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這樣與異性相處最有效(3 / 3)

男性在心理上都希望能夠找到各種類型的朋友,尤其是從女性朋友中找尋到與男性朋友,以及自己妻子身上不同的資質。丈夫同女性朋友交往,是與男性朋友相同的,其中也有他交往的理由,比如工作的緣故、生活的幫助等等。

對丈夫的女性朋友、女同事表示反感是不理智的。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把丈夫的女朋友也變成自己的朋友,參與他們的交往和活動,從而漸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而對於丈夫的昔日戀人,做妻子的更要注意方法了。丈夫雖然與昔日的戀人分手了,但不可否認,他們有過美好的過去。對於丈夫來講,他並不希望提及往事,理智的妻子在丈夫麵前要盡量不提這樣的話題,更不要在與丈夫發生矛盾時,有意譏諷、挖苦丈夫。這樣既會刺激丈夫的自尊心,也會使丈夫對現在的愛情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

總之,凡大度的妻子,應以特有的氣質、風度和修養來待人接物,從而成為丈夫所有男女朋友仰慕的女性。

繞開陷阱,使夫妻生活幸福美滿

夫妻生活要想美滿幸福,就要繞開以下的陷阱。

1.不宜以自己的生活習慣為主

結婚後,夫妻雙方都會有一些陋習暴露出來:牙膏擠得歪歪扭扭,床邊有煙灰,亂扔髒襪子等等。對於這些,雙方都要盡量學會容忍和遷就,不必一味責怪對方。尤其是做妻子的,不一定非要丈夫照自己的方式來做,提醒他下次注意就行了。

2.不宜無故遲歸或外宿

當前不少家庭都是雙職工,常常是共進晚餐時才能聚在一起。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使夫妻交流感情的時間本已很少,如果一方再無故遲歸甚至外宿,就更會給對方心理上增添焦慮和煩惱。這樣久而久之,夫妻之間的感情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很容易幹枯。

3.不宜男主外女主內

現在雙職工的家庭占大多數,夫婦兩人在家裏的時間幾乎是相等的。家務勞動如果全由女方擔任,做妻子的就勢必太勞累了,男女應該平等地分擔烹飪及照顧孩子等工作。做丈夫的應該懂得,今天人們心中的真正“男子漢”,則是在外能很好工作、對內能很好理家、剛柔相濟的男人。

4.不宜動不動就提離婚

結婚以後夫妻拌嘴吵架是常有的事,問題是要正確對待這些矛盾,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發生摩擦時,切忌動不動就提離婚,一定注意避免說出將來會使自己後悔的狠毒話,更不要將對方懷恨在心。要知道,丈夫或妻子有了困難與不幸,應當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度過最艱難的階段之後,夫妻關係會更牢固、更甜蜜。

5.不宜回家撒氣

夫妻雙方都不要把在外麵的不快情緒發泄到家中,因為發脾氣會引起全家不愉快。這並不是說人們在外麵受到委屈,都要瞞著家人,而是應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把心頭的鬱悶向對方傾吐出來。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此時都應該以溫和的態度鼓勵或勸解對方,幫助對方盡快消除心中的苦悶。應該相信,再難的事情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去的。

6.不宜相互無端猜疑

如果說信任是夫妻之間愛情的基礎,那麼猜疑便是愛情的蛀蟲。如果因丈夫或妻子與異性接觸而無端起疑心,甚至發展到監視對方的做法,對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7.不宜在經濟問題上“一言堂”

如何花錢並不是一件小事,有許多夫婦就是因為金錢而不和。人們在結婚前花錢基本是自己說了算,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結婚後可就要注意了,要有家庭的觀念,有事花錢要共同商量,合理安排。在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寬裕時,夫婦雙方都應有自製力,不要自作主張亂買東西。

8.不宜在子女麵前互相“揭短”

這種做法會嚴重打擊對方的自尊心。時間長了,夫妻雙方的感情就會瀕臨崩潰。更嚴重的是,子女也會因此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以至使家庭在精神上發生解體。

夫妻相處時,應該溫情與獨立並存

中國的傳統婚姻是封閉的,兩人戀愛時就決定要“改造”對方和完善自己,結婚後更是要“修正”各自的個性和生活習慣,使之與家庭生活相適應,這個階段通常被人形象地稱為“磨合”期。中國家庭又一向主張“以和為貴”。

要“和”,則必須去掉家庭成員的棱角。如《教兒經》所言:“至如夫妻前生定,夫妻之道要講明,夫是天來妻是地,天發調和萬物生,夫唱婦隨操家計,內內外外要小心。”《女兒經》則要求婦女:“遵三從,行四德。”

大約是傳統婚姻這種束縛人性的特點,使現代人視婚姻為畏途。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又渴盼充滿溫馨的婚姻家庭生活。

如何在家庭中做到如魚得水,需要家庭主要成員具備相處的藝術,這其中包括保持的心理距離。

正如距離產生美一樣,人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人的征服欲也極強。日本一位心理學家說:“對方有毛病不要刻意糾正,不要往心裏去,而要解脫出來。這絕非脫離社會。為了自我保存,有時往往需要把自己封閉在孑然一身的世界。這種能力也可以說意味著健康。那種需要時刻與他人進行感情交流才能心安理得的人,才真正有問題。”

有人感歎:“真實的東西固然可貴,有時卻並不可愛;真心的戀愛固然重要,有時卻未免可行。適當隱藏你的真實,‘用心’相處,也許你會更幸福!”

自己對配偶產生持久的吸引力,就有必要放長線釣大魚,慢慢地“吊對方的胃口”。隻要保持“新”不產生“舊”,即使人類有喜新厭舊的天性也不會失去對方。

久別勝新婚也是這個道理。兩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總是相互看不順眼,你爭我吵,大動幹戈,一旦分開又後悔不已。如果這類夫妻能相互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就不會向對方任意發泄在社會單位中產生的怨言。

很多夫妻對配偶暴跳如雷後,總是很委屈地道歉:“你是我最愛的人,我的氣無處發泄,不向你發泄向誰發泄啊?如果有一天我不對你發脾氣了,那麼你就不是我的心上人,而是一個普通朋友甚至陌生的外人。”

一位飽受妻子任性性格折磨的作家說:“從情理上講,我應該當她的出氣對象,為她分憂解愁,但我還有事情要幹啊。特別是創作需要寧靜的心緒和環境,無論我多麼通情達理,也不可能不因為她的大吵大鬧而影響創作情緒。從情感角度看,我願意妻子把我當信賴的人,在我麵前能歡能愁。但,從家庭的致富和事業的繁榮發展上看,我根本不需要因妻子太信任我而產生的內耗,我寧願她把我當外人。”

為了各自擁有一個空間,都市家庭開始流行分室而居和同城分居兩地的“分偶”現象。當然,家庭的獨立意識也不能夠偏激,夫妻倆太獨立對婚姻隻有破壞而無建設。

不要嚐試改造你的伴侶

陶樂絲·卡耐基曾經給年輕人提出了這樣的忠告:聰明的妻子不是改造丈夫,而是在共同點上求得生活的快樂,改造隻能造成夫妻感情的危機。

小李和妻子結婚五年,幾乎從結婚的第一天開始,就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本以為彼此磨合一兩年後,會有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那一天,但永無止境的生氣、埋怨、爭吵與冷戰,導致的是彼此心靈的創傷和感情的惡化,是婚姻之舟的風雨飄搖。最可笑的是,盡管他們兩人在家裏吵得一塌糊塗或者互不理睬,但走出家門,他們還得裝出一副若無其事或者恩愛有加的模樣。

他們的矛盾焦點是:妻子總是想改造他,總希望他變成她心目中的樣子,按照她的指示去做事;而他總是不想被她改造,或者說忍受不了她對他的改造。最終,他們離婚了。

其實,男人總是像長不大的孩子,他們貪玩、好奇、冒險。女人則喜歡平靜地生活,對男人的“野”總是無法忍受,決意改造。不少幾十年的夫婦,都不同程度地上演著改造與反改造的拉鋸戰。女人總是執迷不悟,她們將女性的耐力發揮到極限,隻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對男人指手畫腳,橫挑鼻子豎挑眼。但男人不是麵團,可任女人捏成理想的形態。

男人一生中,除了事業,最大的樂趣就是交友玩耍。而女人最怕男人熱了朋友冷了自己,所以對男人的朋友總是心懷敵意,通通貶之為“不三不四”、“狐朋狗友”之類。但男人隻要情投意合,玩得到一塊,照玩不誤。

男人玩得太晚,回家時女人總是橫眉豎眼,厲聲喝問:“又幹什麼去了?”男人在外麵玩夠了,本是懷著十二萬分的小心,原想回家和女人溫存一番,一見女人那陣勢,就什麼心思都沒了,隻冷冷地回一句:“沒幹壞事。”然後不再吱聲,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更有甚者,有時男人回家進不了門,隻好到朋友家借宿一宵,經常這個樣子還讓人取笑。有的幹脆去住旅館,你不讓我進門,我就糟蹋你的錢。這麼一來,氣壞的是女人自己,男人倒是沒事似的。

這使女人不知所措,放進屋,看著就來氣;拒之門外,想著就生氣。而不管是放進來還是推出去,男人都懶得去理會女人的冷臉,在女人的數落聲中安然入睡,其魂又和哥兒們瘋玩去了。

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是男人的信條,所以很多時候,男人寧肯得罪女人,也不得罪朋友。而女人則認為男人是自己的,應該讓他關愛自己。

當一個男人在外麵無朋友,成天圍著老婆轉,一旦碰上什麼事,束手無策,又找不到人幫忙時,女人也氣,氣男人太窩囊,簡直不像男人。當一個男人對女人百依百順時,女人卻一點也看不起自己的男人,有時會歇斯底裏地衝男人大吼一聲:“什麼時候你能在我麵前說一聲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世上又無統一的好男人標準。但,女人卻要憑理想改造,把男人弄得像趙家的一樣有權,像錢家的一樣有錢,像孫家的一樣溫順,像周家的一樣瀟灑,像武家的一樣不喝酒,像王家的一樣不吸煙,將所有男人的優點都聚於自家男人一身。

可以說,女人永遠也改造不出自己理想中的男人。同樣,男人永遠也改造不出自己理想中的女人。要想保持婚姻的幸福,就一定要注意,別嚐試改造你的伴侶。

過多的嘮叨,是毀壞婚姻的殺手

艾裏斯·克拉斯諾曾經說過:對於婚姻來說,最大的破壞性因素就是嘮叨。如果你有嘮叨這個習慣,建議你立即丟掉,除非你不想維持你們的婚姻。

托爾斯泰伯爵的夫人也發現了這點——可是太晚了,在她逝世之前,她向幾個女兒們承認道:“是我害死了你們的父親。”她的女兒們知道母親說的不錯,她們知道她是以不斷的埋怨、永無止境的批評和嘮叨,把父親害死的。

多年以來,由於托爾斯泰堅持把著作的版權一分不要地送給別人,他的妻子就一直嘮叨著、責罵著、哭鬧著。她要拿回那些書所能賺到的錢。當他不理會她的時候,她就歇斯底裏起來,在地上打滾,手上拿著一瓶鴉片,發誓要自殺,以及威脅說要跳井。

當托爾斯泰82歲時,他再也不能忍受家裏那種悲慘不快樂的情形了,於是在1910年10月,一個下著大雪的夜裏,逃離了他的夫人——逃離寒冷的黑暗,不知道到哪裏去好。

11天以後,他因肺炎死在一處火車站裏。他臨死前的要求是,不許她來到他的身邊。這就是托爾斯泰伯爵夫人嘮叨、抱怨和歇斯底裏所得到的結果。

林肯一生的大悲劇,也是他的婚姻,而不是他的被刺殺。根據他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荷恩所描述的,幾乎有四分之一的世紀,林肯夫人嘮叨著他,騷擾著他,使他不得安靜。

她老是抱怨這,抱怨那,老是批評她的丈夫。他的一切,從來就沒有對的。她抱怨他走路沒有彈性,姿態不夠優雅;她模仿他走路的樣子取笑他,要他走路時腳尖先著地,就像她從勒星頓孟德爾夫人寄宿學校所學來的那樣。

他的兩隻大耳朵,成直角地長在頭上的樣子,她不喜歡。她甚至還說他鼻子不直,嘴唇太突出,手和腳太大,而頭又太小。

亞伯拉罕·林肯和瑪利·陶德,在各方麵都是相反的:教育、背景、脾氣、愛好以及想法,都是相反的。他們經常使對方不快。

舉個例子來說,林肯夫婦剛結婚後,跟傑可比·歐莉夫人住在一起——歐莉夫人是一位醫生的遺孀,環境使她不得不分租房子和提供膳食。

一天早晨,林肯夫婦正在吃早飯,林肯做了某件事情,引起了太太的暴躁脾氣。林肯夫人在盛怒之下,把一杯熱咖啡潑在丈夫的臉上,當時還有許多其他房客在場。

林肯夫人的嫉妒,是如此的愚蠢、凶暴和令人不能相信,隻要看到她在大眾場合所表現出來的可悲而又有失風度的場麵都叫人驚訝不已。她最後終於發瘋了。

這樣的嘮叨、咒罵、發脾氣,是否就改變了林肯呢?從某一方麵說,的確使林肯有所改變。確實改變了他對她的態度,確實使他深悔不幸的婚姻,以及使他盡量避免和她在一起。

這些就是林肯夫人和托爾斯泰夫人嘮叨所得到的後果。她們帶給生活的是悲劇,她們毀壞了一切她們所最珍貴的東西。

貝絲·韓博格在紐約市家務關係法庭任職11年,曾經審判了好幾千件遺棄的案子,她說男人離開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太太嘮叨不停。或者如泰晤士報所說的:“許多太太們不停地在慢慢自掘婚姻的墳墓。”

因此,如果你要維護家庭生活的幸福快樂,請記住:嘮叨最易毀壞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