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爺(1 / 1)

樂爺不姓樂,樂爺姓王,名子烈。

但無人喊他王子烈,逢人打照麵時,人們都叫他樂爺。

樂爺笑哈哈地應。

樂爺每天舉手抬足、說話辦事都是慈眉善眼,笑模悠悠。從日出到日落,都是這樣的神態,一副萬事愁不住的樣子,大家就叫了他樂爺。

樂爺是小城的廚師,掌勺的手藝在小城爆響有二十餘年。

小城那些經常光顧酒樓的美食家們,隻要議論起哪家酒樓廚師的手藝高時,就都一致舉手推舉樂爺,說樂爺該是小城現今主灶的一代名廚。

樂爺年輕時就師從一位手藝不凡的名廚,名廚後來因某些原因封勺歸山。

名廚臨走時,告訴樂爺:掌勺做菜,一講腕功,二講火功,三講色、味、形。

這些樂爺都記住了,而且一直記在心裏。

憑著記在心裏的這些東西,勤學苦練多年,終於在師傅離開的幾年後,樂爺的掌勺手藝就在同行者中技高一籌了。

經樂爺親手製出的菜,火候到位,色鮮、味純、形美,人吃人誇。

樂爺有三兒一女,老伴去世早,他又當爹又當娘,即使這樣,樂爺每天仍笑著一張臉,和人打哈說笑。

就有人說:樂爺不愧是樂爺呀!

樂爺聽後,調頭“哼”的一聲走開,那意思分明是,我不樂還哭呀!

樂爺的兒子老大、老二、老三都大學畢業分配了工作,並先後成家。現在隻有最小的女兒還在大學讀書。人都說樂爺家的那幾個大學生,都是樂爺手裏的那把大勺給供出來的。

樂爺聽後就笑著臉點頭。

畢業後的三個兒子,看著父親的年歲一年比一年高,就常勸父親,說:“爸爸,你那大勺就別端了,腰都累彎了。”

樂爺聽後,笑著臉和三個兒子說:“這大勺我還得端,你們的妹妹還沒畢業呢!”

三個兒子聽後就都說:“爸爸,妹妹讀書的錢我們拿。”

樂爺又笑了,說:“這錢你們拿是你們兄妹的情分,我拿是我的職責,因為我是父親。”三個兒子見父親這樣堅決,就都不勸了,就由著父親繼續端他那大勺。

不久,樂爺的女兒大學畢業,並分配到一家大公司工作。再不久,女兒處了男朋友。就在女兒要結婚的前一個月,有一天樂爺突然昏倒在他供職的那家酒樓的灶台邊。

這一倒就再沒起來。

在醫院裏,兒女們流著淚問樂爺想吃什麼。

樂爺強作笑臉擺手搖頭。

在樂爺臨咽氣時,樂爺拉著兒女的手,臉上第一次無了笑容,悲著臉對兒女們說:“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在酒樓耍了幾十年的大勺,卻沒有真正很體麵地坐在酒樓裏吃過一次飯。如果有來生,我一定要穿戴整齊地坐在酒樓裏,好……好……”

話沒說完,樂爺就咽氣了。

兒女們伏在樂爺的身上,哭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