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這樣與朋友相處最有效(1 / 3)

朋友,是我們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我們生活中的助手與參謀,擁有朋友,就擁有了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朋友是人際關係中甚為重要的交際對象,有的人與朋友交際有始無終、半途而廢;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說到底,這都是因為沒有掌握與朋友成功交際的技巧。事實上隻要掌握了交友的技巧,就可以和任何人和睦相處,並成為終生摯友。

為人處事,要學會交朋友

為人處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政治上互相促進,工作上互相支持,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關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次,還需考慮性格是否接近,愛好是否相投。

和諧,最本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廣交友,有助於促進這種和諧關係。社會學上有個名詞叫做“150人定律”,意思是說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生活周圍大大小小的朋友應該達到150人,這有助於造就一個和諧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環境。

朋友賢否,不可不慎辨。朋友之間,無論誌趣品行,還是功名事業,總是相互影響的。朋友,是一個崇高的字眼,金子般的感情和純潔甚是可貴,但虛假的友誼也會披著華麗的外衣,在生活中大跳“假麵舞”。

稍有不慎,你便會有眼無珠認錯人,被人牽著走,就會交上“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朋友,甚至是一些“明著一盆火,暗裏一把刀”的小人。因此,交朋友須提防的是“小人之交”和“勢利之交”。

外國名著《卡裏萊和笛木乃》中有一段名言:“道義之交是純潔的;利益之交雖然給人以恩惠,其目的總是以利為主。正如獵人給禽獸的食物一樣,他並不是施恩,而是意在取利。”在一定意義上,交友也是選擇命運,是康莊大道還是泥濘小路,或者是陷阱,與此都有關聯。

交朋友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是從開始做加法然後逐漸做減法的過程。“好友來清風滿座,佳書讀晦日生輝”,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出自真情實意,又是誌同道合,就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心靈的安撫,還可以互相砥礪,相互激發,成為事業的基石。

對於掌權者來說,交好友更應該多交“窮朋友”。也許,在一些人眼中,與“窮朋友”打交道,既沒什麼“油水”,也沒什麼“指望”。但能與“窮朋友”打成一片,和“窮親戚”親如一家,就會少些官氣,多些正氣;就會少些俗氣,多些“土氣”,保持做為人的最本質、最樸素的特性。

“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話不錯,關鍵是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交朋友。這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靈魂深處的追求和價值取向。

交朋友,最需要深入觀察。看其平時行為舉止怎樣,看其最終動機是什麼。隻有經過從表及裏、由內到外、從言到行的了解,才能全麵認知一個人通過這樣的了解而結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一個人可以當大官發大財做大學問,享受世間許多美好的東西,但有一天這樣的日子像黑板上的字被擦掉,想找幾位朋友說說話,卻發現真正的朋友沒有幾個,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掌握正確方法,廣交天下朋友

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不論你是窮人還是富翁,朋友都是你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因此,朋友應該越多越好,朋友多了路好走。

要想廣交朋友,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1.珍視忠誠

據《現代心理學》雜誌調查,忠誠被列為友誼中最可貴的品質之一。36歲的醫院負責人詹娜,對忠誠做了廣義的解釋:“我朋友尼基減肥頗有成效,但她不願讓大家知道以前她多胖,所以我從不當眾說她:你比以前可苗條多啦!而說:你身材很好!有時,忠誠就意味著幫對方擺脫尷尬和困境。”

另一名白領職員描述了忠誠的另一方麵:“我的一名同事全力支持我做的一個有違老板意願的決定,這事弄不好他可能被炒魷魚,但他卻敢於支持我,這對我來說就是忠誠和友誼。”

2.利用郵件

我們幾乎都有相距遙遠、經常思念的朋友。由於時空所限,拜訪很難,加上電話費昂貴,書信便成了最好的友誼之橋,它使雙方都從鴻雁傳書中獲得愉快。再者,書信和卡片便於保存,可與你長伴,多年後仍可重溫內中溫馨。

3.必要時樂於為朋友拋下自己的一切事

芝加哥40歲的記者瑪麗爾說:“在我人生的坎坷時期,總是有朋友陪伴和幫助我,我欠他們很多心債。最近一天晚上,本是我和丈夫的蜜月之夜(我們夫婦都工作繁忙,經常出差,所以我們安排了一些難得的蜜月之夜,在家穿浪漫服裝,飲香檳進晚餐,重溫夫妻恩愛)。但我們剛坐下時,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訴說她因愛情問題而十分悲傷。盡管當時我很想陪伴丈夫,但此刻朋友顯然更需要我,所以我拋下自己的事,在電話上同她交談了1個多小時。”

4.以坦誠和寬容的態度對待朋友的變化

謝莉和洛莉3歲時就是朋友。12歲時,洛莉全家從芝加哥搬到明尼阿波利斯,但兩人常書信來往和相互拜訪。到二十幾歲時,謝莉加入了原教旨主義的基督教派,並寫長信和寄書給洛莉,熱切地勸她皈依原教旨主義。

洛莉雖是基督教徒,卻不是原教旨主義者,她無法接受勸說,又不願傷害朋友之情。矛盾之下,她暫未回信。當謝莉再次來信問她,是否因她的宗教熱情傷害了友誼,她便給謝莉回了電話,作了一次坦誠的交談。最後,謝莉接受了她信仰未變的事實,而她也尊重謝莉的選擇。兩人的友誼仍一如當初。

5.正確看待朋友間的妒忌

林恩·阿特沃特說:“妒忌,一種不滿之情,常存在於各種人際關係之中。因為別人,甚至朋友,擁有你所沒有的,你便可能產生這種不滿之情。對付妒忌的最好辦法,是認識到你也擁有朋友所沒有的,這樣妒忌便失去存在的理由。而且,有時我們為某事妒忌,實際僅因為你本身擁有的尚未發掘出來。”

6.長期友誼有“陰晴圓缺”

“我讀中學二年級時,和凱裏成了朋友。”33歲的埃倫說,“後來我們考進不同的大學,有時候長時間沒通音信,但每逢假日相聚,友誼仍不減當年。隨著歲月流逝,友誼還更深了。我們已15年不在一個城市,有時忙起來會一年半載沒通音信,但我們能夠理解,而在相互需要時,都能全力幫助對方。”

讚美自己的朋友,肯定他們的價值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和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我們在付出了必要勞動和熱情之後,都期待著別人的讚許。那麼,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慷慨地奉獻給別人,這也是一種美德。

讚許別人的實質,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也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是搞好人際關係的一筆暫時看不到利潤的投資。它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無意間與人形成的隔閡和摩擦。

與朋友相處時,一定要學會運用“讚美”這個人際交往的法寶。比如說,當朋友出色地完成了一件高難度的任務時,你可以對他的能力表示讚許;當朋友新做了一個發型時,你可以誇讚他做得有個性,這樣看起來更有氣質;當朋友新買了一件衣服時,你可以誇她審美觀獨特,很有眼光等等。總之,你應該學會隨時隨地地讚美自己的朋友,讓他知道你很看重他,他心裏更加高興。

世界上的人大都愛聽好話,沒有人打心眼裏喜歡別人來指責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評幾句,對方臉上往往也有掛不住的時候。

日本的社會心理學家在細和孝就曾經說過:“人們對你讚譽、佩服或表示敬意時,除非顯而易見地是溜須拍馬,即使是應酬話,你也許還是覺著舒坦。可是,聽到他人對你的批評,不中聽的言語時,即使他沒有惡意中傷,而且又部分符合實際,你也可能長期對此抱有反感。”

一般在常人身上,都有著難以察覺的閃光點,而這些正是個人價值的生動體現。而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往往獨具慧眼,大多是讚頌別人的專家。

既然讚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那麼,在我們和朋友相處時,就應該毫不吝嗇地對他進行讚揚,從而使我們的友誼在讚美中得到鞏固。對朋友進行讚美,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第一,讚揚的過程是一個溝通的過程。通過讚揚,你得到了朋友的欣賞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

第二,對朋友進行讚美,可以鼓勵他自尊自強、積極向上。

第三,讚揚朋友,也能激勵自己。好朋友是自己的一麵鏡子,當你發現朋友的優點並對其進行由衷地讚美時,在心裏你可能也會向朋友看齊,也做到像朋友一樣優秀。因此說,在你對朋友進行讚美時,其實也是在激勵自己。

用自己的誠心,贏得朋友的真心

每個人都不能沒有朋友,人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動物,離不開社會性活動,不能形影相吊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麼他將會失去很多人生中的樂趣。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將會失去很多個機會。朋友,是我們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我們生活中的助手與參謀。

但是,朋友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為你提供幫助,隻有當你成為一個他們所欣賞和讚美的人,他們才能熱情的、無私的對你進行幫助,使你擺脫困境。

有的人號稱其朋友無數,可是,一到大難臨頭,朋友便各自飛散。那究竟是什麼導致這種局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人不受朋友所真心歡迎,隻是表麵的,而不是從內心被人所讚美。

因為他自己本身沒有用誠意的態度去打動人,而是過於注重形式主義,給別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而那些能夠抓住朋友的心,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誠摯的態度對待朋友的人。

“一個人隻要對別人真誠,在兩個月內就能比一個要別人對他真誠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戴爾·卡耐基講的一種交友的秘訣。事實上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隻對自己真誠,而不對別人真誠,是不會交到朋友的。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阿德勒說:“對別人不真誠的人,他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這種人。”因為這種人沒有朋友,他不能給人以關心和幫助,別人也不會關心和幫助他。

作家海明威朋友眾多。他交友,並不以名氣為準,不少名氣不大或者地道的小人物,也和他成為莫逆之交。在他的朋友中,有政治家、作家、畫家、醫生、教師,有老板、經理、工人、警察、拳師、花匠、店員、司機、廚師和家庭婦女等等。海明威之所以能夠贏得這麼多的朋友,關鍵是他懂得如何真誠地對待朋友。

在家中,他不愛說話,相當嚴肅,可在朋友麵前,他的話相當多,隻要朋友一來,便廢除一切給自己寫作、給家人規定的戒律,一切都圍繞朋友轉。可以這麼說,他家的客廳,他的時間,他的心永遠是向朋友們敞開著的。遠方的朋友來拜訪,海明威都要約至餐館相聚,這也是他的規矩。而他住處附近不少飯館的經理、領班和廚師都和他是好朋友,每次隻要他說上一兩句關照的話,廚師朋友都會心領神會,立即做出一桌使客人滿意的飯菜來。

海明威愛畫,也就愛和畫家來往。雖然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負過傷,腿腳不便,但每次大小畫展必到,還要當場掏錢買畫,尤其專買還未訂出的畫或者少有人訂的畫。他願意讓每個人都不受到冷落,他願意讓每個畫家都受到社會尊重。

很多畫家生活比較窘迫,他們常常拿些自己的作品來讓海明威挑選。海明威絕不讓他們掃興而歸,總是高高興興地留下一兩幅,而且立即付酬。於是,一時間他家裏畫家們絡繹不絕。正是這樣,海明威贏得了眾多人的尊敬和信賴。

朋友之間不可太親密,應保持適當的距離

最親近的關係總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間的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雖沒有骨肉血脈的相連,但卻有一種親情無法替換的東西。也許在生活中的某個瞬間,你會發現身邊最好的朋友在那時就像一個翻版的自己,讓你有一種心靈互動的感覺。

但也有這樣的時候,你認為你的好朋友對你了如指掌,有許多事不該對你有所隱瞞。甚至從某一天開始,他突然疏遠你而讓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許有時你會替他做許多事,但他卻不太領情。

朋友之間互相關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話,是不是也會使友情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呢?朋友之間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的友情才可以長盛不衰。

1.真朋友就像涼白開

古人雲:“君子之交淡如水。”無須背負海枯石爛的誓言,不用防備“朝三暮四”的變遷,不必講究噓寒問暖的客套,也不用顧忌牽腸掛肚的擔心,朋友就是那個願意做你聽眾、卻不讓你內心不安的人。

煲電話粥也罷,促膝談心直到東方發白也罷,煩悶與苦惱盡可以和盤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謝你的信任,然後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朋友間相處應該既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又免於相互的傷害,大可不必認準一個好友跟你分擔所有的歡喜悲憂。愉快地相互欣賞,忙的時候放在一邊,有空的時候搞個聚會,需要的時候打個招呼,朋友就是這麼簡單。

2.總會有不喜歡朋友打擾的時候

有的人把好朋友當成自己,認為好朋友之間就不能有秘密。其實,“無話不說”也有個限度。常有這樣的事發生在身邊,兩個特別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個人,彼此對對方都了如指掌。由於她們太熟悉對方而不分你我,把對方的秘密當成自己的而告知於人,嚴重影響了朋友的正常生活,從而使朋友關係難以維持。

所以,就算是對最好的朋友,也要適當保留一些你個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開你的私人生活來證明你對朋友的誠意,也不要奢求朋友會對你的任何私人問題都有幫助,是自己麵對的就要勇敢麵對。

3.每個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間

心理學家霍爾認為,人際交往中雙方所保持的空間距離是人際關係的表現,研究發現,個人關係的距離,也就是與朋友、熟人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5~4英尺。說出這個理論,並不是說與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離控製在1.5~4英尺之間這麼精確,隻是表明人際互動中的距離,的確是人對事物在態度上的一種表現。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過溝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麵因為相通或互補而建立了比較親密的類似於戰友般的情誼。在他們麵前,我們既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惡習,也不會坦誠地傾訴自己所有的缺點。因此,朋友、熟人能夠介入且隻能介入的,也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兩個好朋友在事業上能夠誌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夠互相關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對獨立,彼此不打擾對方喜歡的生活,那才是一種高尚的友誼,相信這也正是我們作為別人朋友所要追尋的境界。

認真聆聽朋友的心聲,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愛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愛、被認同,希望別人能夠公正客觀地評價並肯定自己的價值。無論多麼小的願望,隻要能夠得到滿足,一個人的內心就會平靜、祥和、充實。你如果想要得到這種願望,就要學會愛朋友,就像愛自己一樣去愛自己的朋友,這樣,你才會得到朋友的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