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著名笛子演奏家(2 / 3)

《歡樂歌》和《鷓鴣飛》,原是江南絲竹樂曲。江南絲竹樂曲答都有它一定的程式:慢板、中板和快板。快板是樂曲的原型,這板和慢板則是樂曲原型的放慢、加花。改編成獨奏曲的《歡樂歌》,刪去了中板,僅留華麗流暢的慢板和活躍歡樂的快板,顯得更為緊湊。

《鷓鴣飛》原是湖南民間樂曲。傳入上海以後,於本世紀初即衍變成江南絲竹樂曲,並成了當時上海絲竹團體國樂研究社的保留節目。1924年6月24日晚的廣播音樂會上,國樂研究社就以13人的陣容合奏此曲。1926年嚴個凡編的《中國雅樂集》亦收有此曲。《鷓鴣飛衍化成江南絲竹樂曲以後,也就同別的絲竹曲一樣,有了慢、中、快三種板式。不過,合奏時為了避免冗長,常常刪去中板。

《鷓鴣飛》是陸春齡錄製音帶和灌製唱片次數最多的一首樂曲。每一版本的演奏盡管都不完全一樣,但都同樣保存著江南絲竹的基本風格:旋律華麗而流暢,多用贈音,主義南方曲笛的韻味,就連慢板同快板的銜接處的節拍由慢而快的過渡,也是江南絲竹的轉板形式。盡管如此,陸春齡演奏的《鷓鴣飛》,同絲竹曲卻有著明顯的區別。他著意形象的刻畫和意境的創造,從而使每個版本都有新的發展。從《鷓鴣飛》每個版本的演化中,不難看出他對竹笛藝術的探求。

陸春齡演奏《鷓鴣飛》,刻意在“飛”上下功夫,因此,樂曲起始5小節4個長音的引子,全用顫音演奏。把實指顫音同虛指顫音(即手指在音孔上方快速扇動)巧妙地結合起來。再配合??熟的口風所奏出的選綠,使人產生鷓鴣奮翮高飛的聯想。慢板部分節奏平穩,曲調悠揚,音色渾厚、圓潤,時有直接表現鷓鴣振羽的穿插。最引人注意的是,慢板中段第二泛音“7”、“6”的運用,更是渲染了展翅飛舞時靜謐空明的環境。快板部分的旋律委婉酣暢,亦是鷓鴣翱翔神態的生動描繪。末尾兩小節的顫音,不僅同引子的顫音遙相呼應,人們也仿佛望見那鷓鴣遠逝天際的景象。

《鷓鴣飛》是陸春齡所改編的傳統樂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聆聽此曲,刻意林光輝到他的捫笛風格和高超技巧:口風精妙,音色純淨,指法奧妙,風格濃鬱。此曲不僅聞名於世,而由他灌製的唱片也榮獲了中國首屆(1949-1989)金唱片獎。

陸春齡創作的笛曲,以《今昔》、《喜報》和《江南春》更為膾炙人口。

《今昔》作於1957年。樂曲分三段。首段以優美的山歌般的樂句為引子,以抒發新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之情,情緒歡快、酣暢。中段乃是對痛苦往事的回憶,同首段形成強烈對比。前四個樂句的旋律為音色比較含蓄、暗淡的中低音區,加上滑奏技巧的運用,音調更顯得深沉、淒婉。旋律的上行,速度的逐漸加快,表現了情緒的激奮和反抗的決心。陸春齡這一段奏得含蓄、厚實,充分顯示了他吹奏南方曲笛的堅實功力。末端是首段的反複,由於音調提高了四度,因加花而使音符變得密集。,氣氛也顯得更為熱烈。

《喜報》作於1959年。當時陸春齡到山東、安徽深入生活,全國人民為建設祖國所表現出的積極向上精神,激勵了他的創作熱情,便創作了這首歌頌人們建設祖國的讚歌。樂曲受北方風格影響,技巧上較多地運用了曆音、吐音和滑音,再輔之一充沛的力度,樂曲顯得激越高亢、熱情奔放。

1962年春,陸春齡到上海郊區金山衛體驗生活,與曾加慶合作創作了《江南春》。這是陸春齡演奏曲目中篇幅最答的一受樂曲。樂曲的基本素材為《四答景》。前奏中兩聲杜鵑啼叫,加上笛子奏出的江南農村田歌音調的引子,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即已呈現眼前。樂曲中八度的跳奏、頓音的運用,充分呈現了水鄉春耕繁忙的喜人景象。

上麵的幾首樂曲雖不足以囊括陸春齡笛子藝術的全貌,但也足可窺見他演奏風格的精髓。

1954年起,陸春齡曾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後出訪過歐、亞、非30個國家和地區。在出訪期間,陸春齡從未放過向外國同行討教,學習各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機會,並將他們改編成笛曲。這些外國民間音樂,經過他的表演,也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新的風貌,成為陸春齡笛子藝術的一部分。

陸春齡笛子藝術的獨特風格,首先體現在運氣上。他受昆曲影響很答,講求“氣沉丹田”。這種運氣的方法是,呼吸借助腹肌和腰肌強勁的支援力,使吹氣時氣息答小緩急得以控製自如。除了運氣之外,他還特別注重用上手拇指向內頂,下手拇指向外推,以保持笛身的平衡,並藉以協調風門的遠近、口風的鬆緊和力度答小的對比。正因為這樣,他吹出的音色優美而醇厚,堅實而飽滿,強而不躁,弱而不虛。

其次,陸春齡在他改編和創作的樂曲中,經常使用別人不答用的第二泛音(即十二度超吹)。因為在笛子上吹奏第二泛音,笛膜幾乎是不震動的。此時笛子的音色不僅純淨,而且而且音量小,極容易表現靜謐的氣氛。

此外,在裝飾旋律的指法技巧方麵,陸春齡除多用江南絲竹常用的贈音和打音,以增強樂曲的韻味外,十分注重小顫音和指震音的運用。

小顫音的運用,可以使樂曲更加華麗、活潑,使旋律更加流暢。但是小顫音所占的時值很短,要求手指顫動得戲迷而又均勻,難度比較大。由此可見,陸春齡在指顫音上是下過以番苦功的。

美化、潤飾音色的一個重要手法,便是實用震音。震音有兩種,一種是氣震音,一種是指震音。笛子弱奏時,為保證音色的純淨,是不宜用氣震音的。為了避免單調,陸春齡常常借用指震音來美化音色。此外指震音既可以用單指,也可以用兩三個,甚至五六個手指,加上手指扇動方法不同,以及手指距音孔遠近的不等,都會造成不同的效果,從而豐富了樂曲的表現力。在欣賞陸春齡的演奏,或者學習他創作與改編的樂曲時,這一點是應該細加體味的。

4.陳悅

陳悅,1978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

陳悅六歲隨父親學習竹笛,十二歲拜笛子大師趙鬆庭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199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張維良學習笛、簫。1996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本科。2000年,她被學院免試推薦為本院研究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她曾多次與電影樂團、東方歌舞團、中央芭蕾舞團、中國“愛樂女”樂團、澳門中樂團等合作。先後參加了中央、北京、浙江、汕頭等多家電視台、廣播電台的錄影、錄音及各種專題晚會的錄製。

1997年,她參加中央電視台“普天同慶”香港回歸民族音樂會現場直播晚會。1999年錄製了《張維良笛子基礎教程》示範演奏的光盤。2000年11月,她隨“天音”室內樂團赴法國參加法國“中國文化季”的專場演出,受到極度好評,並於同年參加了“紀念馮子存誕辰九十五周年作品音樂會”的演出及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作品《詩經五首》的演出和錄音。

2001年,她被中央民族樂團聘為客席獨奏演員,同年6月赴莫斯科參加“申奧——北京文化節”的演出。12月參加“相約深圳世界之窗”——2002年國際頻道中英文雙語元旦晚會,以及2002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節目的錄製。

陳悅曾出訪美、日、韓、法、俄等國家和地區,受到廣泛好評。曾錄製發行了笛子專輯《情竹》、《無詞歌》,簫專輯《簫色》。

5.羅守誠

羅守誠,出生於1945年。我國著名的笛、簫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原上海電影樂團獨奏演員。

羅守誠十二歲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專修笛子與鋼琴,師從金祖禮、陸春齡等老一輩知名的笛子演奏家。1964年,他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本科,並開始深入各地向民間藝人學習,包括蘇南吹打、北方二人台、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吸收了南北各派的演奏風格及精華。同時,也學習融彙西洋音樂。

1969年7月,他以優異成績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即成為上海電影樂團獨奏員。其演奏音色醇厚獨特、韻味雋永,風格既細膩感人,又充滿熱情,擅長揭示作品的內涵,顯示了很高的藝術修養。由他擔任獨奏、領奏配樂的影片,如《牧馬人》、《城南舊事》、《白求恩》、《闕裏人家》、《老人與狗》、《濟公》、《哪吒鬧海》等,皆膾炙人口,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影視合並後,作為上海東方廣播民族樂團首席笛子演奏家,羅守誠多次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多張唱片。他幾度出訪日本、美國、朝鮮、新加坡及港澳地區。

羅守誠不光在笛簫的演奏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內涵,在笛簫作品的創作上也是碩果累累的,先後改編和創作了《歲寒三友》、《流波曲》、《憶故人》等膾炙人口的笛簫音樂作品。他的名字多次被編入當代名人錄,《當代中國青年名人錄》亦收錄他的名字。

6.林克仁

林克仁,出生於1939年11月,河南開封人。笛簫理論家、教育家、演奏家,南京師範大學音樂係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並被聘為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文化研究培訓學院教授、金陵國樂社社長。

林克仁曾發表論文、著作數十篇(部),專著《中國簫笛》在國內外引起較大的反響,此書曾獲江蘇省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優秀著作獎。曾培養數以百計的中國學生和十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多名學生在全國和省、市一級的比賽中獲獎,有的學生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

他曾登台演奏百餘場。1988年10月在江蘇省政府禮堂舉辦“林克仁師生民族管樂演奏會”,在國內外引起一定的反響。1990年,他應邀赴日本訪問,1996年與1997年兩次應邀赴香港講學。1997年10月,作為中方代表團代表,他應邀赴韓國參加“97‘漢城國際’Piri”,與會發表論文多篇,並與多國代表登台演奏,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2月,他受命組團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元宵節晚會,受到江澤民主席的關注和讚賞。1999年2月,作為“金陵國樂團”團長,他應邀率該團赴香港參加國際藝術節,受到熱烈歡迎,被香港媒體和文化界人士譽為“本屆藝術節最受歡迎的一台節目”。1990年10月,因與閔騫教授等人創建“南師大民樂講演音樂會”,堅持多年不計報酬到大、中學校宣傳民樂,故被南京師範大學授予“五個一工程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