小中見大”、“以輕顯重”的藝術效果。

碾磨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也叫“光亮”、“拋光”。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製的鉈子,將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並通過應用氧化鉻等一些化學粉劑原料作介質,使玉件顯露出玉材光潔、溫潤和晶瑩的本質。

雙鉤碾法

漢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記載玉的文獻中,說它的刻紋細如遊絲,像頭發,宛轉流動,沒有一點滯跡。和出土的漢代精美玉器相引證,古文獻上的這些說法是可靠的。

“兩明造”透玉雕

“兩明造”技巧,在清代中期出現,在北京故宮、蘇州園林等建築中有較多的應用。兩明造透玉雕,是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兩麵透雕出兩層各不相同的紋樣,兩層中間完全透開,以四周邊緣相連為一整體。紋飾鏤空,正反相錯,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難度較大,作工精細。

金錯玉器

利用傳統的金錯工藝技術,在製成的玉器上碾成細線紋飾,然後嵌以金絲或銀絲。玉器須經過磨錯。俗稱“嵌金”,實為“金錯”。我國古代以“雕玉”、“鏤金”為最精細的手工藝,根據東漢李尤和三國如淳的說法,“黃文錯鏤”和“金鏤”也是金錯的別稱,所以金錯又可稱為“鏤金”。金錯玉器是“雕玉”和“鏤金”的結合,是金錯工藝的又一發展。金錯玉器在北京和蘇州的玉器業中都有生產。

曆代玉器雕琢技法

古代琢玉技法可以分為陰刻、陽刻、浮雕、圓雕、鏤空、鑲嵌等幾大方法,他們又可以細分為:單線陰刻、雙線陽刻、減地陽刻、淺浮雕、高浮雕、單層鏤空、多層鏤空等。正是由於不同的技法在不同時代的運用,才構成了製造工藝鑒定的科學依據。

新石器時代受技術條件所限,器物多為素麵,有文飾也有單線陰刻,線條比較粗,刻度很淺,磨工較差。這個時期的玉器大部分有孔,從孔的樣式和孔上所遺留的製作痕跡來看。當時的穿孔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單麵鑽,即從一麵鑽,孔徑越來越小,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狀,另一種是雙麵對鑽,即先由一麵開鑽,到一定程度後,再在另一麵相應的位置開鑽,完成之後鑽孔有台階痕。在極少數器物上也有管鑽孔,其特點是孔痕呈現螺旋狀紋。新石器時代晚期,獸麵紋上也出現了簡單的浮雕,如眼、鼻稍有凸起,使用的即是減地浮雕法。

紅山文化玉器,雕琢追求神韻,體表光潔,邊緣過渡自然,碾磨技術精湛,片狀器物邊緣較薄,似有刃,表麵無玻璃光,但光澤細膩,個別器物表麵有斑坑,小而深,呈密集狀。

良渚文化玉器,直線紋是由筆直的陰線構成,細曲線紋是短而細的線條錯落連接而成。兩種不同做工的線條在同一器物上並存,就是鑒定其真偽的根據。

商朝由於對石製工具作了進一步的磨光和修整,使這些工具更加鋒利和適用,特別是青銅工具的使用,使琢磨玉器的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能開出比較均勻而薄的玉片。器物打眼的方法大部分均為兩麵對打,形成外眼大、裏眼小的現象,俗稱“馬蹄眼”。在紋飾刻劃上,商朝是三多三少,即直線條多,彎線條少;粗線條多,細線條少;短線條多,長線條少。商朝精致的器物上運用雙鉤擬陽線的做工刻劃,就是在器物上運用雙線並列的陰線條刻劃,以形成一條陽線呈現,俗稱雙鉤線或雙鉤擬陽線。

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視對紋飾的布局,線條漸趨繁複,以略帶弧形的線條為主,較多地使用長弧線,尤其是西周中晚期紋飾的結構與雕琢方法,與商代極不相同,陰紋紋飾開始出現互相勾連,陰刻線一麵磨成坡狀,有斜刀的痕跡,俗稱“一麵坡陰線”。“一麵坡陰線”是西周玉器的典型做工。

春秋時代玉器的做工和前朝對比,有新的進步,更注重磨製。春秋紋飾在西周晚期出現互相勾連的基礎上,出現了卷曲相連的紋飾,布局滿而密,不留空白。春秋晚期出現以隱起的密集的浮雕紋,並有平麵淺陰刻寬帶紋。器物開片薄均勻規整,粗線條少,細線條多,且線條有毛口(即刻花紋、線條時在線條邊緣留下很多刀痕)。

戰國玉器刀工精細,器物邊角垂直鋒利,磨工精良,器物表麵,尤其是陰線糟內光澤強烈。孔洞內壁勻稱光滑,極少見到因工具不力而殘留的製作痕跡。主要是由於鐵製工具的出現和普遍使用,使琢玉工藝突飛猛進。戰國玉器半浮雕、透雕盛行,對動物形象的刻劃,著意於眼、牙、爪等細部特征,於細微處見奇觀,極力刻劃出動物的本質特征。

漢代玉器物的做工特點,善於運用陰刻線,線條豪放,沒有戰國時代精細,器物棱角琢磨圓滑,大件器物刻工較粗,小件器物刻工較精細,細線條的刻道有毛道和跳刀的痕跡,線條不甚連貫。穿孔器物的孔洞內壁往往不夠光滑,常留有拉絲痕跡。漢代的葬玉運用“漢八刀”做工。“漢八刀”做工,不是代表整個漢代玉器的做工,而是僅指漢代“葬玉”的做工。漢代的“漢八刀”是指采用簡練的線條進行刻劃,運用推拓磨的雕琢技法,刀法粗獷有力,刀刀見鋒,剛勁挺拔,線條無絲毫崩裂狀和刀痕之跡。代表作品是玉豬、玉蟬、玉翁仲。

唐代玉器刻工精細,細線條多。特別在唐代帶板上的人物,通身飾以短而密集的陰線。在動物的腳部、尾部也刻出很多的細線條,帶板上采用減地法,即池麵隱起做工,刻線帶有繪畫性。

宋元時代玉器,由於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所以在玉器上也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南方刻工細膩工整,北方刻工剛勁有力。但整體來說,雕刻的線條總感細弱。獸件的身上一般有上下對穿孔,且孔洞以方形為多,人物臉部的五官往往處於同一平麵,且“八字眉”服飾上有淺細的“米字型”刻劃。到元代刻工一般粗獷有力,器表麵往往留有鑽痕和鉈痕,還有險刀現象出現,拋光不甚講究。

明代玉器有了新飛躍,以揚州、蘇州為中心,琢玉業開始大發展。刀工粗壯,渾厚有力,生動活潑,寫生味濃厚,出現了浮雕、鏤空做工,還有雙層,甚至三層的鏤雕。器物表麵玻璃光澤強烈,大件器物的表麵也往往留有鑽痕和鉈痕。

清朝玉器特別是乾隆時期,玉器工藝迅猛發展,是我國治玉史上空前繁榮時期。這時期玉器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大量巧作作品問世,刻劃線條精細,磨光平滑,立體感強,花果的枝葉脈絡雕刻明顯,栩栩如生。鏤空、半浮雕、浮雕三種雕法盛行。其中以半浮雕和浮雕為主。嘉慶以後的玉器,其雕工慢慢趨向粗糙失真和呆滯。

玉器雕琢主要有四種方式,即鋸、磨、鑽和拋光。

(1)據料設備:

鋸切是玉雕的重要手段。將大塊玉料切割成合適的玦度,將玉料貿出基本雛形都必須使用鋸,雕琢過程中一些技米也需要據,如按透雕琢等。玉雕行業常用的鋸片大多是圓形的,其次是帶鋸和線鋸。

圓盤鋸:用電動機帶動金剛石圓形鋸片的切割玉料的機器。分大型、中型和小型開料機,人造金剛石鋸片最大直徑1200毫米,小的鋸片直徑200~300毫米。大型開料機多采用800~1200毫米的鋸片,可以切割1000千克的玉料,中型開料機鋸片直徑500~700毫米,可以切割1000千克以下的玉料多用來切割較厚的片材;小型機器鋸片多在300~400毫米,主要切割10~100千克的玉料。還有鋸片更小的切割機器,用於銀更符更細的片村或條玦。鋸料時鋸片必須要用水或油冷卻。

帶鋸:分弓形據和環帶鋸,前者就你手持鋼鋸一樣,用電力帶動往複運動銀料,有金剛石鋸片和無齒相片兩種類型,無齒鋸片由要不斷添加磨粉。

線鋸:采用金屬絲作鋸條,鄉為無用(沒有金剛石)鋸,據割時田要添加白料。主要用於適性雕琢。為了加快鋸割速度往往采用三股鋼絲作鋸條,這樣可以帶上更多的磨粉。線用可以用電機帶動,小型玉件據割時也可以用手操作。

(2)磨玉設備:

磨玉包括輪摩、擦店和破自。輪磨就是利用砂輪機,裝上種輪、砂紙或金剛石脆片等工具店削玉件,相片在這裏主要起到磨削作用,玉器加工必須經過輪誌。按摩主要是用人造金剛石磨頭(渚如一怕、軋航等陪具)對玉器進行磨擦,磨平玉胚上暫浪,使玉件光潔平進。砂磨就是利用砂粒磨掉玉器表麵較粗的抒痕,為玉件拋光奠定基礎。輪後和砂店設備比較簡單,分校輪、縱軸、手持和軟軸磨機。

橫軸磨機可以比較簡單,如采用普通砂輪機就可以磨削玉件。但是,目前玉雕多采用較為先進的玉田機,由電機帶動,有低壓照明電燈和操作控製開關,機器可正轉成反轉,轉動速度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

玉雕機配有許多連接加工工具的軸棒,這樣的玉雕機可以完成測、二、磨、鑽,甚至拋光等工序。

縱柏膺機就是將國盤、磨胡平放,主要用於磨較大麵積的玉件,如唐玉件底座時采用縱軸磨機比較方便。磨製寶石戒麵多采用這種磨機,如磨製刻麵寶石,通常需要配有夾成粘寶石的八角手、以便店製時掌握寶石的刻麵角度。

手持自機和軟軸磨機主要用於大件玉器的雕琢。重量大的玉件用手托著雕琢米分困難,必須擺放在玉作台或地上用可移動的電動工具加工、軟地後機就是非常有用的雕琢機器,這種磨機的電動機可以懸珪起來,通過軟軸帶動夾具上的磨具對玉器進行雕琢。軟軸前端為機柄,機柄通常裝有多瓣夾具,為此可以根據雕琢田要更換打磨工具,甚至可以進行拋光。

上述四種磨機主要功能就是輪店和琮自,當然還可以進行其他雕琢工序。根軸磨機也可以進行砂鷹,同時對一些細小的玉件,如珪件、玉珠等可以采用在閉式壓簡進行破磨、搖光。

滾筒式播光機由轉動機座和透明有機玻璃熔簡組成。滾簡內裝有膺料,將玉件放進簡內,讓機器滾動起來,通過簡內啟料與玉件後擦,起到砂膺成搖光作用。搖光機的轉動機座裏有電機作動力,電機帶動從動軸,從動軸又帶動有機玻璃滾簡轉動。滾筒的兩端是圓形的有機玻璃板,它們的邊緣套有膠皮。滾筒就是靠滾筒機座兩端有機玻璃板邊緣的膠皮與機座的從動軸相接觸而轉動的。滾筒可以隨意從機座上拿下來或放上去。滾筒一端的圓形板上有一圓口,這個圓口有一密封蓋,蓋上蓋後滾簡轉動不會漏水。搖光時可從圓口放進或拿出待搖光的玉件。搖光機可雙向轉動,並可持續轉動十幾二十個小時。

振動式拋光機的震筒是一個閑置圓錐體的簡狀體放置在有彈簧的板上簡內有磨料,用機器震動簡體,使磨料與玉件產生磨擦,起到對玉件的砂磨作用。為了防止玉件損壞,通常在筒內璧墊有膠皮磨料中加小木玦和小膠皮。

(3)鑽孔設備:

鑽就是打眼、鑽孔和會芯。鑽孔機器有機械鑽孔、超聲波鑽孔,還有激光鑽孔。機械鑽孔過去采用所謂的砂鑽,台鑽上用鋼絲作鑽頭,鑽孔時加人砂漿,這樣的鑽孔往往不正,現在用人造金剛石鑽頭,效率有所提高。一些薄片玉件用玉雕機或軟軸磨機配人造金剛石鑽頭就可以鑽孔。大的玉件鑽孔成玉爐、玉碗、玉鎖等套芯,多需要在台鑽上用管鑽或人造金剛石鑽頭加工。目前使用較多的是超聲波打孔機;利用大功率晶體管組成振蕩電路,使電磁能轉換成機械能,產生往複式的振動,讓磨料運動起來穿孔,超聲波打孔又快又好,孔徑可以非常細小,且平直。激光打孔更為先進快捷。激光就是電能轉變為光能而生成的光束。激光的亮度比太陽高出幾米億倍,利用激光光束具有能量高度集中,方向性好聚焦點微小等特點來加工玉件。當激光能量準確聚焦後,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包括玉石在內的堅硬物質在微區內熔化從而起到穿孔的作用。目前多采用紅寶石固體激光器,激光打孔速度快,操作簡單,尤其適合鑽精密的小孔。

(4)拋光設備:

拋光是玉雕的最後環節,非常重要。拋光就是使玉件表麵的擦痕降低到肉眼看不見的程度,讓玉器表麵能反射光線,玉器就產生溫潤光潔的效果。玉器拋光時溫度較高;有可能在其表麵產生熔融現象,使得玉器光滑明潔。拋光機器比較簡單,多采用橫軸和立軸拋光機進行拋光,軟輛也能拋光。根據玉器需要選擇台適的拋光防具和拋光粉就可以了。有時為了拋光一些特殊玉器,可以自己製作相應的拋光設備和拋光孤具。一般說來,拋光機轉速要求在400轉/分鍾以下。

拋光之前的擦磨和砂唐非常重要,玉器表麵打磨後平整光潔,沒有明顯的銀痕、磨痕,拋光起來事半功倍,反之拋光將非常困難,甚至要重新打磨。

8.玉器的術語

玉器常用術語包括玉質,盤功,技法,,修複,沁染諸多方麵,主要有:飯糝,縱裂,蝕斑,生坑,熟坑,脫胎,切割痕,拉鋸痕,單麵鑽,雙麵鑽,通心穿,象鼻空,陰刻,斜刀,漢八刀,遊絲毛雕,浮雕,剔地陰紋,透雕,圓雕,描金,嵌寶,留皮,巧色,補整,托底等。

玉雕專業術語

1.俏色:又稱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顏色琢成花紋,增加表現力。

2.蛀孔:指玉質表麵大小不一,如蟲蛀一般的孔洞。

3.玉皮:玉石表麵的色皮稱為玉皮。

4.鐵沁:鐵質氧化後順著玉石較疏鬆處沁入內部,形成紅褐色的鐵沁。

5.脫胎:指出土玉器經人工長期盤玩後,玉質晶瑩亮潤,色澤愈發鮮豔,猶如羽化成仙,脫出凡胎。

6.白化:玉器入土後,受到埋藏環境的影響,其顯微結構變鬆,透明度喪失,顏色變白的現象。

7.喇叭孔:指用工具鑽磨的圓孔,上大下小,狀如喇叭,俗稱“喇叭孔”。

8.管鑽痕:指器物表麵留下的圓孔鑽孔的痕跡。

9.生坑:指新出土或出土後未經盤磨的器物。

10.熟坑:指未經入土或早年出土後經人工盤磨的器物。

11.象鼻穿:又稱“牛鼻穿”,指並排二孔,內部相通。

12.通心穿:俗稱“通天眼”,孔從頂至底鑽成。

13.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並行的雙陰線中,磨去其一的線牆,使之成斜坡形。

14.漢八刀:漢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線條粗勁、簡練,雕琢極少,似八刀刻成。

15.透雕:指鏤空雕法。

16.遊絲毛雕:漢代特有的刀法,指線條織細如絲,作斷遊動狀。

17.剔地平雕:先在玉料表麵設計主紋,把主紋外的地子均勻琢低在一定深度,將主紋凸顯出來。

18.圓雕:指立體雕法。

19.片雕:指平麵雕法。

玉器鑒賞中常用的術語

1.落窩:指玉雕件的底坐是挖穴狀。玉件坐在穴裏,穩。

2.有福祿壽:在一塊玉中,同時有紅,綠,紫﹝蘭﹞三個顏色。

3.絕活:俏色的水平較高。

4.不花:雕刻和俏色協調一致,看了不眼花潦亂。

5.春:蘭與紫相混雜的顏色。

6.癖:受磁鐵礦的影響,也現黑色。

7.綹:指玉中的裂紋。

玉器名詞術語

1.五玉:古代祭祀時所用的五種玉石。《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裏是六種玉石,除其中蒼璧外,其餘為五玉,用來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2.六瑞: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於朝聘,計六種,故名“六瑞”。《周禮·春官》載:周製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六瑞形製大小各異,以示爵位等級之差別。

3.五瑞:(1)古代五種圭璧,形製不同,等級各異,諸侯執之。《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榖璧,男執蒲璧。是圭璧為五等之瑞,諸侯執之,以為王者瑞信,故稱瑞也。”

(2)指古代五種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時多為朝聘、祭祀之禮玉。

4.瑞玉:古代五等諸侯所執之五種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於朝聘,故名。《儀禮·覲禮》:“以瑞玉有繅。”注:“瑞玉: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

5.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製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製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6.大圭:古代玉圭之一種。天子所服,長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