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特技動作,人家的年輕人也可以翻980度的跟頭。他們現在是全才,武術、體操、街舞、跑酷……全都會。我的成家班看完也都驚得目瞪口呆。這就是好萊塢的學習能力。那麼多中國的故事被好萊塢拍紅了。我們拍那麼多《花木蘭》,不賣座,美國人拍《花木蘭》,大賣,還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個花木蘭。《功夫熊貓》一部一部拍下來,賣得全球都瘋掉,功夫和熊貓都是中國元素。現在全世界那麼多人學英文,不是沒有理由的,別人比我們強的地方,就是要承認。
去美國,卡梅隆邀請我去參觀《阿凡達》片場,我覺得自己就像幼兒園的學生一樣。一進去先要簽一份保密協議,我想,有什麼了不起?我沒看過拍電影嗎?走進去之後,發現沒有一個人,全部都是藍的布景,再往裏走,三四十個人對著電腦在工作,看見我進去,他們都起來向我鞠躬。人家就開始向我介紹,我幾乎一點都聽不懂,但人家當我是大師,我就要扮大師啊,也不能總是問為什麼,就隻能說“yes,yes,ok”。
他們介紹了一部攝影機器給我,不大,一開機就看到裏邊都是人,但外麵又是沒有人的。我就靠自己的經驗去操作,他們就在上麵控製。那種體驗隻能用瘋狂二字來形容,我可以拍人的正麵、脖子、手,但是外麵根本看不到人。還有一部機器,有四個鏡頭,我從來沒見過。再抬頭一看攝影棚,頂上掛了無數攝影機,我沒數,但我覺得有幾百台,在國內你怎麼可能會有幾百台攝影機?最後我隻能說,好了,你們忙,我不打擾你們了,我先走了。卡梅隆過來跟我說,我是看你的電影長大的,我隻能很謙虛地說謝謝,可心裏真是五味雜陳。
為《功夫熊貓2》配音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辦公室
我的成家班已經算是華語電影裏很專業的團隊,設備也都是用世界頂級的,但是看到人家那樣的機器照樣傻眼。我們最好的設備,不過就是拍動作戲的時候用的威亞、滑輪、扣子、繩子……即使那些威亞要十幾美金一尺,我也堅持去用,要把每一個人保護得非常好。時代不同了,現在的武行我不能讓他們再像我們當年一樣,在片場一味地拚命,一味地忍受痛苦。
在美國看人家拉威亞我也被震撼到,一個人站在房頂往下跳,先是跳到一個梯子上,然後落地,再做一個後空翻。這一連串的動作對拉威亞的技術要求很高,角度要足夠,還要防止跑著跑著動作被卡住。我就看人家,起,放,起,放,動作特別流暢。再去看才知道人家早就按照這個動作做好了模型,現場拉威亞的人不需要靠蠻力,隻要照著技術模型去順著做就可以了。我們到今天還是要幾十個人拉來拉去,人家一個輕輕鬆鬆的小東西就把事情搞定了,這中間的差距真的太大。我問了那套東西多少錢,其實並不貴,兩三萬美金,可是買回來之後沒有人會用,你有什麼辦法?人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得太好,我到現在也隻能使用自己發明的東西。
拍了這麼多年電影,到了人家的片場,自己就像個白癡一樣。我多想國內也有一部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機器!或者至少,我很想把這些機器和技術都帶來國內,讓我們的電影團隊也都能學會,去拍出更厲害的電影!真的很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多去國外學習,把人家的東西學回來,變成自己的。我們也有自己的專利產品,也可以多在片場玩一些高科技。我很希望中國跟好萊塢多一些合作,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多學習人家的技術,請他們也幫我們培養一批科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