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改革,就沒有活力
要不要抓典型。先進典型,是燈塔,是航標。但時下,我們一些人錯誤地認為抓典型就是搞形式、作表麵文章,不在典型帶動上下工夫,專在流言蜚語上動腦筋。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先進事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呈現一條由小到大、由點及麵的軌跡,都是起初“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沒有點就沒有麵。尤其是我們要在落後的情況下趕超發展,就要更加重視抓典型,盡可能縮短群眾對先進事物的認知、認可以至接受的周期,以典型出思路、樹形象、引群眾、促發展。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從繁文褥節中超脫出來,從接待應酬中解脫出來,從大包大攬中掙脫出來,堅持高標準、有特色、興產業、強輻射的原則,走出去學習,沉下去總結,深入一線,撲下身子,全力以赴挖掘典型、培植典型、宣傳典型、推廣典型。要堅持實行縣級幹部包千萬元以上項目、科級幹部包百萬元以上項目責任製,以項目樹典型、促發展。
@@沒有典型,就沒有工作
要不要重形式。形式和內容是辯證統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形式是內容的載體和延伸,是內在本質的外在物化。沒有形式,內容怎麼裝,人們又怎麼認識、怎麼改造、豐富、完善內容呢?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科學的、必要的形式不僅可以物化、表達內容,而且可以拓展、美化內容,推動內容發展。包裝、營銷風靡全球,原因就在於此。我們不是形式主義和唯美主義,但也不能犯絕對主義和形式虛無主義。一棵樹、一片綠色、一幢樓房要按設計的美觀效果圖放在合適的地方,就是要賦予美;下工夫搞城區“五化”工程,就是要使我們的城市更有內涵,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建設、社區建設等等,要搞創建、教育活動,就是要搭建在必要的載體之上;規模種植、養殖,既是降低邊際成本謀求規模效益的需要,也是以必要的形式引導群眾、吸引市場的需要,說到底還是發展的需要。所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形式的內容,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既不合乎客觀規律,也不符合事物本質。我們要在注重內容的同時,盡可能地重視形式,以形式展現內容、發展內容、升華內容,使三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沒有形式,就沒有內容
要不要常比較。知短見長,知恥後勇。比較分優劣,比較見短長,比較出路子。比較是我們必須掌握、經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但現實中,我們有的幹部不想比較,信奉什麼“人比人活不成”,“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沒有可比性,比什麼;有的不願比較,“別人騎馬我騎牛,身後還有挑腳夫”,過得去,不比了;有的不會比較,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坐井觀天,夜郎自大。這些,直接導致方向迷失、目標錯位,少了決心、沒了信心,喪失了機遇、貽誤了發展。這裏,我再次提醒大家,我們還是要既縱向比較看成績,好在哪裏,怎麼發揚光大;又橫向比較找差距,差在哪裏,如何糾正和彌補。通過比較,看誰的發展思路最新,看誰發展得最快,看誰發展得最好,看誰在紮紮實實幹事創業、誰在溜溜達達度天混日,看哪項工作有條不紊、進展順利,哪項工作忙亂無序、沒有起色,在比較中找準定位、整合資源、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