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時間
經過考古、氣候、生物等學科的長期研究,一般認為印第安人的先民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進程開始於距今1.2萬~1.4萬年。如果把通常被認可的依據組成動畫,就可以看到如下圖景:一是人類進化到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代使遷徙能力和動力都得到增強。在長達幾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進入末期時,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突然加速,人口也出現了驟然增加,再經過新石器時代,工具的迅速進步使人類生存和遷徙能力不斷提高。美洲的古人類遺址大都屬於這個階段中的距今1萬多年的時期內,而且每個階段的進化程度都要晚於亞洲數千年。二是地球的最近一次冰川期在大約2萬年前達到高峰期時,地球上3/4的淡水結成冰。到了約在1.4萬年前,氣候開始轉暖,冰川逐漸退卻,亞洲和美洲北部的土壤逐漸露出,草原和森林又開始生長。亞洲古人類的活動範圍才有條件北移到高緯度的寒溫帶。亞洲北部人類進化的進程加快,留下了豐富的人類遺址。三是這一時期亞洲西部的兩河流域,南亞的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的古人類文化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些區域溫暖濕潤的自然環境為人類繁衍提供了更加有利條件,人口壓力開始向北亞轉移。四是世界各地古人類普遍都有的神話傳說中的大洪水,經古氣候學研究證明這些傳說是與地球曆史相吻合的,這些傳說的時間多發生在冰川退卻後的間冰期。多次反複出現的大洪水進一步驅使古人類向高海拔的北亞遷徙。五是亞洲北部的大型草食動物如猛獁象、披毛犀等相繼滅絕,不斷增加的人口和急劇減少的食物迫使古人類必須尋找新的生存之地。
上述因素是不斷交叉演進的,因而印第安人的先民從亞洲遷徙到美洲是在長達萬年的曆史進程中多次進行的。大約在距今3000多年的時候,東北亞已初步形成擁有獨立語言的愛斯基摩人遷徙到北美洲時,早先到達的印第安人已形成了各自部落的活動範圍。先到者將後來者視為“另類”。據研究,“愛斯基摩”意為“吃生肉的人”、“野人”,就是源於印第安人對“異類”的蔑稱。“因紐特”意為“真正的人”,是這些作為後來者的“亞洲老鄉”宣言式的自稱。愛斯基摩人到達美洲後,遭遇到當地印第安人的無情追殺。一部分人在北極附近的嚴酷環境中生存下來,形成了現在的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因紐特人,一部分從加拿大東北部跨海逃到格陵蘭島,生存繁衍至今。格陵蘭現在大約有5萬多愛斯基摩人。
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的先民從亞洲遷往美洲的時間最有可能是發生在距今1.3萬年到3千年期間,這是目前大多數研究者的看法。但是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也發現過距今5萬年的人類遺跡。理論上推測,這一發現地點緊靠阿拉斯加與亞洲隔白令海峽相望,和近萬年來的遷徙路線相同,但是在5萬年前的極寒地區有沒有適合人類生存與遷徙的間冰期,5萬年前的人類遺跡與近1萬多年來美洲考古發現的古人類文化有無傳承關係,這些謎題的解答就隻能待科學界今後的研究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