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沒有結局(1 / 1)

本書上接春秋五霸,寫的是繼楚莊王之後的春秋中後期的十大蜥蜴,其中晉占三,楚占二,齊占二,吳占二,越占一。其中先是南北晉、楚蜥蜴爭霸,隨即列國都出現卿權大於君權的問題,君卿鬥爭如火如荼,卿族之間也有火並,滅族者十數。隨著晉楚南北弭兵,晉國開始無所作為,齊國一度試圖代晉而興。而東南方的吳國和越國,相繼對楚國和中原,掀起一輪挺進的事業。最終的結局,卻又暫時歸於平靜,列國彼此勢均力敵,吳國滅亡後,幾乎有一百年,列國無大戰。而戰國時代也就隨之漸漸來到,通過一係列的各國法家改革,加強了君權,提高了國力,諸侯間的攻占和試圖吞並對方,開始加劇。平靜又變成了戰火連年。這是後話。

老子、孔子兩大聖人都生活在本書的這一春秋中後期,基於國內君、卿鬥爭的問題,孔子是個見義勇為的俠客型的人物,當大家都去追捧卿族,孔子卻為一直受屈、挨憋、權力旁落的君主奔走呐喊。老子的思想則過於空靈,其書中沒有提一件當時的社會大事,所以乃至不能判斷他是什麼時候的人,大約他更多從南北爭霸、吳越爭強中總結自己的以柔克剛、後發製人,陰謀示弱等等,以及無為順道,寧靜因循,又和春秋最末期列國普遍寧靜無事似乎相體現。

孫子也是這一時期的人,他兵書中說的“以正合,以奇勝”、“兵以詐立”,固然會令貴族化的孔子看不上眼,但則被後來戰國的布衣們追捧。

與這三人大約同時,希臘也出現了一些哲學家,有認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赫拉克利特,認為靈魂不死、世界是由抽象的數主宰著的畢達哥拉斯,後者提出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就是我國的“勾三股四弦五”。但是畢達哥拉斯這個家夥死活不承認根號2的存在,還把反駁者滅掉活口。

中國這一時期科技方麵也有創新,據說發明了指南針的雛形“司南”,又發明了農田分行栽培,不再是一團亂苗,而歐洲直到1731年才分行栽培。井田製從春秋中期就開始瓦解,按畝百分之十征稅,將井田製的力役地租轉成了更好一些的實物地租,這在列國普遍發生,同時等於也將井田的公有模式,變化為了田地私有模式。

鐵的冶煉開始在春秋中後期萌生和發展,不論是塊煉鐵還是鑄鐵,此時都沒有達到鋼的水平。然而這已經給戰爭和生活帶來改觀。鐵的出現,帶來了牛耕的出現。牛本來很牛的,是貴族祭祀的上品,從來不去幹活。現在被迫趴在地上,拉著鐵尖的犁鏵,從事畎畝勞作了。不過,這還是新興現象,所以孔子弟子和楚國伯州犁先生的名字中都含有牛和犁,體現了人們的興奮。而為牛哀歎的人也存在,高貴的祭祀用牛,成了土地上的苦役犯了。這個哀歎,也正兆示著貴族階層即將在戰國時代瓦解,庶民比如蘇秦、張儀、商鞅、吳起爬上去做卿相。貴族改成像牛一樣,有的墮落到從事皂隸勞作的行當。

鐵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好處,女孩們捏著鐵針和鐵小刀裁縫衣服,男生攥著鐵錐、鐵鑽,雕琢漆器、木器、玉器。技術和工具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熱情和貪欲一起增加,於是每天從兩餐增加到三餐,到了晚上也吃飯了,吃完飯,抹抹嘴,點上油燈接著幹點活。這麼好用的工具,晚上不再耍弄一下,實在是浪費。油燈遂被普及。春秋末期的夜晚,你可以看見到處都有黃暈的燈光閃著,這是從前幾千年所沒有過的奇觀。

§§青銅時代的鱷魚戰爭