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積極心理學還有哪些您認為難以攻克的領域?我是指,對新手來說,哪些是真正的艱難險阻?
一切與非線性動力學有關的事物都是複雜的。
能否請您說得更詳細些?
比方說,Barbara Fredrickson(芭芭拉弗雷德裏克森)提出的“三比一正麵情緒率”,它的理論基礎是,人類的經驗和行為都是動態和非線性的。想象一下某個組織裏一天之內的許多瞬間。這裏存在許多可被計算的數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何時、何處有一個吸引力、兩個吸引因素,一個吸引積極瞬間,另一個吸引負麵瞬間。這兩個吸引同時發生著作用,就像一個人的靈魂有兩個真空。但這個觀點認為,如果你的積極情緒達到一個特定的比例,那麼你更有可能良好地運行自我。我能理解剛剛我所說的每一句,但推導出此結論的數學原理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我該怎樣用這些知識去理解一個人有意義或無意義生命瞬間的比例呢?這些數學公式又能如何幫助人們聰明地利用時間和精力這兩種有限貨幣來度過每一天?既然我們知道了生命體驗有一些特定的比例、頻率或持續時間能使他們帶來更圓滿的結果,那麼我們該如何將這一概念運用到理解和提升生命質量上呢?這裏似乎存在著一個能計算非線性人生軌跡的數學表達式,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計算,所以我有些辭不達意。
如果一個人想變得更快樂,提升個人幸福和幸福感所依靠的最佳方法?
資料表明,對生命開放的每個瞬間欣然接受並充滿感激是一個好方式。這其中包含了感恩和智慧,而感恩和智慧又是兩個相互交疊的圓圈。感恩是對已經得到的福祉的敏銳覺察;智慧則是一種對迎接每個未知事件的開放心態。二者融合了人生態度、思維方式和意識的引導,使你能捕捉到生命中的特別瞬間並讓他們的存留給當下的生命帶來活力、給未來某時回想起的時刻情緒飽滿。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在積極心理學界,您在好奇心領域的研究被廣為人知。您是否能和我們聊聊好奇心這個話題?
好奇心是眾多使積極心理學其他元素正常工作的發動機之一。如果缺少對自我優勢的明確認識及其有效應用方式,一個人很難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新的境界。我應該在什麼時候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當你掉轉這個探索如何最佳運用優勢的發動機的方向朝向自己時,就來到了自我觀察的世界。這和平常一般人們如何看待好奇心是剛好相反的。通常我們認為,好奇心是一種麵向新穎、具有不確定性或有挑戰性的外在世界人、事、物刺激的思維方式。而為什麼好奇心,或好奇心領域一直保持著長足的魅力,可以說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想到它可以像激光一樣,在任何時候既可以向外又可以向內發射。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用於提升積極情緒,卻忽略了總結、默思的步驟和思考什麼是我們認同的價值、什麼對我們有意義、什麼是我們現在需要的、什麼是這個星球在未來一百年需要的這些事情的重要性。當我們發掘事物的意義,這樣的思維方式通常會給我們帶來積極體驗,雖說這個探索的過程本身是一種平緩淡然的情緒狀態。一方麵是對外在世界的意義及用積極體驗構建美好生活的探索,另一方麵是花時間進行自我反饋、總結及推進人生重要價值目標的達成,因此,在應該如何平衡這兩者的關係的議題上,仍有大量研究和理論的空間需要被填充。默觀、內省、保持對自我的好奇心,這一係列意義生成係統將會成為積極心理學未來的一個多產領域。
什麼是您對積極心理學未來最大的期望?從現在起的五年內有什麼是您希望看到發生改變的?
理智地說,我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偉大的科學家。我們也有出版物、各類表達途徑並在十年內邁進了越來越多心理學以前從未觸及的領域。可是,我們之中缺少了一種懷疑性心態:“我對現狀並不滿意而且接下來我想要用我自己構建起來的一套觀點、理論和方法來使未來更美好”。有時意味著我們需要拆除舊事物重頭來過,而現在整個積極心理學界的氣氛顯得有點過於和諧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份和諧是一把雙刃劍。我希望在五年內,嚴厲的挑戰能夠得到更多的欣賞。不管是釀造積極情緒或是其它激動人心的理論,我都希望能被質疑。我們之所以進行批判並不是為了爭得名譽,而是為了盡可能地共同建造出最傑出的成果。目前人們對待他人的質疑,和在審視模糊的理論應用邊界時懷有太多的恐懼和不信任,幾乎所有的心理學觀點都會有其利益失效的臨界點和應用範圍,我們需要找到它們並重新布局整個版圖。個人優勢、積極情緒、感恩、專注力,這些拉動積極心理學進步的主要牽引力現在被過分強調了。這是範式轉移的一個主要結果。我認為我們必須肯定以下問題:這些理論的不適用情況是什麼?在哪些條件下這些理論會失靈?這些理論的作用在何時需要另一個流程的支持?與分離孤立的個體相反,我們需要同心協力地檢驗對整個係統的構造和幹預。我希望,具有創新思想的綜合懷疑論者將描繪出積極心理學的未來,他們總是對極具複雜性事物保持著深度思考、相互挑戰並樂在其中。
您能否預測一下這個領域再過五年的熱門話題會是什麼?
我想它已存在於心理學界了:意識覺察範圍外的調節過程。神經科學已經在對其進行研究,而我也認為這會是一種對這個世界有趣的解讀方式!我還不確定人們可以如何應用相關知識來提升人類福祉。但能意識到我們能為提高生命質量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發生在意識覺察範圍之外——單憑這一點本身就對人們的生活進步有貢獻了。
對計劃踏進積極心理學這一領域的新人來說,您有任何建議或有趣的事與他們分享嗎?
要想在這個領域成為一個好的實踐者或科學家,你必須打好心理學基礎,然後選擇一個和積極心理學視角產生共鳴的話題。我對於積極心理學家和一開始就從事於這一行業的人們有些擔心,因為我們擁有的百年智慧很有可能在試圖重建的過程中丟失,而實際上這個知識體係已經存在了。讓我們一起推倒前人築起的高牆。
譯者:陳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