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是全市250萬人民的城市。我們每一個西峰人,同在一片藍天下,同踩一塊黃土地,共飲一條蒲河水,無論“衙門”大小、職位高低、從事何種職業,人人都是西峰的形象,個個都是西峰的環境,既是建設者,又是管理者,都應為西峰的建設與發展添磚加瓦、添草增綠、勞心流汗。對於西峰城市的發展,我們理應也必須充滿信心。
right(2003年3月12日西峰城市“五化”工程建設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要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
從目前實際看,我區城市規模小、承載能力弱,“龍頭”輻射帶動作用差,“中心”形象至今沒有樹立起來。表現在具體層麵上、建設中,定位不準,規劃滯後,盲目性、隨意性大;思路不寬、步子不大,籌資渠道不廣,資金匱乏,有錢就建、沒錢就停,舊城改造、南區開發進展慢,基礎建設欠賬大;城市土地資產經營效益不高,流失、浪費嚴重,土地級差涵養能力差;開發建設綜合效益較差,多頭開發,各自為政,嚴重影響綜合效益和長遠效益;房地產市場未能開放搞活,城市建設的新機製尚未建立。管理中,功能定位不準,網絡疏漏斷層;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各自為政,互相扯皮;分頭執法,合力不強;政企合一,“頭重腳輕”,權力壟斷,城管效率和水平不高。歸根到底,都是觀念落後、機製不活的問題,是我們的城建城管理念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還不能靈活運用市場機製大膽地建、大膽地管。所以,當務之急是要走出束縛思想的誤區,衝破體製障礙的禁區,以經營城市的眼光,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建設和管理城市。在城市建設上,要破除對“城市”的狹隘、片麵認識,牢固樹立城市是一種資源的觀念,以動態的、發展的、深邃的眼光審視城市、思考城市,把城市作為一種特殊的國有資產來運作;破除就經濟抓經濟的思想,牢固樹立城市建設就是經濟建設,就是樹立形象,就是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中心的觀念,把城市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優化配置,以城市為核心、為依托,加快發展;破除單純依靠政府搞建設的計劃經濟思想,牢固樹立市場經濟觀念,運用市場機製,全方位、多渠道籌集城建資金。在城市管理上,要克服重建輕管的低層次發展觀,摒棄“管理是虛無工程”的落後發展觀,確立城市管理也是生產力的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經營城市的理念和係統管理的理念,促進城市管理由臨時突擊向長效管理轉變,由一般管理向從嚴管理轉變,由單項管理向綜合管理轉變,由多頭管理向專業管理轉變,由大轟大擂向平穩推進轉變,由行政推動向依法管理轉變,由政府統包向市場運作轉變,全麵提升城市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在城市規劃中,要著眼於有品位、有特色,立足於區位優勢和資源特點,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出發,聘請一流設計機構和技術人員,對控製性、修建性詳細規劃、分區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進行形象和施工設計,嚴格技術標準,做到既反映曆史文化傳統,又體現現代文明氣息,既注重經濟實用,又兼顧城市美感和品味。尤其要做好城市景觀、環境保護、公共綠地等方麵的規劃,堅決杜絕急功近利、“見縫插針”和隨意侵占。對市政公用設施,要統籌兼顧、配套建設,不能一步到位的,要留足餘地;對路、線、管、水、電、氣等基礎設施,要科學設置,有機銜接,統一成網;對街區的一磚一石、一樹一燈、一門一店,要新穎別致、渾然一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要引入“公眾參與”機製,積極實施“陽光規劃”,建立公示製度和聽證製度,增加透明度,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使整個城市規劃富有前瞻性、科學性、慎密性和延續性。
在城市建設中,要改變過去由政府包辦包攬、計劃管理的模式,堅持政府投資與市場籌資相結合,以項目為載體,大力招商引資,引進外麵的錢;爭取國債、信貸項目,用好上麵的錢;盤活設施資產,變現過去的錢;啟動民間資本,挖掘身邊的錢;密切銀企關係,借出銀行的錢,多形式、多渠道籌集城建資金。要搞好土地資產營運,充分發揮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作用,由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開搞活二級市場,通過限量批租,出讓熟地,市場運作,公開拍賣,依法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盤活土地存量資產,獲取建設資金。要盤活有形資產,把道路、公廁、垃圾場、停車場、供水廠、公交車等的經營權和使用權推向市場,能賣則賣,能租則租,能抵押則抵押,把實物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把死錢變成活錢。要經營無形資產,對戶外廣告標牌經營權、公益設施冠名權等,進行轉讓、拍賣和租賃,籌措城建資金。要推行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采取“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原則,對公用基礎設施,鼓勵外商、社會各界和個人參股、控股聯合建設或獨資建設,實現建設主體多元化、市場化。要製定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社會閑資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地下管線通道建設,就可以通過規範專營權,強製性限製沿線的電力、電信、自來水、有線電視、供熱等部門不得另行開挖,隻能采取向通道投資者租賃或買斷使用權等形式去搞,從而保證投資人的回報,並在收費批文質押及價格核批上給予優惠,鼓勵社會投資。要推行市政公用事業產業化經營,將供水、供氣、排汙、綠化等的所有權、經營權和養護管理權進行有效剝離,實現市場化經營。要按照市場經濟方式管理和運作市政公用設施,合理調整公共事業產品價格,變無償使用為有償使用,變福利服務為經營服務,變“公共產品”為“城市商品”,變公用事業為市場事業,變“事業部門”為“產業部門”,實現城市資產的有效增值。要以“政府導入、市場補償、社會投資”為原則,進一步強化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的融資、經營、開發職能,真正建立“自籌、自用、自還”的投資體製,通過公司運作,實現城建資金的滾動增值。如重慶市將曆年市政投入所形成的基礎設施國有資產授予重慶城建投資公司經營管理,使該公司在三年間累計籌融資60億元,投資項目50多個,打造了一艘城市建設的巨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