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整旗鼓(2 / 3)

這一次的美國之旅,終於沒讓自己失望。

在那之後,幾乎我的每部電影都會在全世界的主流市場上映,《上海正午》《環遊世界80天》《功夫之王》《鄰家特工》《功夫夢》《尖峰時刻》係列則都是美國製作。現在想起這些年的經曆,躍進腦海的不是那些台前的尖叫或掌聲,而是幕後那些大家並不了解的時刻。

我帶著成家班剛到美國的時候,一開始也被別人瞧不起。第一,英文不夠好;第二,人家也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大能耐。剛到那裏,隻是給人留下不守規矩的印象。這是因為東西方工作風格的差異。舉例來說,西方的片場講究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有非常明確而細致的分工。抓電線的就負責抓電線,裝鏡頭的就負責裝鏡頭,打燈的就負責打燈,你不能去碰人家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方式則是大家都是全才,現場需要做什麼活,都是隨手就幹,為的是效率。

我希望什麼都很快,但人家不是這樣的,就連說話的語氣都不同。在國內片場,大家是“來了來了來了!”在美國片場,人家就是慢悠悠地拿,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說。剛開始的時候,因為這種差距,我們在老外眼裏是不專業,老外在我們眼裏則是沒效率。後來大家天天工作在一起,我們也慢慢適應他們的工作方式了,大家就相處得很好,關係也越來越融洽。尤其在看到成家班真正的本事之後,他們沒有人不佩服不鞠躬的。我們用真正的能力來服眾。現在你在國外隻要一提成家班,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他們都不需要申請,已經是各國特技演員工會的榮譽會員。

我過去是從武行做起,在片場看過很多很原始的工作方式,在拍動作戲的時候,武行們幾乎都是不要命的。一個危險動作下來,摔傷了,沒事,馬上換下一個,大家覺得很正常。這在西方人眼裏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我剛去那裏的時候,希望給老外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看看成家班的厲害。拍攝《上海正午》的時候,我想拍攝一個空中翻騰一周半,臉摔地的動作。我跟攝影組要求把機器往後拉,他們說不行,這樣地上的墊子就穿幫了。我說:“對,我就是不要墊子。”我點名成家班的伍剛做這個動作,不戴任何護具。因為我自己懂這些,心裏有底,知道他不會出什麼問題。果然,伍剛成功地完成了這個動作,並且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護住了頭部和臉,全場瞬間爆發熱烈掌聲。

我看了看監視器,臉上很平靜:“不夠好,再來一個。”大家都傻了,過來說:“明明很好啊!為什麼要再來?很危險啊!”我沒理他們,用中文低聲問伍剛:“行不行?”“大哥,沒問題。”伍剛又做了一遍。我麵不改色:“不行,再來。”第三遍之後,我喊OK,過了。伍剛的手、肘、膝關節全部腫了在流血,我也很心疼,但我知道這三個動作之後,沒有人敢再看不起成家班。其實對我們這些從小就受艱苦訓練的人來說,這點小傷真的不算什麼,但在老外眼裏,他們覺得我們簡直不是人,完成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果然,從那一刻起,劇組所有的人都很尊重我們。後來好萊塢在拍動作片的時候,都會拿著成龍電影的錄影帶去找能勝任的動作團隊,並且跟他們說,我就要這一種——Jackie Cha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