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要讀書(1 / 2)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討厭上學的小孩。

五六歲時的一天早上,爸爸照例很早就把我叫起床,跟他一起去晨練。練完之後他跟我說:“阿炮,你要準備上學了。”

我一聽就不高興了。上學?那不是意味著再也不能隨便玩了?我們住的地方有很多有錢小孩已經上學了,我看著他們每天早上起來背著書包,穿著女裏女氣的製服出門,就覺得他們很沒出息,我自己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想玩多久玩多久,無聊了就去幫媽媽疊疊衣服,看爸爸切菜做菜,或者就跟我的“小女朋友”——領事家的小女兒聊天,多開心!

我跟爸爸抗議,說自己不想去上學,可以在家學東西,結果完全沒用。幾天之後,我就像自己討厭的那些小孩一樣,穿著製服,背著書包出了門。

南華小學是當地一所很好的學校,老師的素質都很高,對學生很耐心和藹,教室的環境也非常好,同學們也都是家境好的小孩,一般都有挺好的修養。其實能進這所學校讀書,是爸媽托了很多關係才搞定的,算是很幸運。可我小時候哪裏懂這些,隻是一味覺得不想上學,常常賭氣,一走進校門就覺得討厭。

我從小就是個過動兒,課堂上總是覺得沒事幹,老師講的東西根本不想聽,很多單詞也看不懂,看著老師的嘴一張一合,我的腦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有時候實在無聊了,真是恨不得被爸爸拉出去晨練,或者幹脆被他打一頓,也比在座位上枯坐著要好。那時候我最愛上的課是體操,終於可以走出門去動一動,很開心。

這樣無聊得多了,調皮搗蛋的我就開始自己找樂趣了。在課堂上故意坐在椅子上向後摔倒,逗得全班哄堂大笑,有時向同學做鬼臉,有時劈劈啪啪地敲桌子,搞得大家沒法安靜上課。這樣的招數重複耍得多了,老師也就沒那麼好耐心了,他把我拖出教室讓我在外麵站著。為了避免吸引班上同學的注意,他還要壓低聲音瞪著我:“陳港生,你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

後來老師發現我完全是屢教不改,於是我成了展示懲罰手段的最佳樣板。有時候上不到半節課,我就已經被命令把凳子舉過頭頂,在走廊上站著,老師不說停就不許放下。再後來他們還會在我胸前掛塊牌子,上麵寫著我犯了什麼錯誤,例如“我又調皮搗蛋了”“我把課本弄丟了”“我沒做家庭作業”,有時幹脆就隻寫兩個字“沒用”。其實我那時候也認不全牌子上的單詞,但老師嘴裏罵了什麼我是聽得懂的,估計跟上麵的字八九不離十。

由於經常掛個牌子舉著凳子站在門外,我在全校變得很有名。時間久了自己也學會了偷一點懶。假如老師沒有盯著我,我就會把凳子輕輕放下來,自己靠著牆眯一小覺。如果說那時候我學到了什麼對未來有幫助的東西,那就是如何站著睡覺。很多年後我在片場常用到這個技能。

繼調皮搗蛋、不寫作業、弄丟課本之後,我開始在學校裏打架,雖然也不算是故意欺負人,但還是讓學校覺得頭疼。放學後偶爾搭不到車,我就會在最後一段路攀岩回家,經常把校服撕破,或者幹脆把書包丟在山頂忘了拿。這樣通常就會換來爸爸一頓打,或者被丟在垃圾房裏關禁閉。

終於,一年級我就留級了。爸爸媽媽看我這個樣子,開始意識到兒子可能真的不是讀書的料。他們把我領回了家,我簡直心花怒放,又可以回到無憂無慮到處玩的日子啦!

好景不長,我被送到了於占元師父的中國戲劇學院。在那裏開始了十年地獄般的訓練和生活。

在戲劇學院裏雖然每天以練功為主,但我們也是要讀書的,不過方式是那種傳統的私塾。學習的內容也不像原來學校裏的那些數學語文英文,而是四書五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些到現在我還記得。師父可不會像學校裏的老師一樣,最多也就是讓你舉著凳子罰站,我們在戲劇學院裏如果不好好讀書,就像不好好練功一樣,都會被師父責打,這些要背的課文哪裏敢不背?那時候背下來的東西,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小時候的記性好,現在背一個東西就不會記得那麼清楚了。

不過我們這群皮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偷懶的訣竅。偶爾沒有完成背誦的時候,怕被師父打,就會去恐嚇那些已經完成的師弟師妹:“你們都不許說會背,聽見沒有?!”到了私塾師父檢查的時候,“《論語》某一章,元樓(我在戲劇學院的名字)你來背。”我就說:“對不起,我還沒背會。”老師瞪我一眼,就又叫洪金寶:“元龍,你來背。”洪金寶也說還不會,最後問完所有人,大家都說還沒背會,他也就懶得去告訴於占元師父來懲罰我們了。要打一兩個那還有力氣,全班幾十人,打都打不過來。

我們的私塾師父名叫董郎英,我到現在還記得他寫字非常漂亮,永遠都是一筆下來,很流暢。那時候他教我們毛筆字,每個人都懶得去學,心裏還想:“誰要學這些東西啊?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