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理想(1 / 2)

小的時候,什麼都想做,有好多的理想。

五六歲的時候看電視,那時候是住在使館區,能看到很多國外的片子,反而很少看國產片,就覺得裏麵的Cowboy(牛仔)好帥,好喜歡他們,自己就很想當牛仔。纏著爸爸媽媽買了一套牛仔的衣服,出門的時候就美滋滋地穿在身上,覺得自己很帥。

小時候很想當牛仔

到了學校之後,開始跟大家一樣喜歡謝賢那種風流倜儻的帥哥,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變成那樣。後來又在電視上看到蕭芳芳的電影《窗》,她在裏麵飾演一個盲女,覺得她好漂亮,就希望長大以後自己的女朋友是盲人。

到了戲劇學院,剛開始跑江湖的時候,覺得摔跤手很厲害,就希望將來可以做拳王。我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拳手,當時可以一個打七個,就隻輸給一個人,他叫洪金寶。那時候隻要是我跟他打,他就會在我麵前把拳頭放下,這一下我就不敢打了。因為我們戲劇學院的祖訓是“尊師重道”,師弟是不可以去打大師兄的,那是欺師滅祖。到現在我見到他都還是叫他大哥,如果你問我們倆誰比較厲害,我還是會說他厲害。

再大一點之後,希望能做一名打手,覺得打手很有型,可以懲奸除惡,很威風的樣子。再後來一直在片場做武行,那時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做武術指導。等做了武術指導,又希望可以做導演。

結果我18歲就做了武術指導,22歲就做了導演,這在當時算是一個小奇跡,就算是今天看來,這個年紀依然是很年輕的。以前做武行的時候,隻賺幾十塊錢一天,但要拿命去拚,你們無法想象有多難。現在回看當時,覺得信念真的很重要,人就要朝著夢想的方向去努力,永不放棄。

從武行開始夢想做武術指導,是因為爸爸的一個提醒。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畫麵。

那是第一次去澳大利亞找爸爸媽媽,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趴在廚房的台子上悶悶不樂。夕陽下,爸爸正在準備晚餐。我從早上就看到他在切肉,挑花,看著他的背影,看著他慢慢地轉身過來,穿一件白色的衣服,站在窗邊的夕陽下,問我:“兒子,我已經60歲了,但還能做飯,我可以靠做飯謀生。你現在才20歲,你到60歲的時候還能打嗎?”

這句話給了我很深的刺激。

那時候我在香港做武行,日子過得快要混不下去,每天到片場又老是跟一群同行賭錢。那時候運氣也特別背,每次賭每次都輸。爸爸這句話點醒了我,我要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和前途。我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做武術指導。

有了這個目標,再回到片場的時候就不賭錢了,開始看人家鏡頭怎麼擺,場麵怎麼調度,動作怎麼控製,跟導演和演員怎麼溝通,這才發現裏麵好多的學問。我就在旁邊默默地學習。

後來有機會真的當上了武術指導,一部片的片酬可以拿到一萬多塊,這已經非常不錯了。從那以後,現場的很多東西我都用心去學,導演、攝影、燈光、美術、道具、布景……什麼都去學,再到後來隻要我在導演椅上一坐,現場沒有一個人可以騙得了我,因為我每一個工種都懂,而且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場戲是過場戲還是重場戲,這裏的燈光應該怎麼打,這裏的鏡頭應該是推一下還是拉一下,我都非常清楚。我可以控製整個現場,有效調度每一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